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在我身上的印记/童年的早期记忆1
最近看的一本书,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没错,就是之前说在路上丢了的那本书,还是没有人帮我还回图书馆。这没什么好可惜的,本来就是人之常情,钱包被人捡到了还不一定会还啦,更何况一本书,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情绪在打转,又反思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又会怎么办,当然会去帮忙还了呀,那是因为你知道图书馆的借还程序和对书籍的看中程度,再加上你每周都要去图书馆,还书只是顺便的事,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条件,你还能说你一定会去还吗?之后,我又买了一本一模一样的来看,看完就还回图书馆了,只是扣除了一小部分的书籍维护费。
这本书中的所描述的心理学,感觉完全能看懂,能理解,不像之前看过的这类书,要么云里雾里,要么就是严肃又死板还带有教条主义,看不下去,后来知道原来跟翻译者也有关系,因为另一个朋友也买了这本书,只是翻译者不同,我看她那本就完全是一个头两个大,抓不住重点,我看的这本应该是老版本,李勇章老师译,难道说是现代的翻译者想的太深,还是我看的太浅。
这本书里面一直围绕着人生的三大任务在叙述,这三个观点就是职业,合作,和婚姻,而这三大关系的交接点都是与童年的早期记忆有很大关系。看这样子是不是以为我要说的是读后感,其实不是,我想说的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对自己童年的一个反思和探索。
遗留在我身上的印记/童年的早期记忆1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听话很勤劳的小朋友,但不是很懂事,也做很多傻里傻气的事。为什么会很听话很勤劳拉?我也不知道,那时候五六岁,我爸还在外地,也还没有能经常打到我机会呀。但认真一想,好像又有点由头了,因为教育,夸耀,攀比和不勤劳所换来冷漠,恐惧与伤害。
在我很小时候,那完全能说是一很能干的小孩子了,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来烧柴火做饭,那时候还是用那种大铁锅,等爷爷奶奶回来吃了,自己收拾好了才去上学,中午也是自己回来做饭吃饭加收拾,晚上更是,一日三餐可以说是都包在我身上,等到了大一点,二年级的时候就更厉害了,田里坡上,那那都会干也能干好了,完全像个小大人一样,我还记得二年级的那年春天,放学不是回家,不是写作业,而是到田里先帮奶奶把央子载完。
为什么,因为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因为爸爸妈妈的压制,因为我是我们村中女孩的榜样……这些外在因素,像一条一条诅咒一样施法再我身上,不能反抗,也因为反抗的后果对我那时的小小心灵伤害太大了。我记得起,奶奶向别人说起我时,那自豪的面容,那时的我,也是很自豪的,别人夸耀我的眼神和同村孩子以我为榜样的目光,都让我迷恋和欢喜。而后,我有一次偷懒了,没去干活,然后我爷爷找到我,他用他那充满阴森的恐怖的眼神看着我,还拿着东西作势要打我,把我吓坏了,一点也没有夸张,我爷爷那看人的眼神是真的有把别人家的孩子给吓哭过,第一次看到,把我也吓到了,那晚做噩梦没有,我不记得了,但想来一定睡的不好,因为一回家就是轮流轰炸,还打电话给外地的爸爸告我的状,我那时也很怕我爸爸,在电话里又是一番咒骂,没有一次没把我骂哭的。
遗留在我身上的印记/童年的早期记忆1我逐渐增加对做这些的恨意时,是在我弟弟慢慢长大之后,我发现他可以什么都不干,就能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而我干了那么多事情,得到的奖赏只是那么五毛钱,而弟弟却是一块,甚至更多。从小我就像个丫鬟一样,而弟弟一直都是一个嚣张跋扈的少爷一样,没有他得不到的,只有他不想要的,这种严重不平衡的对待常常让我过度伤感,也导致了弟弟以后的悲哀。慢慢的我开始反抗,也知了其他朋友都没用做那么多事的时候,我学会了偷懒,叫我去做的事情都让我很不开心,为什么叫我去做,为什么不叫弟弟去做,他们就是偏心,就是重男轻女,而结果往往是我被打的妥协。
这些想法让那时候的我一度产生过很多不好的念头,有一次做饭,我在切菜,我切着切着就突然看着自己的手腕,想着一刀切下去会怎么样,我也那样做了,只是用力不够,只切破了皮,留了点血,太痛了,后来就没再往下切了。还有一次,我站在河里想,往那深的地方走会怎么,也就往里走了,而走到一半的时候,水深了,把自己呛到了,喉咙太难受了,又爬回来了。更有一次搞笑的是,我再想他们不都说,土豆和鸡蛋不能一起吃嘛,要不我来吃吃看!其实那时候我都知道明白做这些事情所产生的结果,那就是死,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那些想法,为什么会想死。而对于弟弟来说,可能从他能开始下地走路那时,我对他就不在有爱了,那时更对的是恨,是嫉妒,是不甘心的,也就导致了我们的关系边缘化,好的时候,一切都好,打架的时候,使劲的打,直到打的双方都流血流泪才肯罢休,而现在弟弟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责任和对亲情关系维护吧。
…………
遗留在我身上的印记/童年的早期记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