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菜鸟成长记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裁员寒潮紧逼,80后油腻职场中年,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下半场?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2人  时间有点忙

近期,各大互联网公司、手机公司裁员的消息纷纷霸屏。裁员比例从10~60%不等,最高的万达网科X裁掉95%,只留部分职能人员。

小黄车遭遇滑铁卢,办公楼前千人退押金的场景,尽然耽误了上楼去头条面试的知乎前端工程师。

正在大家感慨互联网寒冬时,传统行业也“不甘示弱”。

以通用、福特、宜家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巨头,也紧跟潮流,不甘示弱。

据统计,近期国际上至少10家跨国巨头提出裁员计划,预计将会使大约16万名员工失业。

图 / 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

此轮经济寒潮的到来并不限于地球的某个国家或区域,而是全球性事件。而北半球恰值隆冬季节,又使这寒意倍增。

所有这些现象,都和另一个高频词相关,即“下半场”。

这次的“下半场”之所以来势汹汹,是因为他不是单一维度的经济危机,而是多维度叠加的经济阵痛。总体来说,大致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全球经济下半场

中国经济下半场

行业发展下半场

个人职业下半场

按照点线面体理论,假如面有问题,点往往很难独善其身。就好比,如果银河系要爆炸,那么地球也不可能幸免于难。

因而,对于下半场,我们从大到小依次简要介绍。

四重下半场

1. 全球经济下半场

全球经济遵循周期原理。

按照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康德拉季耶夫的周期理论,一个大的全球经济周期大约是60年。本轮全球经济周期大约起点在1970年代,于2015年到达一个繁荣鼎点,之后开始进入新的衰退调整期。

经济的繁荣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生产力诞生。信息技术无疑在本轮经济发展中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这从几十年来全球市值五百强的排名中便可一览无余。

全球市值五百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过去的生产力已经式微。而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力尚未全面崛起,从而形成当下“青黄不接”的局面。

关于这方面,已有较多文章,此处不再赘述。

2. 中国经济下半场

中国经济下半场,即是全球经济大背景(体)下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面)的阶段性特征。

从全球经济运转格局看,过去的40年,中国刚好处于全球经济运转的枢纽位置:

全球产业链及其关系

凭借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完成从农业向制造业的转型,奠定当下的工业基础。

但粗放的要素投入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以需求拉动的增长模式,在2008年4万亿的催化下,于2010年迅速进入入鼎盛期,之后开始力不从心。之后,国家及时提出供给侧改革。

图 / 2008-2018 中国GDP增速

供给侧改革既需要转变生产关系,又要对生产力进行升级换代。换什么?当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

各行各业丰富的场景和海量数据,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肥沃土壤。而作为一种底层智能技术,Ai又将逐步改造各个行业,或者说颠覆各个行业。

当下,正处于上下半场新旧交替的转换期,也是变革的关键时期。

生产力的升级,会引起频繁的行业兴衰更迭。

一方面,旧的协作体系被颠覆,同时被颠覆的还有旧的知识体系。这使得很多来不及转身的传统行业,突然面临猝不及防的寒冬,于是裁员、下岗成为企业应对危机、改善经营状况的“速效救心丸”。

另一方面,资本的增值本性会驱动其涌向所有可能的潜力股。资本如洪水猛兽,来时干柴烈火,去时义断情绝。共享单车的遭遇,便是最好的注脚。

图 / 废弃的小黄车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的下半场的本质,是要用数量换质量,以实现更加稳定而健康的增长。只不过,阵痛在所难免。

3. 行业发展下半场

行业就像是一条线,附着在国家经济的面上。面的颤动,必然会影响到线的起伏。虽然,不同的线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但在面的总体波动下,各条线都会面临各自的下半场。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

中国地产行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时,从东南沿海起步,之后乘改革深化之势而迅速崛起并向全国蔓延。

截止2017年底,房地产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为6.51%,达到近5.4万亿元人民币。而1978年刚起步时,GDP总额才0.37万亿元人民币。

40年的发展,房地产一个行业的总产值,已经是40年前全国经济总产值的近15倍。

房地产行业的崛起不是点的崛起,而是带动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崛起。甚至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崛起。

但在亮丽数据的背后,却潜藏着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2010年,中国M2与GDP之比超过2.0,远超全球样本国家数据均值,在全球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如此大的流动性,物价却并没有明显的上涨,为什么?

