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与江湖(三)
2023-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抱璞曲谨
更加恐怖的是秦弩,当时的标准件达到可以互换的恐怖程度。要知道今天的天朝所谓的“标准件”还不标准——虽然有《厉害了我的国》大力赞扬,可“标准件”不标准却是不争的事实!
秦国前期的“标准化”为统一后统一“度量衡”做了物质上的准备。政治上统一全国,统一“度量衡”就水到渠成了!
在唐代,中原的农耕民族对于周边的游牧民族没有武器和战法上的代差——也可以说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分水岭,汉族在武力上已经衰败。
一直到近代都是如此,可汉民族在国家层面的“大一统”设计上始终处于最顶端——“大一统”意识、“家国一体”意识让我们即使“亡天下”也有翻身的机会——文化的统一是建立在文字统一的基础之上的,有了文化的统一,我们民族的融合强度成几何模式增强。
我们研究历史也会看到,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后,少数民族政权会沿用汉族的政治体制来统治。更有甚者,有的少数民族,在占据中原前就已经改革沿用汉族的政治体制。
比较典型的就是魏孝文帝改革,他的全面汉化令后世人瞠目结舌,他的改革在他死后经历了很多次反复。最后汉化的胡人战胜了胡化的汉人。
虽然最后还是汉人杨坚统一天下,可打基础的是人家汉化的胡人。到了忽必烈这里更是汉化的蒙古人打败了守旧的蒙古人,而且还是处于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咸鱼翻身。
特别是我们的“大一统”意识,可以是为“全球化”设计的,全球化的核心是“标准化”,这个制度需要多方面的支撑——“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本身、社会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社会生活本身就是政治层面的,政治层面应该以给社会制定制度为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社会生活方式是个体的,也就是老百姓的生活。
二者似乎不搭边,可也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经济方面的,可殊不知,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有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