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教育-家庭篇

为什么我收藏了这么多教育孩子的文章,却依然对孩子的问题无能为力?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7人  故园蟋蟀

刚接手的班级内有这样一个同学,让人印象深刻:

不只一位任课老师反映,该同学上课打盹儿,经常头一点一点地,像小鸡啄米一样,眼睛睁困得不开。昨天,数学老师反映他课上玩手机。作为班主任,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问他为何上课瞌睡不断。
起初,他说是看看课外书所致。
后来,说是用MP3听音乐听得影响了睡眠。
再问,是不是只听音乐。该学生回答:也在上面看电子书。(能看电子书,还是MP3吗?)
继续问,又改口说是MP4。我让他把MP4交上来,他说在其它班的一个同学那里。
我让他去找那个同学把MP4拿过来。他说那个同学最近请假没来。
我给他说的那个同学的班主任打电话。那位班主任回复说:班里根本没有他说的这个同学。

很明显,这个学生在撒谎,他看来确实玩手机。班里他周围的同学也反映,说这个学生经常在班里炫耀,说自己的什么游戏玩到了怎么高的级别。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好把家长请来,一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二是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把孩子玩手机的问题解决。

家长来了之后,剧情再次翻转:

我让孩子跟家长说说MP4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再次改口说,自己根本没有MP4!
那之前你说的怎么解释呢。
那是我自己编的。
而后再问,就一言不发。

该同学的妈妈精明利落,对孩子的表现并不感到意外。她伸手拉住孩子的手,让孩子看着他的眼睛,跟孩子说:儿子,是不是妈妈这段时间对你关注不够,你感觉缺少母爱啦?如果是,你就跟妈妈说。妈妈这段时间太忙,没能顾上你,这是妈妈不好……

家长边讲边哭,同时也盯着孩子,观察孩子的表情反应。

但遗憾的是,家长的努力,只感动了自己,孩子却面无表情,丝毫不为所动。孩子用眼睛直直地盯着他妈,好像他妈的心思他猜得一清二楚,这些招数根本都不灵啦。

家长看这样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便转变了话锋,拉着孩子的手说:儿子,我相信我的孩子没玩手机,你去教室上课吧。这是给你买的你最喜欢吃的薯片。

我心里一凉,家长来这一趟,不仅手机问题没解决,孩子犯了错,还给孩子买学校不允许吃的零食;那这孩子以后的管理肯定会更棘手了。

孩子走后,这位妈妈很苦恼地跟我说,她也知道孩子肯定是玩手机,因为之前初中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家长发现孩子偷把家里的手机拿去学校玩了,却没直接和孩子挑明,而是绕弯兜圈,旁敲侧击,希望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把手机拿出来,可最终孩子也没交出来。

我跟家长说,可以看出来,她对孩子的教育很用心,应该很多教育孩子的文章。

她眼睛里顿时焕发出光彩,熟练地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向我展示她收藏的教育孩子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可回到眼前的事情如何解决时,她的眼神立刻黯淡了下来,叹气流泪,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其实,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无奈与困惑:我读了这么多教育孩子的文章,可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却依然无能为力呢?

1.套路千千万,比不上真心一片。

和孩子交流,也要与成年人之间交往一样,真诚为本。坦诚是道,方法为术。如果没有坦诚这个根本,而一味讲什么技巧套路,只是把哭与牵手当做感动孩子的手段,那孩子会在这种“斗心眼训练”中成长很快。

孩子和家长之间没有了信任,只有了计谋和技巧,可悲且危险。

孩子和家长在斗智斗勇中不断升级,会变得越来越有心计,1.0,2.0……快速升级,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结果家长的八卦炉很快就把孩子练成刀枪不入,油盐不浸。家长的紧箍咒念崩,终至无计可施,孩子变成了无药可救。

2.身教胜过言传。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可总有些家长就喜欢给孩子讲道理。要孩子如何如何做,可自己却从来没信过,没做过。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又怎么会相信呢。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学习专心,养成好习惯,自己却回到家往沙发上一倒,刷微信看段子;我们不能只要求孩子提高自制力,自己却往电脑桌前一坐,玩游戏到深夜。

3.爱,要有度有原则。

失去原则,没有了底线,只有心软,爱就成了溺爱,最终只能害了孩子。

明明是孩子做错了,家长却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一再强调自己做得不好,那么孩子很快就学会推卸责任,甚至会抓住家长溺爱这一软肋,最终将家长拿捏得服服帖帖。

4.教育如春风化雨,重在坚持。

很多家长收藏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文章,每看到一篇文章,都热血沸腾一阵子,以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宝典秘籍,果断收藏,一篇又一篇,数以百计千计。可是,真正用过,坚持用的却非常少。其实,教育孩子也贵在坚持。

不管哪种方法,如果没有长期的练习、坚持,那只能是——结果没有结果,然后没有然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