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组织级项目管理
本节概要
组织级项目管理(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OPM)是通过整合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连接其与组织驱动因素和组织流程来提升组织能力,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组织驱动因素是指可被执行组织用来实现战略目标的结构、文化、技术或人力资源实践。
组织级项目管理标准
由项目管理协会(PMI)出版的《组织级项目管理标准》取代了由 PMI 在 2014 年出版的《织级项目管理实践指南》,并对内容进行了扩展。新标准把指导“怎么做”提升到更强调在组织环境中基于原则的“为什么”来实践项目管理。但《组织级项目管理标准》并没有取代《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rity Model,简称 OPM3),二者协同使用。该标准为组织在组织层级实施项目管理实践,为组织持续发展其能力和成熟度提供指导。OPM3 用来测量这些能力,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并提高与项目管理实践有关的组织成熟度等级的工具。OPM 通过将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实践与组织因素连接起来,以提升组织能力,支持战略目标。组织测量其能力,然后计划并实施改进,系统地实现适合其变革意愿及其期望的未来状态的最佳实践。
业务价值与业务评估
组织会基于面临的重大问题在项目管理的多个方面投资,如临时增加资源、项目管理培训、工具的应用等。虽然上述投资能带来战术上的补救措施和一定程度的改进,并可能产生一些短期的增量式的改进,但是大多数时候并未解决组织面临的组织战略层面的问题。OPM 是建立了一个动态的组织用来有效地应对变革,旨在为组织主动创造价值。组织从业务活动中获得可量化的净收益,通过采用可靠的、已建立的 OPM 流程,有效地利用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提高创造价值的潜力来实现战略目标。
业务价值的实现始于全面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组织战略通过愿景和使命来表达,包括市场、定位、竞争和其他环境因素。组织可以通过加强结构、文化、技术和人力资源实践等组织驱动因素,进一步促进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这些活动的一致性。通过不断整合和优化项目
组合,执行业务影响分析及开发强健的组织驱动因素,实现组织业务价值的达成。
业务评估是建立 OPM 框架的必要组件。组织管理层或发起人需要说明实施 OPM 解决的业务问题、OPM 特征和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尽可能通过财务量化的方式确定收益,确定 OPM 实施成本和投资回报,即实施或改进选定的 OPM 能力的成本,并将其转变为改进的组织成果, 以及成果改进后的结果所带来的收益。
OPM 框架要素
组织级项目管理框架描述了提供持续支持所需的要素。OPM 框架的关键要素包括:OPM 治理、OPM 方法论、知识管理和人才管理。在 OPM 治理框架下,确保上述要素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OPM 方法论属于 OPM 治理的管辖范围,在许多情况下,人才管理和知识管理可能并不完全属于 OPM 治理的管辖范围。
OPM 框架要素OPM 方法论
OPM 方法论是针对在特定组织内从事项目管理人员使用的实践、技术、程序和规则所构成的体系。OPM 方法论帮助组织建立一种共同的项目工作方式,提供标准化项目的一致性结构,提供共同的项目语言和数据字典,促进团队和部门间的有效协作,传播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等。组织通过建立和整合被认为最有可能提供预期收益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方法论的要素来开发和改进 OPM 方法论。
OPM 方法论中包括:
- 流程定义和描述
- 角色定义和描述
- 文档模板项目合规要求
- 风险与成本管理知识
- 推荐的工具
- 绩效报告
- 可持续性指南
- 监管标准
- 集中评审和检查等。
知识管理
在 OPM 框架内,知识管理通常侧重于实现绩效改进、创新、经验教训分享、记录最佳实践、流程整合和组织持续改进的组织目标。知识管理应涵盖完整的知识管理生命周期,包括知识从开始直到在组织中成功应用并使实际举措实现收益。在 OPM 的知识管理中应关注:增加 OPM 知识所需的文档、需要获取知识所需资源、个人增强确保 OPM 成功所必需的知识。
人才管理
大多数组织都有评估和提供个人绩效反馈的流程,由集中化的职能部门执行。在 OPM 框架下的人才管理,这个职能部门跟踪项目管理群体的职业化发展,晋升评审流程应与已定义的工作角色和工作级别的要求保持同步,与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保持一致。
OPM 治理
OPM 治理使组织能够持续管理项目并最大化项目成果的价值,通过审查和决策机构的行动来实现,负责在权限范围内签署或批准有关 OPM 要素。与组织治理相一致,OPM 治理实践促进整个组织遵守 OPM 政策。OPM 治理是与高管治理机构保持一致的职能,是制定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决策的管理框架,是一个用于支配组织资产的有逻辑的、强健的且可重复的决策框架。通过审查和监督特定流程的关键指标,组织实施的其他核心支持流程可以与治理相结合。
- 高管治理实体
- OPM 治理实体
- 项目组合和项目治理实体
- 项目管理治理实体
OPM 成熟度模型
OPM 成熟度是指组织以可预测、可控制和可靠的方式交付期望战略成果的能力水平。《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定义了 OPM 成熟度和评估工具的每个级别的要求,是用于组织测量、比较、改进项目管理能力的方法和工具。OPM3 包括组织项目管理过程和改进的步骤和阶梯,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用于支持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
- 能力整合形成最佳实践的路径与关联。
- 可见结果与组织能力间的确定关系。
- 能测量每个结果的一个或多个绩效指标。
以下提供了 OPM 成熟度级别特征的一般描述,可应用于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
- 级别 1。初始或临时的 OPM。项目绩效无法可靠预测。项目管理极不稳定,高度依赖于执行工作的人员的经验和能力。项目虽然完成,但经常出现推迟、超出预算、质量各异的情况。存在的 OPM 流程是临时的或无序的。
- 级别 2。项目层级采用 OPM。根据行业最佳实践,在项目或职能层级上计划、执行、监督和控制项目。但是 OPM 流程和实践并非从组织角度统一应用或管理,并且可能存在项目差异。
- 级别 3。组织定义的 OPM。项目管理是主动的,组织项目绩效是可预测的。项目团队遵循组织建立的 OPM 流程,这些流程根据项目的复杂性和从业者的能力加以裁剪。OPM 流程在组织上是标准化的、可测量的、可控制的,并可由组织进行分析,以监控 OPM 流程绩效。
- 级别 4。量化管理的 OPM。组织中的项目管理决策和流程管理是由数据驱动的。OPM 流程绩效的管理方式能够实现量化改进目标。OPM 流程绩效经过了系统性分析,以提高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改进机会。
- 级别 5。持续优化的 OPM。组织稳定且专注于持续改进。OPM 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以及定义好的和可测量的价值贡献为关注点的 OPM 流程,促进了组织的敏捷和创新。在优化的组织中,已建立了有效的持续改进,以及一系列测量和度量指标。项目集和项目的成功率很好,项目组合经过优化以确保业务价值。
组织级项目管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