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人生的关键:自知自胜
——《道德经》第33章全解
本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导示——
本章的核心,是讲自知及其诸外化功德。一方面,由于自知所催发出的知性的觉慧,故同时具有了知人之智;另一方面,由于自知所催生的无畏内能,故同时也具有了胜人之力。所以,圣者能做到心的自由与身的自在,其名能久存于世间,其身能寿同于天地。
详注——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指广义之知性(对圣者而言),于常人而言都是有缺陷而片面的。其根因在于圣者能真自知,而常人不能。真自知就是自见自性,即自见其明,达到了如庄子所言“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境。自知之所以能知他,是因为人本自全息共根,故只要自见真明必能明达于外。这也是老子直观智慧的体现。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与上句关联密切,即自知是根夲而自胜胜人皆为其功能——自胜属潜在内能,胜人属外化功德。具体言之就是,自知达明者能生而蓄之进而内能充盈,其外而化之便是其功德成就和能量表现。“胜人”者非重于形式,而在于胜人之心,使人信服,才称得上“有力”。故圣者多胜之不武,在人们不觉中化解事端成就功业,除非不得已才外显其能。
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前句指圣者知性充足——因自知又知人之故。后句指圣者功行圆满——因为自胜又胜人之故。“强行者有志”,意为能自胜又可行功于外者必可得志于天下。这一句与周易大传中所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有相通之处,都是言先具内圣之德、后行外化之功的。
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此前句言圣者之名“久”,后句言圣者之身“寿”。因为圣者自明,故能自觉安守恒常之性,故其名可久存于天地世心。又因圣者深谙生死之道,故其生理之身可得长寿。不过此“寿”的本质意义不在这一层,它当更指圣者一生生命的质量很高,无论安乐的程度还是生理潜能的发挥都远非常人可企及。“寿”的另一个含义也可以指圣者死后肉身不消、甚至传说中的转换生死而再生再化也未必不可能。
(意译)
知人知物是智慧,自知自见是明道。胜人胜物显其力,内明自胜蕴真能。
自知而知人故能知性富足,自胜而胜人故可得志于天下。
心不失恒常之性所以能久名于世间,身不损元真之气所以能长存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