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高分电影资源分享电影

《美国丽人》:一场闹剧背后的辛辣与美好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溯世枕书

在二战后资本主义膨胀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诸多新颖的文学作品,它们往往是把闹剧与理性结合、用夸张别致的手法去展现对美国社会文化流弊的鞭挞,以此诞生了“黑色幽默”的文学流派。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色幽默文学大兴,作为现代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它对上世纪80、90年代的电影制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黑色幽默的特别之处在于“黑色”——病态、荒诞、犀利的斥责以及隐藏在世态人情中的人性救赎。

1

电影《美国丽人》是著名导演萨姆·门德斯的处女作,于2000年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部极其出色的黑色幽默电影。

萨姆非常擅于指导剧情片,对情感、现实以及抽象精神的拿捏,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追风筝的人》和《为子搬迁》里。

“American Beauty”意为美国蔷薇、有红色一般欲望的人以及他们生活的皮囊之下的卑微与赞歌。

《美国丽人》是一出悲剧性的喜剧,有些地方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情理该当,有点欧亨利“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味。

电影并没有采用传统黑色幽默散乱多线的叙事手法,而是单线叙述结构,以当事人莱斯特的上帝视角展开、结束。电影的镜头语言极富想象力和特色,片中莱斯特的臆想之处皆是狂野的玫瑰飞舞,如饥似渴、别具一格。

一段漂亮姑娘的舞蹈,一场与偶像的激情,一次来自陌生人的关注打破了人普通美国家庭的平庸生活,随即展开了怪谲荒谬的故事。

2

有人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妻女眼中的“屌丝”莱斯特陷入了对女儿高中同学安其拉的性幻想中,为了得到安其拉,他做了许多大胆夸张的改变,过上了“积极向上”的生活。

在得知安其拉还是处子之身后,莱斯特却放弃了对安其拉陈酿已久的欲望。顷刻顿悟:过去短暂时间的放纵不过是流于表面的激情,他对安其拉的迷恋只是自己逃离平庸生活的借口。莱斯特开始怜惜安其拉,怜惜她如同怜惜自己,因为他们都只是空有其表的可怜人。

有时在张扬地呼喊着,要什么,求什么,却把自己得以激励的快感误认为是真心追求的。铅华褪尽、苦情尝遍后才恍然悔悟,泅游半生,竟只为找到那一刻的通透。

席慕蓉有句诗很衬莱斯那时的心境:“繁华落尽,我心中的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蓦然回首,繁华落幕,细数过去的荒唐与执着,竟收获一份真诚的喜悦与感动。莱斯特自己解开了曾经心甘情愿囿于其中的枷锁,体味到所谓自由。

安其拉问莱斯特过得怎么样,他竟回答说:“我好极了!”他捧起全家福的照片,静静端详。或许在莱斯特的脑海中,妻子曾经善解人意、温柔可人,女儿曾经活泼快乐,而自己曾经在这个三口之家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砰!”斑驳在墙上的血渍像极了一朵绽放极致的玫瑰,对于欲望生活的清醒与憬悟,就这样被死亡定格。

这个情节设计可谓高妙无比。如果用瑞奇或美学的思维来解释,那么死亡的美是神秘而隽永的,它的吸引力比任何事物都要强大,而莱斯特则完成了自我救赎,宛如新生,同样为人惊叹。一生一死,寂灭新生,如此两者放在一起张力十足而又暗含隐晦。

再者,从电影本身作为一部黑色幽默喜剧片来说,黑色幽默文化的核心特点是“人类受一切异化力量压迫的生活本质”在本片中可以指男主角“轻易”地被谋杀。这也是把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无限放大的结果。

莱斯特终于认识到生活的本真,此时观众和莱斯特已经在回望过去中期待未来,那么他死的可能,便成了偶然。但同时,莱斯特的拒绝严重伤害了同性恋者法兰克的自尊,法兰克向莱斯特复仇,这又是故事发生的必然性。

大人物就这样随便的死了,这是黑色喜剧片的经典表现方式之一。在经典电影《低俗小说》中主角之一杀手文森特,被陌生人无意扫射死亡的情节亦是异曲同工。

3

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像穿插在片中的玫瑰,张扬而隐忍。外表娇俏瑰丽,实则残破不堪。其中,瑞奇与安其拉是“beauty”的两个极端,一个追求精神,一个极度物化。

外貌出众的安其拉努力扮演着放荡成熟的样子,享受鹤立于同龄人的与众不同 。她宣扬混迹于不同男人之间是成功的表现,停留于浮浅的外表以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某种认同。而瑞奇则是片中最具独立“本我”意识的人,他好奇什么就去探索什么,他敢于承认和接纳自己,从不困顿于来自他人的评判。

 

片中镜头多次呈现瑞奇录像里的美:死鸟、白色塑料袋与枯叶共舞以及珍妮裸露的肌体。导演借瑞奇向观众言明:不愿受缚便可不受缚、精神超越物质、美好拯救灵魂,这同时也是对物欲文化的鲜明讽刺。

很多时候,别人口中的异类才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最为纯粹的存在。

或许,谁生来都与诗人一样拥有敏感的神经、天赋与才华,而我们却并非个个瑞奇。顾及苟且,也不可放弃诗和远方。因为在某个时候它让我们获得爱与救赎,瑞奇是如此,看完电影后的我亦然。

 

如果电影只站在制高点对“beauty”高谈阔论,那么它必定会成为没有观众缘的冷门作品。

《美国丽人》的成功不仅在于高于生活的精神艺术审美,同时也真实衔接了当时的美国社会风情。比如拜金主义下的卡洛琳,倡导个人与自由主义下的毒品泛滥以及安其拉和珍妮扭曲的特立独行;战后法西斯专制残留,以压抑同性恋倾向的法兰克和他的畸形家庭关系为代表。

追本溯源电影中的悲剧并非多么荒谬,而正是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糟粕与症结之处。黑色幽默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默认悲剧外因的存在又极力去揭露那些弊病,《美国丽人》则完美地做到了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包容与拷问。


对我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