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读后感

《了凡四训》善的辨别与种类之半善满善

2019-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只有逻辑思维的艺术家

1, 可以从哪些角度解释半善、满善?每个角度都具体说明。

分三个层次,第一,积善为满,不积为半;第二,心满则满,心半则半;第三,不着善为满,着善为半。

1)行善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需要依靠积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比如学习英语背单词,一天突击背上五百个,效果一定比不上一天背一百个,而持续做五天。

2)行善时要重视发心。只有发心至诚,才是满善。比如在布施财物时,如果心中有耽着和不舍,就是半善;而只有实心实意的布施,才能将善圆满。比如去照顾老人,如果心中想着这件事情费时费力还没有利益,就是半善;而心中发愿希望老人受到照顾,感到温暖,这样善行也就圆满了。

3)行善时要对善不起耽着心。做过的事情,做了也就过了。不要去执着。比如老师教育学生时,都希望班上的孩子能够学习出色,但学习好的孩子老师总是愿意多花一些力气,学习差的孩子老师总是会少一点耐心。这就是对行善的对象起了分别念,有了执着。

2, 解释“商罪贯盈,如储物于器。”

指的是商汤的罪行实在是太多,就像一串铜钱穿得满满的,他的罪行逐渐积累最后恶贯满盈,败国身亡。这就像在容器中储存物品,是不断累积的,总有一天会积满的。这里有两个点要重视,其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恶与善一样,都是会积累的;其二,不论恶行还是善行,只要不断积累最终一定有业果成熟的时刻。所以,对于善行,我们要每天坚持去做。

3, 说明某氏女施钱公案中“千金为半,二文为满”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点滴善根都变成满善呢?从孝亲、敬业、交友各方面反省自己是否达到满善?

二文为满指的是该氏女在布施的时候发心至诚,自己已经穷到连饭都吃不起了,仍然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了佛。而后来她发迹做了贵妃之后,再来布施,虽然在钱财的总数上增加了,但她心中的诚意已经不够,还掺杂着傲慢,发心已远非前时可比。“千金为半,二文为满”指的是人行善时的发心是否圆满,是否全心全意。

行善时不必执着于外相,而是要注意自己的心。有能力实行的善事,就要耐心实在地去做。没有能力实行的善行,也要尽力让心意圆满。

孝亲,我做得并不好。带父母出游,本身发着一颗孝敬他们的心。但当他们不断地向我提出很多问题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就会开始涌起不耐烦的情绪。不能做到耐心的去给他们解答问题。在银行办事,办了三个小时,完全忘记了在外面一个人呆着的母亲,没有考虑到她在异国他乡一个人呆着会害怕。结果母亲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人焦虑并担心着度过了几个小时。忏悔。

敬业,做工作不应该挑肥拣瘦。既然是工作,那就应该把分配到的每一件事情如法的做好。尤其是面对琐事,小事时,积极面对,避免出现情绪先于做事的情形。

交友,要抱着一颗利人的心。以前习惯性的忽视自己的心,总是告诉自己某某事是“应该”去做的,不愿意去看见自己心中起的种种不愿意不开心,因此也不会面对别人的心。别人的善意和恶意我不都不习惯面对,也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很不敏感,或者叫选择性忽视。当发自内心去关注他人的利益时,自己本身是具有感知情绪和他人内心真实想法的能力的。看见之后,才能真正的爱,也更容易将善意圆满。

4, 为什么说三轮体空的布施是“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我们怎样才能随顺“三轮体空的布施”?

三轮体空的布施指的是行善的人不耽着于善,内不见施善的自己,外不见受施的人,中不见所施的东西。不耽着于善,就可以拥有一颗清净心,心与佛性相应,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这实际上还是从行善时的发心来讲,当心证悟空性之后,自然就福德无边。

要想随顺“三轮体空的布施”,可以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方法。第一种也是最高的一种,以空性慧摄持,通过不断地闻思修,然后做到不耽着于外境。第二种是对于外境做如梦观,看待一切外境都像是在做梦。再下一种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做善事时就全心全力去做,不去关心结果会如何,不对结果起得失心。如此,才可以随顺“三轮体空的布施”。

5, 何为大善、何为小善?

善法的大小和心量成比例,心量越大,善越大。做任何善法,有菩提心摄持,就是量等虚空的大善。因为心量极其广大,志在利益一切生命,又是尽未来际地利益,把所有的有情都安置在佛果中。所以,真正要让每一件善行都成为大善,必须花时间勤修大乘法地精华——菩提心。

6, 阐述“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少”的道理。您的发心行事有没有志在天下国家呢?

立志为天下国家,善行虽然数量少,也是大善。如果只是为自己,即使行善的数量多,也只是小善。为天下国家,就是发心利他,利他的范围越大,心量也就越大。把国家扩展至尽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大乘的菩提心,大愿力。

7, 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谄曲的。

谄曲心,是去迎合别人,明明心中不是这样想的,嘴上却要这样说。不让对方看到自己内心的真相。

坐在出租车上,师傅说他住过我将要去的酒店,说那里的房间很好,房间里面都有温泉。顿时心里就起了一颗嫉妒心。师傅说普通话也不是特别利索,但又不停的在说,心里面觉得很烦躁,又面上装着很愿意听的样子。有时候谄曲,也是为了那一层脸面。中国人最喜欢的面子。

8, 如何辨别谄和诳?

谄,为罔他故,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不任师友真正教诲为业,此亦贪痴一分为体。为了蒙蔽别人,虚伪假装地做出种种行为,以谄曲为性。

诳,为获利誉,矫现有徳,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此亦贪痴一分为体。为了获得利养和名誉,假装具有功德,以诡诈为性。

谄是重在以欺骗迎合别人,诳是重在用欺骗假装自己拥有某种功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