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日记-如何克服内心的孤独感
到德国72天。
不管在哪留学,大家可能都要面对几个共同的问题,语言、文化、时差。也许日常中有小伙伴、上课有同学,但当你关上屋子的门,房间就你一个人的时候,窗外车来车往、小孩的哭闹,与此刻形单影只的你简直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管是微博还是朋友圈,讲的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尽管你在国内的时候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存在感,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这个普通不是指学历、背景、收入的普通,而是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做的,回到朴素简单的哲学命题当中,“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
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想这些哲人大师可能穷尽一辈子都没搞明白的问题那完全是自寻烦恼,而像《西虹市首富》里王多鱼(简直了,我打出来才明白多鱼是什么意思)那般每天焦虑思考如何花光10个亿这种问题一点意义都没有。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普通人”无法像先哲那样思考深层问题,也无法让自己浸淫在“一夜暴富”的对金钱的幻想中,“除了焦虑还是焦虑”,开口闭口言之焦虑,但,焦虑有用?
列举几个“普通人”包括我自己曾经面对过的场景:
1.周一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每天干嘛干嘛,周一晚上就被一顿饱餐给打败了,“困得不行,歇一会儿”,醒来都已经晚上10点了,过不了一会就要睡觉了,暗示自己明天再战,可早晨6点的闹铃响了2个小时还在赖床。
2.沉迷于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比如感情上为什么他/她要离开我?不行,我要把他/她追回来,等我如何如何了,我一定可以挽回他/她,陷入对未来理想状态的无限幻想中。那和王多鱼整天思考如何花光10个亿还是有区别的,毕竟人家的钱是真金白银,可我的幻想梦想永远都是空中楼阁啊,亲。
时光就在这酣睡、幻想中悄悄流逝,而后又幻想走什么捷径、使出什么“非常手段”来实现目标,可以说屌丝气息,跃然纸上。
回到正题上,每个人都有孤独感,不管在国外与否,这个外因其实只是很小的因素,不管学历、背景、收入、单身与否,内心的平静最为重要,换言之,我们悲伤、愤怒、哭泣、自责、怨恨之后,我们扪心自问下,我们还剩下了什么?
1.有没有小确幸?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场高质量的对话、一段美妙的旅行种种,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小的细节?让我们感知到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家人的陪伴,他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聆听我们的心声,我们有没有爱着本应该深爱的人呢?
2.有没有目标?目标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我们有没有放下那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幻想和焦虑,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呢?我一天背不了100个单词我背30、50个行不行?我读不了专业的文献,我能不能先读几段,慢慢积累?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都是量的积累都达不到就妄想实现质的飞跃,甚至还抱怨方法有问题,世界不公平。天呐,如果自我的提升、事业的成功、感情的相处就这么简单,那么唾手可得的幸福会珍惜么?
经过上述心理活动之后,会不会平静一些呢,不管是深处异国他乡的你还是经历感情问题的你,以下几件事千万不要做,因为做了会后悔。
1.纵欲。不光是指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网络上大家都带着面具,不能因为受到打击就立马开启下一段不靠谱的关系,网络上的甜言蜜语终究抵不过现实中一个大大的拥抱吧。现在认识“人”的渠道太多了,你怎么确定和你聊天的就是“人”?
2.从情于声色犬马。这个有点抽象,吃鸡、农药、烟、酒种种,不一而足,千万别把它们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对待,不做这些世俗之物的奴隶,可以玩,但不是“被玩”,玩得昏天黑地、忘乎所以,时间是最无价的,比起什么黄金段位、皮肤、装备,时间和心力就在这当中悄悄流逝。
3.颓废。这个说实话很难,但别给自己找借口,颓废久了,整个人散发的气息都是腐烂的,失去阳光滋润的内心暗无天日最可怕了,哪怕每天出门打扮得花枝招展,回到家一身忧郁,赶紧和颓废说再见吧。
与自己相处是一门学问,和自己相处得好了才能有机会和别人相处,进而获得交流的愉悦,与自己都相处不好,带给别人无穷无尽的压力、焦虑,传递负能量,试图过度索取,这都是自私的表现。尽量从我要什么到我能给什么,我能创造什么,我能做好什么上来,踏踏实实、诚诚恳恳和自己的缺点、不足一同进步。
用活在当下太过俗套,知行合一而又神乎其神,这些理论、工具的出现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是天天挂在嘴边还是付诸于行动上并坚持不懈,取决于你自己。做自己主人,活在日程表里也比活在幻想里好一百倍。
孤独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我们身上的性格、特质一样,不是谈之色变、唯恐不及,而是拥抱自己,与自己和解,放下心中的执念,呵护自己脆弱而又坚定的梦想。
今天起开始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