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美文散文想法

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是他想得太多了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30人  孙不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个壮士,正是刺客荆轲。

荆轲刺秦的故事大家了解的大概是这样的: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伤,被侍卫杀。

荆轲真的没有杀掉秦王的能力和机会吗?当然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杀手,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失手?

刺杀不成的原因,正是在关键时刻,荆轲想实现燕太子丹的构想:生劫秦王,逼其退还侵占他国(包括燕国)的土地。但一念之差,刺杀与生劫难易却是天壤之别,秦王求生欲望之强使其负剑狂奔,而荆轲失去了一切机会。

如果荆轲决意一击毙命,哪里还有秦王的活路。由此看来,托人执行任务,一定要交待相时而动,便宜行事,不要要求过高;执行任务的更要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简单粗暴,不要考虑太多。

当然,如果能刺秦成功,或许能改变历史,但强秦实现大统一的大势不会改变。并且统一国家才更有力量,秦统一对于中国后世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