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有毒物种的那些事儿:越美丽,越致命
《毒物之书》马克西达尔 著
这本书向人们介绍了30多种地球上的有毒动物,虽然他们致命但是在一些地方却有着药用价值。能够在多变诡异的环境中顽强而美丽的活着,甚至对人类还能产生其他影响,有毒只是他们的一部分属性,通过深入了解,能够更好的明白大自然进化的奥秘,从而对大自然能有更多的敬畏。
是毒也是药
通常人们对于有毒的定义就是会导致身体运行机能障碍,甚至会致命,但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有些用于治病的药物也是从动植物的毒素中提取出来的,中医也有很多药材原本是毒物,比如说我们都听说过的那句“是药三分毒”就是最好的证明,人类对毒物是又爱又恨。
对于有毒的生物来说,美丽的外表是他们的一大特征,越美丽越致命。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并不需要平凡和朴素来在自然界和环境融为一体的伪装,鲜艳的色彩非常醒目,这也是大自然进化的规律。
虽然在现代都市生活的人们面对有毒动物的概率很小,但也不是全然都不可能遇到。了解一些剧毒的动物说不定哪天就能在关键时刻保住一条小命。
不能碰的“毒物”
蓝环章鱼
这种章鱼非常小巧,巴掌大的小家伙身上有着漂亮的蓝色圈圈,虽然很可爱但是只要它注射了毒素,身体就会迅速进入僵化状态,它的毒液会导致呼吸系统肌肉麻痹,身体不听从大脑的指令。但是意识是完全清醒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得到抢救的话,中毒的人会感受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
箱水母
箱水母是最常见的每年导致大量人中毒的海洋生物,比鲨鱼袭击致死高5倍以上,由于箱水母的毒液会令猎物迅速死亡,所以抢救时间极为关键。
如果在海中被箱水母蛰到,即使你是游泳健将,想要马上游回岸边求救几率也是很低的。箱水母的身体接近透明,所以离的很近也难以被察觉。
毒蛙
色彩斑斓的蛙基本都是有毒的,大部分的毒蛙都具有生物碱,会对神经和心脏造成损伤,而且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毒蛙身体内的毒素甚至可以杀死一匹马,只要稍微沾上一点在皮肤上对人类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野生毒蛙的种类非常多,他们会有不同的颜色和外形,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颜色漂亮,所以在野外看到了好看的蛙尽量远离。
穿肠“毒”物
除了那些主动或者被动触碰造成的中毒之外,还有一种可以说是祸从口入了,那就是吃了有毒的动物。人类在挑战生命的道路上可谓是花样百出。
鹌鹑
鹌鹑肉中毒会导致横肌纹溶解症,也就是肌肉溶解。但是奇妙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鹌鹑都会导致中毒,这个概率很低,原因有可能是那只有毒的鹌鹑之前吃了有毒的植物或者是飞虫,造成了体内毒素累积,中毒的人就像买彩票一样,概率极低。因为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区出现的那一群鹌鹑是有毒的。
河豚
河豚的毒素只存在于肝脏和生殖器官,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娴熟的厨师成功分离食用部分和毒素部分,但是仅仅吃上一点有毒的部分,也会导致神经中毒。不过河豚料理依然还是最受欢迎的美味之一。
豹纹海参
吃海参中毒的概率非常小,但也不是没有,作为一种珍贵的食材,很少有人会想到海参也有可能会有毒素,豹纹海参具有一种海参毒素,只有遭到攻击的时候他们才会释放出来,存在于野生海参之中,因此到了野外不要随便抓来海参就当野味吃掉。
蝾螈
作为两栖动物,蝾螈的皮肤很薄,需要用来呼吸,这就导致了帝蝾螈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会将肋骨刺穿皮肤扎入捕猎者的体内,而肋骨中则含有致命的毒素。
糙皮蝾螈体内含有和河豚一样的毒素,不管是碰到还是吃到都会导致中毒。虽然蝾螈性格温顺很适合做宠物,但是如果是野外的蝾螈最好还是离他远一点比较好。
书里讲到的例子是一个人在喝了酒之后,生吃了自己家的宠物蝾螈,结果丢了命,可见蝾螈的毒性.....
蜇人的“毒物”
1.蝎子
这是一种有毒的夜行动物,不过幸好蝎子不会轻易蜇人,他们的毒钳很脆弱,而且大部分人被蝎子只能蛰伤,让人觉得很痛,却不会致命。
2.魟鱼
这种鱼类性格也比较温和,但是一旦进入警戒状态,他们就会把刺亮出来,不小心踩到的话会很痛苦,蓝点魟的刺上有三种毒素,其中两种会导致肌体坏死并且伴随剧烈疼痛。关还有几个案例都是被魟鱼刺穿心脏的,一个是个例但是出现了5个以上就不是偶然了,说明这种鱼类很善于对人类致命部位进行攻击。
3.僧帽水母
这种水母看起来有点像漂浮在水里的塑料袋,因为水母特殊的运动方式,所以他们并不能控制自己游动的方向,只能随着水流到处漂,在漂流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触手来抓住水里的浮游生物,因此他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可是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展开自我保护的防御。僧帽水母会引发人体过敏性免疫反应。
咬人的毒物
巨蜥
大部分巨蜥都是有毒的,不过他们的致命性不在于毒液,而是咬住不松口的习性,不断的咬住就会将毒液不断的注入人的身体内,这就很可怕了。
吻沙蚕
这种常被用来作为钓海鱼的鱼饵,就是样子看起来不怎么好看,有点像异形电影里面出现的那种外星生物,吻沙蚕有四个尖牙,每个下面都有一个毒腺,一旦咬进人的皮肤内,就会造成铜中毒。
毒蜘蛛
有毒的蜘蛛种类繁多,不管是最大的狼蛛还是小小的黑寡妇,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毒性,引发的症状也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遇见不认识的蜘蛛最好远离。
蛇
蛇是通过震动来感知周围变化的,所以脚步放的再轻也会惊扰到这些无足动物。全世界25中最毒的蛇其中有21中种分布在澳大利亚。被毒蛇咬伤的死亡率很高,澳大利亚的太攀蛇是所有陆地蛇中毒性最强的。毒液中的神经毒素即使只有微量,也会让作为大脑信号传递的乙酰胆碱被阻断,从而导致心脏停搏。为了能够制造抗毒血清,人类也曾经历过漫长的牺牲之路,光是抓到蛇成功提取毒液就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被咬伤的研究人员更是不计其数。处理蛇毒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但是他们的工作成果却能够解救很多人的性命。
看完这本书明白了一个道理,到了野外,颜色鲜艳的漂亮的动物不要碰,不认识的动物肉不要随便吃,毕竟我们都不是贝爷,去掉头全部都是蛋白质什么的,并不靠谱。
书中讲了很多人们和有毒动物的趣闻,其实有毒生物和动物离我们并不遥远,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出门旅游的海边,甚至去农家院都有可能碰到。还有的奇异宠物也需要小心。很多毒物只是为了自保才会释放毒液,因此不要轻易招惹才是关键。不要认为自己站在食物链顶端就可以为所欲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