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请挑选适合孩子的学校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一定是个仁者见仁的话题,可是无论标准怎样变化,有一点不容易引起争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挑选帽子,色彩丰富样式多变的帽子商店里,乱花渐欲迷人眼,怎么选呢?如果不知道根据自己的脸型、穿衣风格等等来挑选,很有可能盲目从众,一会儿只买贵的,一会儿紧跟潮流,有时候屈从朋友的推荐,也可能左右为难无从下手……帽子选得不好不过是浪费一些金钱和精力,大不了重新挑选,更何况勇于试错,才能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
可若是挑选适合孩子的教育,天底下哪对父母敢不断试错呢?尤其是被各种焦虑裹挟着的中国父母!就像要过河的小马,在它彷徨惶惑时,如果有个可靠睿智的“过来人”“专业人士”告诉它河水到底深不深,这该是多么完美的体验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第五、六章便给咱们提供了挑选学校的标准。
为孩子挑选学校,最好的起点不在于了解学校的具体科目和考试标准,而是问问自己:你想让你的孩子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然后再看看TA需要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也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千千万万,教育当然要传授科学知识,也必须教给实践方法,更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探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三者,被作者概括为“知彼”“知如何”“知此”,他们是均衡教育的基础。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有四个目标很重要:经济发展,社交发展,文化发展,个人发展。这四个目标,具体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可以表述为八种胜任力:好奇心,创造力,批判性,沟通,合作性,同情心,沉着,公民性。
家长们可以用这四个目的和八种能力作为模板来判断学校或者家庭是否提供了孩子真正需要的。
当然啦,也有家长表示自己不需要那么多复杂的标准,“我只想要我家孩子幸福!”在大多数关于父母对孩子期望的调查中,幸福是最重要的。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幸福?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拥有幸福?
标准越模糊,越难以成为现实,越容易让人焦虑。“幸福”恰恰就是一个特别私人化的、标准飘忽不定的东西,幸福的门槛随着心情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忽高忽低,如何才能真切感受到孩子的幸福呢?我们需要让“幸福”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
盖洛普组织对从阿富汗到津巴布韦的150个国家进行了幸福感调查。这项调查结论让我们一窥世界上很多人对幸福的态度,即我们最好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幸福。
•职业幸福:你如何分配你的时间,或者只是喜欢你每天做的事情;
•社会幸福:在生活中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爱;
•财务幸福:有效地管理你的经济生活;
•身体幸福: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每天都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社区幸福:你对自己所居住地区的归属感。
根据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索尼娅和其他人的研究,影响人们实际幸福水平的40%的因素是他们的行为:他们选择做什么,以及他们如何思考和感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你的先天因素,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的“日常有意识的活动”。“选择”“如何”“有意识”,这些词都在告诉我们:偶尔的幸福很随机,要想实现持久的幸福,需要持续训练心智和发展一系列品质。
如何这一切对于孩子的幸福,对于父母和学校意味着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之前所讨论的问题里都隐藏着答案。
对你的孩子和你自己来说:
•幸福感不仅仅是短暂的愉悦感,它部分来自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才能、兴趣和目标,也就是他们的天赋;
•幸福来自帮助孩子向外和向内看,孩子需要学会正念和为他人服务,而不仅仅是关注自我;
•幸福不仅与环境有关,也与努力有关,它需要意愿、经验和韧性。
幸福不是一种物质状态,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我并不是指宗教意义上的意义,而是指精神或高或低的意义,通过在你的生活中找到目的和意义获得满足的感觉。我列出的八项能力并不是终极版本,也不是要被勾选的清单。它们是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成就感的个体和公民的手段。这个世界没有太多固定的观点,但有一些永恒的真理。你和学校都不能强迫孩子学习。你能做的是创造让他们想要学习的环境,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在此基础上,你可以看看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否适合他们,如果是的话,你可以考虑如何提高它;如果不是的话,你可以考虑如何改进它。
对于这段话,我实在不能更认同。就像摩天大楼不能建在泡沫上,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幸福不能以吃饱穿暖有玩具为标准;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幸福不能建立在一次考试一个分数一份录取通知书上;对社会而言,每个人的幸福不能用一个职位一份收入来衡量。
作为一个高中教师,我见过许多学生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不恰当的事物上。用考试分数来界定幸福,
怎样帮孩子获得持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