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3》第二阶段读书笔记

2018-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Lss丽莎

《搞定三》第二阶段读后感,从读书来说对我是挑战,这类的书对于我来说更算是一种挑战,原本就没有走出阅读误区的我,在任务性读书活动中,更觉得力不从心,对书里很多内容的理解比较滞后,然而,突破里第一步就是读,慢慢读,读过的拿出来分享,这个阶段共读任务是4-11章,在这个过程中,我记录里其中的几章内容读后感,记录它的发生吧!有认真读的,有敷衍性读的,这就是时间和专注力,时间和理解力,时间与记忆力之间读书维度的关系吧!

捕捉—了解怎么收集

书中首先提到“捕捉”,其实我认为就是抓住眼前瞬间发生的事情马上记录下来,养成捕捉思维或事物的习惯,小到琐碎的细节,大到目标愿景,并充分利用工具清空大脑,减轻压力,把大脑需要记忆的事情转移到显而易见的地方,那我们的大脑就会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加强理性和创造性思维。

捕捉是现实掌控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把所有关注的事情进行收集,做到心中有数。收集出来的事物先不考虑放在哪里,这只是后面才考虑的问题。

对于收集的事物有哪些?也就是凡是让你困扰或者不对的地方,存在失调或失衡的状况,而我们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的事物,否则会一直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困扰着。那我们都可以把这些让你不安的事物统统从大脑中抓出来,并且用纸笔或工具软件记下来,放进清单收件箱当中。

1、自我清扫大脑

清理思路作为获得掌控的第一步,在个人和群体所呈现的形式千差万别,而最基本、最彻底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大脑清扫”。

把待处理事物统统放进工作蓝(收件箱),事后处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把引起我们关注的日常事务,已经启动、尚未完成的事务或需要启动的事务放入“未完成事和提示清单”。

在我们清扫大脑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更细微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显而易见尚未完成的事务,有些事是生活或工作中在身边天天发生的事,但有些事是隐藏在心底不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当触碰到某件与之相关的事情时,你可能会突然想起来,但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愿望了。因此我们在这里需要以层层剥茧的方式,把这些心事挖出来。

  这里把关注的层面从意识的近到远分成6级:

  ①1万英尺—当前的项目:马上可以想到的事务,包括一些拖拖拉拉,迟迟完不成的事务,这些事务即成为了问题,但又不当一回事,而总是让人心烦、焦虑、操心的事情

  ②2万英尺—关注和责任范围:内心深处数不清的操心事,想确定哪些事引起注意,却又不是一目了然。这个范围就更大一些,比如财务、健康、家庭、精神生活等关注的范围相对长远一点

  ③3万英尺—长期和短期目标:这个层面关注的是社会生活“未来”的问题,比如对几个月或几年制定的规划和目标,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才能实现的事务。

④4万英尺—愿景:那就是对未来的畅想或长期成功的愿景,包括各种机遇或琐碎的杂物,但足以改变将来的工作或生活,这个范围就显得更大更广。

  ⑤5万英尺—宗旨和原则:这是决定一生中的大事、决定事件的领域,这个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东西,影响到核心价值观、原则等问题的事务。

通过以上5个层面的不断延伸和挖掘,需要列出所有的清单,我们不必透彻地搞清楚事情,我们需要找问题,找到令你心神不定的原因,然后把这些事物外化,从大脑中转移出来,保存在清单中妥善处理好。

2、记日志:在第一步捕捉时可以加强掌控的好办法,就是记日志,回顾反思。可以记两种日志,一种是流水帐,记录工作、生活、当前的境遇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另一种是偏于内省,注重精神层面,记录感悟、心情,可以深刻剖析自己,抒发情怀。日志尽量做到客观自然,是舒缓内心压力的第一把钥匙。

3、头脑风暴:把思绪从大脑转移到一个外在的地方,把想到的点子马上记下来,清空大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思考其他的问题。

头脑风暴—产生联想—随时记录—利用工具①纸:用字写下来;②笔:用思维导图画下来;③电脑软件:写在白板、画布上;④虚拟团队:集思广益,逐条列出。

4、清理:对身处的环境进行清理,因为环境杂乱会分散注意力,形成干扰,当杂物被清理后,大脑麻木的部分被激活,会令人兴奋,神清气爽。

5、集体捕捉:大脑清扫、头脑风暴和清理,在多人合作的情况下也便于运用。大家把心思放在当下,开诚布公地说出大家切实关心的问题,承认问题的存在,对加强合作、继续展开积极的沟通十分重要。一个团队一群人,如果把问题倾囊倒箧,和盘托出,可以让人精神振奋;如果身边的人都参与时来,效果就更好。一群人分享信息,这种做法显然暗藏有助于思路、加强合作的玄机。

6、养成捕捉的习惯:捕捉并指出现状的不足,特别是如果它影响到你解决急待处理的思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方法,得长期实践才能养习惯。我们琐碎的事务很多,对这些事情又不可能面面俱到,无形会造成很多压力,所以GTD的方法就是捕捉对你有意义有价值的一切活动和想法,即使只是增加清单上列出的事项,长期坚持养成习惯,你的生活也会有显著改善。

7、抗干扰的武器:养成理清思路的习惯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提供了抗干扰的办法,当正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其他的事件插进来需要处理,这时会对你的专注形成干扰,可以用把事件记录下来放进工作篮。如果是当时最紧急的事,或是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的事务,可以立即去做;如果不是很紧急的事或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处理的,可以延迟去做,先完成眼前正在做的要紧的事。

8、笔记的作用:

