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立春,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四季一个新循环的开始。春,原本是个动词,《说文解字》解释为“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就是草感受到太阳的召唤,应时而动,推开大地,生长出来的意思。《尚书·大传》说:“春,出也,万物之出也。”为什么叫“立春”呢?这源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冬至节气,阴到了极点,但阳也在滋生,所谓“冬至阳生春又来”。到小寒大寒,大雁、野鸡、喜鹊、鹰隼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开始为繁殖新生命做准备,“每于寒尽觉春生”。到了立春节气,春就不再潜伏在地下,而是像人一样稳稳当当地站起来了。立的本义,是人站在大地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建始”,区别于一般的“开始”,有竖立起来、让人看见的意思。
立春在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这就是“春节”。大年初一则叫“元日”“元旦”。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是大年初一。近代引入公历后,将“元旦”这个词送给了公历1月1日,随后又将“春节”这个词送给了农历大年初一。于是,“立春”就只有节气这一身份了。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包括新的属相,都是从立春开始。今年立春是2月4日4时50分36秒,严格地讲,这个点之后出生的孩子才属虎。立春总在过年前后。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的是年底立春,所以叫“律回岁晚”。今年则是年头立春。在一个农历年内,年头年尾都有立春的叫“两头春”,年头年尾都没有立春的叫“无春年”。当然最多的还是今年这样的单春年。
春,代表活泼泼的生命。萌动、催动是春的核心内涵,柳叶刚刚萌发,像美女的眯眯细眼,叫“春眼”;枝条新生的末端,叫“春梢”。春天是繁衍的季节,这种萌动与繁衍、生机勃勃、瓜瓞绵绵联系在一起,所以也常常和女子联系在一起。《诗经》中就有“有女怀春”的诗句。诗词把女子的眉比作“春山”,“盈盈秋水,淡淡春山”,特别滋润和含情。“春光”,不仅仅是春天的风光,女子穿得不严谨,也有可能“春光漏泄”。“青春”,总是一个让人神往、兴奋又有些惆怅的字眼。“春兴”“春心”都需要克制,克制不住就可能“叫春”。江西宜春那则广告,“一座叫春的城市”,成功地渲染了这座城市的活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写在立春的诗词,跟立春一样,都是生机勃勃的。辛弃疾说,“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白玉蟾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施枢说,“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王冕说,“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无论草木,禽兽,或者人,春天都是美好的开始,所以讴歌春天的词语和诗歌特别多,也特别美,读起来都让人春风拂面,春色满园,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春风也叫东风。立春三候,第一候“东风解冻”。古人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随着四季的变化,指向是不一样的。斗柄指向东方为春天,所以,春风也叫东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立春第二候“蛰虫始振”、第三候“鱼陟(zhì)负冰”,说的是虫类开始活动,鱼儿就像背起了浮冰往水面上游。
人勤春来早,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有很多习俗,比如迎春、鞭春牛、吃春卷、挂春幡、戴春胜——春胜是古代女子头上的一种首饰,这些习俗都与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是的,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让一切的美好都从春天、从现在开始吧。
这篇文章摘自新民晚报,非常喜欢作者韩先生对本文节气的解读,赞。今日立春,希望全新一年,我们都更好出发,拥有新希望,虎虎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