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自己一把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92W11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小刀刀

很多书告诉我们怎样做加法,有些书却可以告诉我们怎样做减法,比如《别说你懂“英语启蒙”》,还有最近翻看得《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看完如释重负。这两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弱化了商业环境给育儿加进来的催化剂,扑灭了英语启蒙、艺术启蒙等等各类没谱的火,让我尽量客观、理智、淡定地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条件的创造。更重要的是——省钱!

我是从最后一章“绘画的问与答”开始看起的,可以比较全面地感受到书中对于幼儿绘画启蒙的态度和理念,也解决了我自己的很多困惑。

作为成年人,我很自然地陷入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画画就是用正确的颜色在正确的介质上表现,有正确的形状,以及通过正确的过程去完成。我希望孩子做的是有边界的事儿,在画画上是自律的,但是孩子并非如此,它需要去探索去体验去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边界、主题和概念是随着年龄增长,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下逐步形成的。

回顾文中的问题,其实体现了大多家长在美术教育上陷入的误区:

1.担忧太多,纠正太多——干涉太多

比如,孩子不会画形状,反反复复在画圈,不能按照你的示范和要求画三角形阿、正方形啊,这很正常;喜欢点点画,不按物体的属性选择颜色,这也很正常;左右手没有强势区分,甚至两手一起画,这也没问题;画画的姿态是站着在墙上画,还是坐好在桌子上画,更是无需担心。

我们的失误就是在于太急于从成人的角度去纠正,孩子的能力需要自然成长过程中通过长期的体验来获取,过多的干涉反倒阻碍了孩子的天性发展,得不偿失。

2.过早的约束

一个例子是过早的引入涂色游戏涂色。涂色需要手部有足够的控制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应该在7岁以后引入,另外,涂色不是创作,而更像去完成作业,对幼儿通过绘画表现思想是不利的。此外还有绘画歌,这会让孩子对某个主题有固定的印象,也就是固化了他的想象力,不过等到孩子六七岁以后,一些优秀的传统的绘画歌就可以逐渐输送给孩子了。

3.急于否定

因为不了解,所以常常采取否定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绘画行为,而缺乏行为背后驱动因素的洞察。比如,孩子反复重叠的涂抹,家长单纯的阻止未必有效,这可能是孩子心情烦躁的表现,更应该从情绪上去关怀。孩子的绘画形式单一,家长应该首先反省是不是提供给孩子的生活场景不够丰富,没有给他充分的经验去感受。在我们对孩子的表现不认可的时候,不应该急于去否定他们,而是应该先去观察和思考背后的原因,从家长自身的引导寻找突破。

作者是日本人,内容非常细腻。若要用四个字总结我的感受,那就是——千万别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