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与Protobuf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机智的老刘明同志

什么是RPC?:

        查了很多资料,都提起了一个共同的概念:远程过程调用
        通俗一点讲:RPC就是从一台机器(客户端)上通过参数传递的方式调用另一台机器(服务器)上的一个函数或方法(可以统称为服务)并得到返回的结果。实际上,rpc的发展离不开分布式架构,很早之前我们调用本地方法是这样的:

        new一个类,然后直接调用其中的成员方法就行了

        但是后来,随着分布式的出现,你的服务中可能没有你想调用的类。这改如何是好?

        方案一:服务B暴露一个restapi,服务A发送http请求调用

        严格意义上讲,这也算是一种rpc接口,但是实际生产中往往很少会采用http协议(速度不快,短链接,网络开销大,但是很适合浏览器。)

        方案二:代理模式!最好是结合Spring IoC一起使用,通过Spring注入calculator对象,注入时,如果扫描到对象加了@Reference注解,那么就给它生成一个代理对象,将这个代理对象放进容器中。而这个代理对象的内部,就是通过httpClient来实现RPC远程过程调用的。

        可能上面这段描述比较抽象,不过这就是很多RPC框架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比如阿里的Dubbo。

        综上所述,RPC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解决分布式系统中,服务之间的调用问题。
        2.远程调用时,要能够像本地调用一样方便,让调用者感知不到远程调用的逻辑。

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RPC?:

        客户端调用是无感知的

        这个Calculator实现类,内部并不是直接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逻辑,而是通过远程调用Service B的RPC接口,来获取运算结果,因此称之为Stub (桩:替代子模块的模拟函数或模拟类,起到通信的作用)

        Stub与Service B建立远程通讯,比如Java的Socket(也可以用基于Http协议的HttpClient,或者其他通讯工具类都可以,因为RPC并没有规定说你要用何种协议进行通讯)

        Stub通过调用通讯工具提供的方法和Service B建立起了通讯,然后将请求数据发给Service B。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底层的网络通讯是基于二进制格式的,因此这里Stub传给通讯工具类的数据也必须是二进制

        下面这段代码就是一个最简单的rpc(将上述三步为一即可)

总结:

        rpc通常是基于tcp/ip协议的。

        每个rpc框架都定义了自己的协议(就是数据传输的格式,像前几位表示长度,用什么代表整数等等)

        一般rpc会非常注重效率(会尽量减小传输的数据量以保证传输效率,还会精心设计数据的装包和解包以提升这个过程的速度)


ProtoBuf :

        ProtoBuf 是一套接口描述语言

        把这玩意理解成跟json,xml差不太多的东西就行。但是xml偏向于配置文件,json的硬伤是没有schema校验。ProtoBuf则侧重于数据运输,性能快,有代码生成机制,但是 是二进制 可读性差

二者联系:

        两者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典型的配合使用场景是,写好 .proto 描述文件定义 RPC 的接口,然后使用 protoc (带 gRPC 插件)基于 .proto 模板自动生成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接口代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