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我的三观跟它一样「崩坏」
肉叔又挖到宝了!
豆瓣9.0,人称日版《都挺好》+《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过啊,这日剧作起来,比苏大强可作多了。
当初那些说要打爆苏家狗头的,在这都想杀人。
而且狠起来,比《我们与恶的距离》也狠多了。
与其杀死无辜的宝宝,请把刀口转向你丈夫,起码他活到现在活得也够本了。
还有人更直接,肉叔看评论,隔着屏幕都仿佛看见一个要气炸了的河豚:
恨不能把女主的丈夫、婆婆、孩子都捆一块一把火烧了。
这什么凶杀大剧啊?!
咳咳,还真不是。
其实吧,它拍只是拍了一个美少女……
的终极形态:你妈。
真的真的,它就是展示了:一个女人,从少女,变成母亲,都经历了什么?
用片名来说的话,就是:她要学会,支撑一个——
坡道上的家
坂の途中の家
起因,一起凶杀案。
凶手是一位全职主妇水穗。
被害人是她8个月大的女儿。
女主里沙子同样是全职主妇,家务全能、温柔稳重,是人人称道的贤妻良母。
在她心里,照顾孩子比一切都重要。
因为国民义务,她被抽中做候补陪审员,不得不旁听这场骇人听闻的杀婴案。
随着案情进展,凶手的家世、婚姻、人生细节慢慢展露在陪审员前。
了解得越多,里沙子懵了。
因为她越听杀婴犯水穗的事,越觉得——
怎么这么熟悉?!
手头不宽裕,就不办婚礼了吧?反正是给外人看的。
婚房呢?买房太贵啦,还是租老公寓吧,还不用吸甲醛。
生小孩?虽然自己的工资比较高,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作为妈妈当然要陪在身边,辞职吧。
养家?那就只能靠一边靠丈夫加班,一边自己精打细算了。
——跟里沙子自己,一模一样。
接下来水穗的作案动机,给里沙子的感觉也是:水穗简直就像自己的克隆体。
孩子出生了。
好容易平安出生了,怎么就这么难哄呢?白天黑夜不带停地在哭。
自己头秃肚皮松,憔悴得都不敢看镜子,也要先顾好小孩。
宝宝一哭就忍不住慌,是饿了?拉了?生病了?
都说母乳喂养对孩子比较好,可怎么没人提过涨奶有多疼?
丈夫好不容易下班回来了,却只是多了一个人要伺候。
全都一样!
实在忙不过来,想找老公帮下忙吧。
呵呵。
老公倒是帮忙了,打了个电话,嘿你猜怎么着?
婆婆来了……
更完蛋了。
因为家务忙,给宝宝精心挑选了早教玩具转移注意力。咔!被说是不会哄小孩的懒妈妈。
费劲扒瞎精心做的晚餐,老公竟然觉得不好吃,觉得还不如婆婆的15分钟快手菜对味。
好不容易让宝宝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婆婆几句“乖孙乖孙”,咣唧给打回原形。
更何况吧。
当着婆婆的面,自己连孩子都不会带了——
打不得、骂不得,稍微凶点就捅了婆婆护孙的铁心。
而且啊。
在婆婆嘴里,三姑六婆什么奇奇怪怪的育儿偏方,都比自己仔细研究的科学观念靠谱。
可是等水穗咽下气去、忍住所有心塞,继续用现代育儿观念教宝宝时……
你猜怎么着?
奇了怪了啊,这才几天啊,老公、婆婆、宝宝,居然就成一国的了?
反倒是自己,不仅成了凶巴巴的坏妈妈。
还成了——
外人。
随着案件进展越深,里沙子越来越恍惚——
这是水穗的人生吗?
这……
分明也是我的。
里沙子总感觉,自己好像也跟她一样,住在一个“坡道上的家”里。
什么叫住在坡道上?
来看一组镜头:
这是在暗示里沙子跟水穗一样危险的生活状态:
明明这么大角度的倾斜、坠落,她俩却依旧毫无危机感,坐得若无其事。
想在这种状态下,维系一个家。
就像爬坡。
在当事人看来,路这么陡,这么长。
完全看不见尽头。
晕眩得快要虚脱的状态下,却因为手捧着宝贝孩子,要继续硬撑。
在旁观者看来呢?
哎呀,很短的一个坡嘛。
天气是热了点,但在大热天爬坡谁没试过呢?
就像那句最恶心的过来人之言——
谁,不,是,这,么,过,来,的。
是啊。
水穗的丈夫,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也用过这么一句话为自己的行为解释。
就开导她说,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你也肯定能做到
等一下,这个“所有人”都共享的“过来”,到底是怎样的过程?
关键词藏在一个小日常里。
不好意思,是店里的电话,失陪。
“失陪”。
这一幕,是两个家庭在讨论婚事。
但出现在镜头里的呢?
只有两个女人。
有趣的是,肉叔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似乎跟家庭有关的所有大事,有女人们在场,就够了。
丈夫们的“失陪”,被理所应当地忽略了。
是我多心么?
