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吧

遇见书

2020-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如风1017

刚刚在句读群看了雪猫校长整理的毛老师的分享,被触动到了。

毛老师提到了她遇见的第一本书——她母亲用来夹鞋样的一本书。为了读这本书,她把母亲夹在里面的鞋样都弄散了,因此挨了一顿“毒打”。我觉得挨打是肯定的,可是应该不至于到毒打的程度吧?不管怎样打,反正毛老师因为看书被打了。

毛老师的经历让我不由得把思绪拉回到了过去。我努力地回忆,我跟书的第一次遇见,可是总是不能确定此时脑海中回忆的故事,是不是第一次遇见。

大概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三姑买给我买了一本学拼音的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有一本自己的课外书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这本书没有生动的故事,也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插图,现在的我只记得它是一本学拼音的书,好像后来还被撕坏了。至于撕坏的原因,现在已经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

上小学时,我遇到了很多无字的书——小学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程老师给我们讲的很多故事。那时候学校开设了一门叫“唱游”的课程,每到唱游课,老师就会带着我们唱歌玩游戏。有时候不想唱歌了,就嚷嚷着请老师讲故事给我们听。那时候程老师在我们心里就是一个故事篓子,有讲不完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小学生真的是幸福啊,不用总是埋头于书山题海中。

后来,我转学了,如今再回首,总觉得有点遗憾,遗憾没有跟着程老师听更多的故事。

转学后,我开始自己搜书来看。每次去到北屋奶奶家,总是会翻箱倒柜地找书看,小小本的连环画、旧课本、旧报纸……凡是有字的我都会找来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名人传记:陈景润验算了一麻袋又一麻袋的草稿纸,终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马克思和燕妮的美好爱情……

上初中后,我开始有自己的零花钱了,就会攒钱买自己想看的书。只是少得可怜,因为资金实在有限。幸亏我们学校有图书馆,每到寒暑假,我就会去图书馆抱一大堆书回家。《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厢记》等就是在那个时候阅读的。

比较幸运的是在初中我也遇到了无字的书——一位老革命讲的各种故事。

那个时候,每到周末就会约上几个同学,走一两里路到那位老革命的家里听他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大部分是传统美德故事,我现在还记得他讲的二十四孝故事里的黄香温席。

上高中那会儿,中国社会已经发展起来了,同学们手里都有点闲钱。这个时候的我们经常去租书来看。当时流行的是金庸和琼瑶。

再后来,到了大学。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开启了自己的系统阅读之旅。大学四年,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教室就是图书馆了。第一年,如饥似渴地读小说、散文等文学类的书,古今中外,能读就读,哥德的《浮士德》竟然被啃完了。第二年,不知什么原因,开始喜欢上了哲学,于是开始认识了黑格尔和辩证法。第三年,又迷上了心理学,尤其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派的书。到了大四,因为要写论文,又开始研究中国汉字与美学。

回首往昔,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大学四年的阅读。大学四年在阅读中度过才让现在的我有更多的底蕴来带着学生读书。只是自己功力尚浅,还需继续修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