就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强大的蓄水能力。

由于房产除了居住属性,还具有金融属性。在股市疲弱的情况下,成为资本增值的最佳选择。于是,房地产行业成为一个“蓄水池”,所有超发货币均堆积在此。

就像堰塞湖一样,如果无限制的增加水量,必然有一天会崩溃。因此,国家提出金融去杠杆和限制货币发行的调控策略。

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是最终目标。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大力调控,又要防止灾难性的系统性危险。就像赛车手在极高车速下的转弯操作一样,迅猛而又精细。

前不久,万科的年终总结会上,董事长郁亮简单明确地提出公司的下一步战略,就三个字“活下去”。并且提出:如果6300 亿回款目标没有达成,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停。

图 / 万科集团2018秋季例会

与此同时,很多房地产公司纷纷开始改名字。去掉“房地产”三个字,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

在此之中,另一个万字辈房企的手笔,则最为决绝利落。下刀之狠,已非断腕,几近“断头”。

行业的下半场中,最高频台词便是“转型”。这不是哪一个行业的转型,而是所有行业排排站,1-2-3集体转型。

转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系统性的换血。手术刀最终还是到了每个人的身上。

4. 个人职业下半场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经历周期性阵痛。阵痛有时候并非坏事,新的生命往往变来自于这种阵痛,但阵痛的过程却是对每个人的一次考验。

特别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油腻职场中年(八零后居多),则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2019年即将到来。最老的80后即将正式进入不惑之年,而最小的80后即将而立。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独生子女一代,这10年出生的人,仿佛命中注定要遭遇更大的人生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三方面,即:家庭经济、知识焦虑和身体压力

1)家庭经济

家庭经济的挑战在30-40岁之际开始明显显现。即:老子、房子、孩子,号称新三座大山。

老子,即父母。这一年龄段的中年职场人,其父母年龄大多在60~70之间。这一年龄段属于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的阶段。

虽然大多数父母,在给予收付支持后,暂时不需要子女的赡养,可一旦天有不测风云,对于整个家庭都是不小的打击。

父母已将积蓄给子女买房,而子女转手给了银行后,自己欠了一屁股债。每月还完房贷后,基本可支配收入所剩无几。

根据《2017天猫国际年度消费趋势报告》:

90后、95后正逐渐取代80后,成为进口电商主要用户地位。2017年消费人数在天猫国际中占比接近50%,消费金额近40%。

95后出生时期,中国的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是80后的七倍、90后的两倍。

95后的平均人口出生率为1.62%,明显低于80后和90后。这意味着,95后获得社会资源和关注会更多。

可见,由于可支配收入太少,80后已经成为互联网电商用户中的第二梯队,越来越不受待见。仿佛注定苦逼干活的命。

而此时的三座大山中,那最小的一座,却是名副其实的全家最高优先级。为了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避免重蹈自己的覆辙,80后还要竭尽所能地为下一代创造最好的成长条件。

自从政府放开二胎政策之后,敢不敢生,多少钱敢生,等问题成为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

对于为国家人口结构做了贡献的80后,其精神可嘉的同时,胆子也可真是不小。特别是在这样的多重“下半场”之下,风险系数更高。

2)知识焦虑

作为已经为职场贡献10年以上青春的老兵,能力、体力、经验俱佳。此时,应该正是各大猎头争抢的核心目标。

然而,由于处于更高维度的“行业的下半场”,导致原有行业在收缩,原有知识技能被贬值或淘汰。

十多年来,为了积累经验和能力而放弃对薪酬的追求。风物长宜放眼量,本应在功成名就之后享受知识红利,却不巧赶上所谓的“转型”。

这一转,把之前积累的东西转的七零八落。于是,知识焦虑成为这一代人的群体性症候。

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兴41岁老员工,因为专注,所以失业》。遭遇一些挑战。总结出来就是:不专注,如何牛逼?

在此再统一回复一下。

在一个超过30年的平稳增长趋势中,专注于一个专业领域没问题。可是如果你刚好不巧生在一个大拐点的位置,翻过这座山峰之后,风云骤变,如入异境。

此时此刻,你刻骨铭心的那些地球经验,要如何应对来自火星的挑战?

坚持做个地球人?要么粥少僧多,竞争加剧,能力贬值;要么干脆“地球毁灭”,直接把一个行业连锅端了,也是有可能的。

更换门厅,学做火星人?首先,原住民一大把,各个活力四射,脑洞大开,你瞬间就被碾压的体无完肤。其次,重头开始的代价就是收入腰斩,上面那三座大山怎么办?

