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该如何度过
👉👉👉 前段时间有个小妹妹私信我,说起自己在考研,但是并不清楚考上之后怎么过。对此,作为过来人,我是这样回答的👇
研究生阶段是人生第二次集中去想“喜欢什么”、“未来要做什么”的好时机。考研的紧张程度和艰苦程度,不压于高考,甚至比高考的风险还要大。一旦考上,人同样易于因为忽然的轻松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浑浑噩噩,把研究室的时光再当做延迟谢幕的大学时代,混到毕业,再次傻眼。不同于上次毕业的是,年岁平白比别人大了好多。
既然进了学校,首先第一位的,要爱上这个专业。或者,你可以不爱这个专业,但没有理由不学好它。成绩永远是最硬的理由,来说明你的时光没有虚度,来证明你的能力可以胜任未来的任务。你可以说自己又一次选错了专业,但过了二十岁的人,就不要再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学通了学会了本专业的人才有资格评价自己的选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大学时代一样,这是人集中读书行路的最好时机,读专业书,读典籍,读畅销书,读不懂也读,量变产生质变,读多了人自然通。没有时间读书?别逗了,有时间吃饭闲聊化妆逛街煲电话粥,怎么就没有时间读书?不读不过是你懒且吃不得苦。行万里路,多走走、多看看,了解风土人情,跋涉名山大川,走得远了,胸襟也开阔起来。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夯实学术基础。在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和学科史的基础上,掌握学科方法论和研究方法。明确了解不同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锻炼自己,学会写论文做研究。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从选择问题到确立研究方法,再到论证,基本研究素质已经建立了。
研究生阶段是个过渡期,一部分人未来会继续从事学术性研究工作。实际上,研究生阶段,人可以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学术能力的评估,发现自己是否适合未来继续做研究。无意再继续学业,也可以早作准备,提前为就业打基础。
拓展兴趣与爱好,发掘自己的擅长之处。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的人,普遍因为做过的事情太少,视野不够广。唯有视野开阔,人的意志才能站定,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做哪类事情比较得心应手。不去读书,不去听课,不去交友,不去实习,每天自怜自艾不知该如何是好,皆因先成了套中人。在摸索中明确自己的未来,后期规划伴随着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每一步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最后的成果也是水到渠成。老话说,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平日里庸庸碌碌,机会来了也抓不住。事事用心,事事尽力,才有资格说我已无悔。
内外兼修,人格塑造与形象提升。向身边你觉得有魅力的人学习,如何交往沟通,如何以尊重、真诚的态度待人,表达意见、处理冲突、施加影响。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身上,很容易发现良师,他们的品德和人格都可以成为学习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试着去帮助他人,端正三观,成为别人的楷模。在外表上,琢磨适合自己的大方、经典造型,每一件衣物的购进,都应该想想是否可以穿三年五载仍然喜爱,精简的身外之物,更能凸显人的魅力。
写在最后。
对自我积极的态度、对未来充分的准备、对自身永不停息的思考,对人生不断的琢磨与反省,是学生阶段应养成的良好习惯,有这个习惯伴随终身,也必当终身受益。
对于继续学习,你有哪些想法,欢迎你也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