再来。
目前出场的所有庭审证人,都是女性。
甚至,都是母亲。
男性,或者说爸爸们,“默契”地集体失踪。
就好像——
养孩子,是当妈的事。
那帮自己孩子养育她们的孩子,当然就更是母亲们之间的事咯。
你看,水穗的母亲,明明没见过外孙女,跟女儿也关系生疏。
一出场,捂着脸就开始认错。
婆婆恰好相反,痛陈自己当初去儿媳家里帮忙的时候,屋子收拾得太干净,这对于一个刚有宝宝的家庭来说太不对劲——
她们应该忙着照顾宝宝,而不是忙着照顾自己。
连丈夫已经结婚生子的高中前女友,都来掺一脚。
因为他当初就育儿问题,暗戳戳找她咨询过。
呵。
还是男人懂男人噢。
里沙子的丈夫一听就知道有鬼:
他假借咨询之名,是在行出轨之实吧
你看,明明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哎?养孩子却成了一个人的事。
——仿佛是所有人默认的事实。
等下。
有个问题:
女性当然可以是母亲。
但。
女性必须是母亲么?
《坡道上的家》里,除了水穗和里沙子这种全职母亲,其实还藏着另外两种母亲。
一种,更贴近中国人的状态,半职妈妈。
在生孩子之前,她就跟老公约定好要一起工作,一起养孩子。
有时候我多做点,有时候你多做点,夫妻嘛,不就是互相扶持。
可计划归计划。
当女方因为升迁要去暂时去外地一段时间,老公立马就反悔了。
不行,那这段时间不成了我自己带孩子了吗?
言语间丝毫没意识到女方多少次自己带孩子,甚至还带着点责备:
我还以为生了孩子之后你会改变想法
生为人母一般不都会这样做吗?
同事质疑她有了孩子就挪不了窝了。
这个还有事业心的妈妈反怼:如果我是男人,你还会问这些吗?
解气吧?
解气个毛线,她转头刚坐下,就被上司狠狠“打脸”:
对于你这种工作状况的人,我也会事先确认一下的。
你休完产假之后,因为孩子的事情早退了多少次了?
一边是性别歧视,一边是自己做的事还“支撑”了别人的性别歧视。
她再委屈,也只能低头道歉。
另一种。
没孩子,所以有更多的精力可以倾注在自己身上,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打扮得精致优雅。
一句话:优雅的现代都市独立女性。
但其实,她是一个假想型妈妈。
没小孩,是因为……
生不出。
这么多年的尝试下来,ML在她眼里已经不是爱欲,而是繁衍。
就算现在做,也只是徒劳
发现了吗?
哪怕是这么强大的独立女性。
“生孩子”,也早被内化成了执念。
——丈夫和自己,在这个假想妈妈的眼里,都只是生育机器。
明明没有孩子,其实却被“生孩子”的紧箍咒捆得最紧。
你看。
无论你有没有孩子,有没有工作,其实都无所谓。
只要你还有能孕育生命的子宫,就逃不开刻在人类基因和习俗里的“生育期待”。
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你好的,对你坏的,你关心的,你不关心的。
——跑不掉。
剧里,有一个镜头,这样交代。
一双女性的腿,赤裸地站在海边。
浪潮绵白细密,一点点涌过。
淹没她的是什么?
海洋。
生命的起源,海洋。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正沉浮在这片海里。
自觉,或不自觉。
这就是为什么肉叔想向所有人,所有人,推荐这部豆瓣9分的“残酷中年剧”。
它不是在传播恐婚恐育焦虑,宣扬不婚不育口号。
它只是不避讳地告诉你,生育和生活不光有闪耀的光芒,还有一地鸡毛。
只是。
哪怕再一地鸡毛。
都不应该因此避而不谈。
前阵子,Ella就在公开分享过自己的产后后遗症。
应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脱垂第二级,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等动作都会造成尿失禁,而且还不是失禁一点。
她的分享,拿下热搜一位,引起了4.2亿阅读,10.3万条讨论。
为什么这么热?
肉叔猜是好多人可能第一次发现——
不管穷生富生、早生晚生。
我们要经历的事,并没有过来人们说的那么轻松和简单。
肉叔找到一篇跟本国孕妇终身风险相关的论文,数据里提到:
数百万计的妇女即使在分娩后存活下来,她们仍然受到怀孕和分娩相关的伤痛、感染、疾病和残疾的折磨,并且这些影响很可能持续终生。
你没看错,仅在我国,数百万计。
《使女的故事》原著作者玛格丽特说过:
我笔下这个女性被作为人型子宫使用的反乌托邦虚构世界,并不是一部科幻小说。
所有的细节和灵感,都来源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或其历史。
但放心。
肉叔推荐《坡道上的家》,绝不是在怼婚育。
相反。
我希望所有人在劝别人生育前,像《坡道上的家》这样,先别急着下过来人那句趾高气昂的“我们都这么过来的,你怎么不行?”
而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跟我们说一说,你们经历过什么、我们要面对什么。
因为只有真相和爱,才会给我们去承担的勇气。
而非佯装轻松的隐瞒。
我坚信这有用。
就像玛格丽特坚信《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反预言小说。
因为——
“如果未来能被如此巨细无遗地讲述出来,那它就不会发生”。
坦诚地去面对,承认不足,表达不满。
才有可能让我们真实的生活,离剧中那些恐怖片世界。
远一点。
编辑:邓布利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