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载时代,如何提取有价值信息?

2016-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容Boujour

摘要
1、明确自己要什么、明确什么是自己不需要
2、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不可或缺
3、信息经常复盘,回顾,温故知心
4、利用人际圈提取有价值信息,跟着优秀的人,牛逼的人提取信息
5、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和体系
6、更牛逼的话,学会使用自动化工具提取信息>

当今时代,每天产生的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加之人类社会的存量信息,总体信息量之巨,浩如烟海。好奇心如我,对各种新知旧闻都会产生兴趣,往往获取信息很随机,但是但是,结果是疲累不堪,所获甚少。我们周遭世界的信息里有信号也有噪声,如何从庞杂的噪声背景中快速提取出有效信息,用于指导学习和生活,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十分爱看书,看得也杂,买书之快和看书之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买书时往往凭当时兴趣,好吧,还有图书折扣程度,于是导致各类书籍有些泛滥。这样每周翻看的书有十来本之多,也无规律,拿起哪本是哪本,比如上周,沙发上翻看的有《司马贺传》、《小径分岔的花园》,《自然史》,床上翻看的有《瓦尔登湖》、《科学革命的结构》、《作文七巧》、《钱穆传》、《智慧书》,办公室细读的有《理解媒介》、翻看的有《融合元年》、《融合坐标》。各种书都是看了几页、十几页、知道了一些概要和概念。但所有这些在脑海里并未形成有组织有体系的印象,估计过不多久,就会烟消云散。(另,强烈推荐一下,《瓦尔登湖》和《科学革命的结构》这两本书,怎么有这么牛逼的书?太值得反复阅读了。好吧,《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远在20多年前我高中时代通过看一本中国人写的科技哲学书有所耳闻,当时记住一个词,范式,但并没有深入理解。上周,又记住一个词,不可通约性,还是没有深入理解。《瓦尔登湖》这本书,囤积于19年前,由于最近对自然主义文学以及和自然相关的读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随手一翻,将其拿出,没想到这本书,关于自然和心灵的体悟如此深得我心,而19年前,我只记住了作者的账本后将其束之高阁。)

但愿前面堆砌的文字不是无效的噪声信息,我只是希望铺垫这些外围信息能获得大家共鸣(当然,也可能是非共鸣),能共同从一个视角来解答,本文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这里,我只能从一个几近迷失于信息之海的反例,来说说,自己对从噪声中找信号的思考。

一、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自己不需要。这个对我太重要,因为买书和看书的矛盾,买一堆自己短时间内并不会翻看细读的书,人为的给自己制造了很多噪声。在购书冲动和钱包有限的争斗中,我理了理自己近期的阅读倾向,那么偏离这个倾向的书,就自动被排除了。也许以后会有其他阅读爱好,那以后再说。近期我的阅读偏好是,人物传记和人类通史、写作指导、自然文学和科普、管理和育儿。所有我看的书都应基本上在这个范围,这意味着近三个月,我得约束自己,不要再东奔西跑乱翻看一气。

二、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不可或缺。作为一个泛读泛滥受害者,我必须说,要死死抓住精读这根救命绳。只有精读,仔细体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模仿、结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自己给自己搭建航船、营造自己的救生设施,确保航行顺利,而不会被在信息迷航中淹死呛死。对于我刚刚起步的精读设想,两个月内要求自己在精读基础上粗写5篇读书笔记和读书随想,给自己的读书留个小小的痕迹。希望能实现。

三、信息提取经常复盘、回顾,温故而知新。在信息获取的道路上,我属于只记得采摘,而忘了盘点的那种人。所以,其实各种物理知识库存活挺多,但库管自己也不知里面放了啥,需要的时候,很可能又是全网搜索,很可能又搜出一堆噪声。所以近期,我在对自己各种网盘和笔记进行清理和分类标识,删除一些冗余无效的,把精华的加精。也复盘自己的片断思考,把自己稍纵即逝的想法记下来,为以后有体系的复盘提供素材。

四、利用人际圈提取有价值信息,跟着优秀的人,牛逼的人提取信息。现在的社会化媒体提供了诸多方便让我们可以接触到行业专家所思所想,他们提供的信息应该是有价值的人信源,值得重点关注。比如牛人推荐的书单,一般我都会搜索一下,了解大概,并从牛人书单了解牛人思维过程。也会通过豆瓣评分来挑书来选书。

五、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这个不展开了,最近有网络热文在说这个问题,可以比较几篇来看,最好有自己建立知识体系的心得。

六、畅想一下,最好有自动化信息提取工具。作为小白的我,深切体会到这样的工具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有自己一试身手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打住,这显然不是我力所逮,畅想即可。巴菲特老人说的,要知道自己能力的范围,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所有的努力费时费力然而空无一获。

是记之,个人视角的信息过载时代的信息提取解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