    ① 对于同时进展有事务,做好笔记,放进工作蓝,过后再继续做了一半的工作。

    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记录下来,设置闹钟提醒,在不忙的时候想起它们。

    ③打电话随时记下电话里提到的事务,不涉及行动的事务立即丢掉,涉及的采取行动的事务,保留笔记再做决定或充当资料。

    ④电话会议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打印出来,放进工作篮。过后区分出必要的行动,记录保存的资料,打印图归档。

9、捕捉思绪的几个好办法:心事外化,以有形的方式记录下来,确保正确的步骤和程序,借助外力的帮助改变用脑记忆的方式,认识大脑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其他设备,调动心智。

  ①工具:不是紧急的事务就得用高效的工具来捕捉,比如记录清单、把信息投入工作蓝、用录音机讲话、给自己发电子邮件等方法

  ②纸和笔的力量:可以用OmniFocus或奇妙清单来代替纸笔,随时记下想到的事,记录新想法的工具越是便捷,用得越多,想到的点子和主意就越多,它们就越容易创造价值。用纸和笔来收集可能有意义、有价值想法,用笔记本电脑来充当大脑的延伸,处理记下来的东西。

  ③白板:适合放在办公室、家里或工作场所。也可以用数码相机随时拍摄,电子邮件发给大家存档,思维导图捕捉思维。有了想法以后,要用高科技手段把它们抓住。

成功地捕捉思绪的因素:不仅要用合适的工具来清空大脑,还要保证捕捉思绪的过程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束缚而遭到破坏,有效地捕捉思绪,很可能会在未来创造价值。

捕捉思绪时牢记以下几条规则和一些好的想法:

- 没有不好的点子:不要总是担心提出的点子是错误的、愚蠢的、不恰当的,如果这样做,员工就提出不什么点子;从个人层面,如果认为这些点子是不对的,你就不肯细想那些没有完成、有处理的事,就始终摆脱不了它们对你的束缚,无法对局面进行掌控。

- 深度捕捉:如果愿意跨入未知领域,搜寻脑子里所有的问题,把它们写在看得见的地方,会引发新鲜启示,进入到更深的层次,看到看不见的地方,产生更多新奇的创意。

- 意识流:让思绪肆意纵横,可以在无止境的范围内创造无限价值。组织人员各抒已见、集思广益,会使从未想到的重要问题浮出水面。

- 不轻易许下承诺:在搜肠刮肚和无拘无束情境下想出来的点子,不一定要对目标和计划做决定,保持总体掌控。但必须相信自己,已经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不让糟糕的念头产生负面影响。

- 让捕捉思绪变得习以为常:在脑子里搜索,把想到的问题写下来,养成随手记在便条上的习惯,过后再仔细思考加以处理。

10、琢磨材料的外延

      大脑是用来产生想法的,而不是用来保存想法的,如果想把所有的事情装在大脑里,以此掌控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无所适从。如果有觉得不对劲的事情时,不要一味地冥思苦想,而是把它们外化,不拘于形式,把这些细节全部写下来。

获得掌控的关键步骤是认可、接受,客观地指出引起自己或他们关切的事物,形成一套有效的行为模式,这样就掌握了缓解压力,加强理性、创造性思考的一把钥匙。

获得掌控:组织整理(P149-164)

有条理意味着放在合适的地方。

意义先于条理,意义先于条理,意义先于条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自己一直有这个问题,总是忙于要整理,却没有仔细想过事物的意义。

组织整理的类别,对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进行区别,确认归入作者组织整理模型的哪一项:结果、行动、酝酿、辅助资料、参考资料、垃圾。

宗旨归入5万英尺的关注层面;原则列出自己的个人信念或个人操守,原则或者价值观;愿景建议给自己4万英尺的关注层面;长期和短期目标侧重于操作,结构也要更细致一些;关注层面分别属于工作和生活多个层面;项目这事生活和工作中侧重日常操作的层面,项目至少每周回顾一次,用一份清单来管理这个1万英尺关注层面的目标;等待清单,你期待别人完成的结果,用来追踪交待或由别人处理的任务。

不管是在学校,教堂还是市场,太忙,都是生命力不够强的表现。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你把自己关切的事务和活动外化,转移到某个大脑延伸结构以后,还必须对他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呵护,才能持续享受自由高效的益处,你必须积极投入,不能敷衍了事,你必须根据他们在你心目中的意义,对他们充分重视,彻底思考。

回顾系统有两个同等重要的目的,第一个更新内容,第二个提供可靠的视角。

自我管理矩阵中掌控和视角,这两个活跃要素是同等重要。如果你能捕捉和明确意义,让周边事物条理化就比较容易总揽全局,但是有时候如果你不能退后一步,放宽视野,仔细审视,自己在做什么,没做什么,你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掌控。实事求是的深入思考,把思考的结果用于,查询的格式保存好,有利于你在必要时尽可能高效的通盘考虑全部事务,开展细致的思考。我重申一遍,只有当你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才会对没做的事情心安理得,除非你不断的反刍,左右权衡,否则你根本无从知道自己漏掉了什么事情!用这td的另一个基本理论,充分表达,我们应该用大脑来思考材料的外延,而不是材料本身。事实是,那些勤于查看自己的系统内容的读者,很少提出这类问题,如果你准备解决预算问题的那一刻起,至少每周一次,这是查看和追踪项目的最佳时间间隔,抽几分钟,集中思考预算问题和当前状况。

如果对过期的清单不做彻底全面的总结查看,他造成的压力不亚于他减缓的压力。如果你没有每周彻底检视所有项目,你的大脑的一部分就会不断的检视他们,却始终不得要领,这意味着你必须养成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对个关注层面,认真思考一番,严格的恪守这个时间间隔似乎很困难,一点儿不错,但是你要记住,它不是外化的道德说教,也不是外界,强加给你的规矩,你这么做是因为你对自己做出了承诺。我要强调一点,湿度,关注的范围包含你的一切行为,无论大小,无论清晰与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