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之道
天冷了,早上在校门口值班,看到学生骑自行车到校,居然不带手套,跟旁边的保安说起,这孩子真是硬,冷都不怕,保安说,他们这个年纪是不怕冷的,火气旺啊!我突然觉得,如果人的体内有一个火炉在燃烧的话,那么学生们的炉火确实是猛得很,而我们的则是渐趋幽弱了。所以,天气稍一转冷,就马上加衣服,如果只是为了美观,更多的穿了保暖内衣罢了,其功效是保暖,但不能供暖。
除了衣服保暖,也有多种方式取暖。空调是最常见的,可是时间长了,感觉难受,室内空气不清,有时候在家里的书房里还是喜欢用取暖机吹脚,感觉更快,可是一离开这个机器,人又不热了,到底还只是由外向内供热。
坐办公室时间久了,有时候半天没课,真是冷,特别是脚。每天到了固定的时间,都会去操场,独恋太极。起势、揽雀尾、单鞭、云手……不知不觉中,身体渐渐热了,腿、手乃至全身,尤其是当手心有麻麻的感觉时,更是窃喜,以气行拳,终于渐近。当一套85式杨氏太极拳结束时,将出汗而未出,哪怕北风吹着,我也不觉得冷,此时的我应该可以想象到学生早上到校的情景了,这时候的热是由内到外的。舒坦,长久!
由内到外的取热方式其实很多,比如早上上班可以步行,比如晚上饭后可以在小区周边散步,周末晚上可以去打打球、爬爬山等,大都是需要运动的,主动的动,而这是年纪渐大时最会忽视的,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要适量,尤其是天冷的时候。
由冷热还可联想多多。
学生的学习总是让老师和家长着急,看看初中三年快结束了,可是他的学习还是不上心,老师也抓得紧,家长还想方设法找人帮他补习,买各种资料让他加练,可是成绩不见起色,现在看来,这不就是学习上的由外到内吗?辩证唯物主义提到,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老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有用吗?还得由内而外。初三渐渐结束,中考临近,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渐浓,他可能会发力了,可就担心来不及了,中考后就是差那么一口气,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他想读了,高中还是来得及的,人的潜力还是无穷的,关键还是自己的内心想法。
学生李达,很聪明的一个人,父亲来自象山,在奉化多年,在大成路上开一家小杂货店,里面还有棋牌室,他自己一人在居敬小区的家里学习,因为父母无暇顾及,自己学习把握不好,成绩糟糕,初三那年四月份提前招生后,班内走了二十多人,触动很大,每晚用功到11点,考入奉化中学。这样逆袭的例子应该不少。
学校里近几年新教师较多,而教育界近来的评比也较多。学校领导总是想促动新老师积极上进,搭建各种平台,或带徒,或外出培训,希望他们在业务上不断提高,尽可能在各种评比中取得好成绩。这又是一种由外到内,但这只是一种辅助,而本质还得看教师自己的内心想法。一般说来,关键还是教师本人。
青年教师金杰,2012年大学毕业到溪口中学工作,那年12月我在奉港中学上了一节高端研修班的展示课,导师郑瑄、王盛裕老师一起参与评课,记得当时金杰与郑老师第一次碰面,好像还要了郑老师的联系方式,两年前奉化区带徒活动中报在我的组中,同组的还有溪口中学的多位年轻老师,与金杰联系多了,了解也多了,他已经在宁波大学读在职硕士了,那里的几位教授与他交流颇多,而他与郑老师在江北区的数学团队也是关系融洽,郑老师凡有高档次的教研活动,总会通知金杰,几年下来,金杰的业务提升很快,去年和今年分别被评为奉化区优质课和教坛新秀一等奖。将来可期待!很多出色的老师,其成长感悟中肯定会提到自己的内心愿望。
由内到外,其实是人的内心愿望在外面的终极体现。
首先是得有想法。想法每个人都有过,尤其是年少时,有些几乎就是梦想,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呢?马云不是如此吗。只是,许多想法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日趋现实,大都随风而飘,只是偶尔的回忆才会记起。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付诸于行动才是关键。
接下来应该是坚持了。毅力和自律是保证。一个记者问”篮球天才”科比·布莱恩特:“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科比竟然反问道:“你 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生活中有太多的精彩,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说说容易,做到难啊!
当内心的愿望渐渐在外面得到体现时,还需清醒。一方面,可以促使动力更足,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安逸而满足。此时,其实还得回到内心的平静,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别人的眼中的你,还是再次重生后的你。
一个人的成熟,不是由单纯到复杂的世故,而是由复杂回归到简单的超然,——简单,才是生活之道。
简单,应该是最终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