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81

2023-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秋一梦

一周,我们探讨了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不知道你有没有接收到、我最想分享给你的一个要点:那就是,在关系之中,把目光从对方身上收回来,不再纠结于各种问题究竟是谁的错,而是将关系看作发展自己的契机,在每个相处的当下,学会问自己: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自己需要怎样的成长呢?

收回目光,不是放过对方,而是放过自己。当你这么做,就会发现:你可以收回自己生命的主权,真正为自己的快乐幸福负责了。

今天,就让我们敲开几个问题,一边复习,一边学习一种好玩的技巧:角色扮演。

第一个问题,一个恋爱中的女孩问:“我很喜欢情感表达,也期待听到甜言蜜语,可是男朋友不爱说,每次套他的话都被打岔,有一次我干脆直接问他,他说不爱说肉麻的话。可他一直不说我也蛮难受的,该怎么办呢?”

男朋友不习惯用语言表达爱,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比如依恋模式的差异、性格特征的差异等,而从两性差异来看:女孩在说和听的过程里就能得到爱与被爱的满足,而男孩,则往往是通过行动来表达爱的。女孩可以仔细回忆和观察两人的相处,记录下男孩让自己感受到爱的每一个行动,把它们都收纳到你们爱的词典里。另外,也可以尝试创造一种只有你们俩人懂的“我爱你”的表达方式,让它增强你们彼此的默契。比如,用手指在手心里写字,或者揪揪对方鼻子等等。

还可以从两个人的原生家庭来看,比如,你会发现:女孩在一个相对有安全感、习惯用言语表达情感的家庭中长大;而男孩,有可能原生家庭成员间很少直接表达情感,甜言蜜语会让他感觉到焦虑和压力,人际交往的安全距离比女孩稍远,希望在亲密中也能保持一定的私人空间。

讲到这里,我想起有一次,德国一家知名媒体的男记者采访我,结束的时候,他问了一个私人的问题——他有一个中国妻子,两人感情很好,但在表达方式上差异很大。他认为家人之间任何话题都可以聊,而妻子却特别小心,尤其是对丈母娘,从来都报喜不报忧。这让他觉得很奇怪,觉得妻子很虚伪、不真实。我回答他说:这是跨国婚姻中常见的文化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报喜不报忧是家人间彼此爱护的一种方式。尽管这种方式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反映了传统的中国父母对负面情绪的回避与压抑。

不只是跨国婚姻,其实所有的婚姻都存在着文化差异,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家庭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受着家族无意识的深刻影响。觉察到这些影响和差异的存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就能突破局限、相互学习、更好地成长起来。

第二个问题:一位太太谈到家务分担的事,她说:“我有两个孩子,一大堆的家务事要做。一开始,家务活一直都是我跟先生两人分担,最近他却干的越来越少,我们总是因此吵架,我觉得他越来越懒,婚后对我没有之前好了。他则认为我要求太高,总想控制他,什么事都得顺着我的意。我也忙啊,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可是他认为他已经做的足够多了……然后,我们陷入冷战。怎么样才能破解家务分歧呢?”

在家庭中,夫妻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定位,形成相对固定的夫妻角色模式。妻子的内在角色可能是现代家庭模式,夫妻俩应该互相扶持、在家务上互相帮助,而丈夫的内在角色则可能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觉得婚后家务事都是妻子的事情,减少了自己的家务活而不自知。这样日积月累,矛盾只能越来越深。

这种时候,换位思考和沟通通常会演变成吵架,更加合适的做法是角色互换,最少持续1天。比如,双方约定好,选择丈夫休假的一天,妻子把自己日常需要做的家务列出清单交给丈夫,并嘱咐丈夫认真地对待游戏,然后去工作。如果妻子是家庭主妇,最好找一份临时的兼职工作,实在找不到、可以去当志愿者,尽量扮演和体会工作中的丈夫;当一天的工作、生活结束,夫妻双方再来复盘各自在这一天里总的体验和遭遇到的困难。

这个游戏的好处是,能够让夫妻双方都体会到对方在家庭角色中遭遇到的琐碎和辛苦,而这些是日常沟通不能达到的,因此,能够成为化解矛盾、互相体谅的有效方法。当夫妻间有了隔阂,不妨角色互换,体会一下对方的日常生活,让角色互换游戏成为真诚沟通的契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