所以,大家无需歪曲理解我的意思,各自掂量吧。

3)身体压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没错,但其实还有更接地气的:身体是革命的代价。

去年,大学同寝室同学在群里发了一则消息,他的一高中同学去世了,享年36岁(反正没到40)。当时,集体哗然。

今年,各种英年早逝的刷屏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6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中国人均劳动时间超越日韩,已成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2016年年末,滴滴发布《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京东以23:16的平均下班时间、周末破千的加班人数,勇夺中国最“狠”公司冠军。

高德地图则在《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宣布:华为每日人均加班时间长达3.96小时,无可争议成为中国企业“加班王”。

2010年,芬兰、英国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长达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将导致忧郁、焦虑或失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更高出60%。这或是认定“加班危害生命”最有力的一项研究。

你为什么到家之后,要在车上呆一会,抽根烟再走?

是为了仅有的独处时间吗?

不!

是为了,仅有的休息时间。

当然,前提是有辆车。这对于大多数奔忙在大都市,摇号七八年的人而言,已是无尽的幸福了。

大多数情况下,地铁是性价比最优的选择。

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

温热的风,轻轻地,静静地吹……

这很火的歌,将大城市中年轻人的疲惫表达的淋漓尽致。但,写这首歌的人,一定没去看过“西二旗地铁站”。

否则,不会每个人都有座位,也几乎密不透风。

位于上地的西二旗地铁站,承载了中国IT产业半壁江山。如果以地铁站为中心,附近5公里范围内的企业市值大PK,估计西二旗也能夺魁。

除此之外,就只剩挤了。

图 / 繁忙的西二旗地铁

西二旗站平均每月有20只鞋、70多个背包玩偶挂件掉落在站台下的道床上。车站准备了拖鞋,方便那些挤掉鞋子的人回家。站务员清理轨道时捡到过5本房产证。

一位老太太曾经这样形容:“高峰时车门一打开,地铁就像‘哗’地吐了一样。”

据统计,西二旗地铁每天承运总量为30万人次,超过北京西站春运时每天的客运量。不知道,常做西二旗地铁的朋友,春运期间坐火车是否别有一种惬意呢?

以西二旗为坐标,向南辐射,很快就到了中关村。那里是创业新星的摇篮,是中国IT行业启航的地方。当然,也是加班者的聚集地。

从平均年龄上看,中关村的加班群体要更年轻。他们有时间,输得起,没有三座大山。他们有活力,有梦想,他们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成为“西二旗”的一员。

而这种概率现在也越来越低了。加班,像一剂毒品,成为这一群体缓解焦虑的集体选择。

说到这,或许你很不屑,或许彻底绝望。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不能只谈问题,不谈方法。

职场中年如何应对下半场

首先,同为职场中年的我,并不你们过的更轻松,只能算是苟且的比较明白罢了。因而,这里的建议,姑且听之。

也是三条:

调整心性

突破边界,持续学习

强化个体能力,弱化系统依赖

1. 调整心性

最近几年,心学非常流行。

大到治国理政,小到街头闲聊,都能听到几句:什么致良知,什么知行合一,云云。

我想这是有其必然的。

每一个艰难的岁月,我们都会试图寻找一种信仰,安抚内心的慌乱,坚定当下的执着。

这一次,同样是外在已无所求,只能向内寻求一种力量。

在佛教中,修炼心性的套路,用三个字总结就是:戒定慧。即,持戒方能安定,心定方能发慧。

对于广大职场中年而言,持戒是为了寻找一种更简单规律的生活。戒掉无用的酒局,戒掉不良的嗜好从而让精气神更加充沛,帮助自己挺过这一劫。

生活简单规律后,内心就会不那么慌乱。

中年职场人需要一种掌控感所带来的安全感。然而,现实中,除了自己还有什么是能被掌控的呢?所谓的自律,不就是安排好生命的每一天吗?

所以,专注于当下的生活、问题、困境,不要过多地考虑未来。面的事情,真不是点能算计的了的。

用曾国藩的十二字箴言作为自己的修行原则吧: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修炼心性,是为了在肉体和心灵上做好准备,后面才是真正的策略。

2. 突破边界,持续学习

常常有人问我,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我想问:学什么专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一个专业,本科四年时间读完。在之后的十几年职业生涯里,如果有意拓展自己的边界,完全可以在学两三个专业。

况且,大学教育的学科分类,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管理。而事实上,知识本身是没有严格的所谓“专业划分的”。

在人类完整的知识图谱中,每个知识门类和其他门类之间,即便相隔再远,也必定能找到相互连接的路线。这就是我所谓的,不要过于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对其他知识视若罔闻。

可是,未来如此多变,突破边界,持续学习,学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贝索斯的话里得到启发。在面对“未来10年会变成什么样”这个问题时,贝索斯回答说: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常见。不过,从来没人问过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我向你保证,这个问题比你的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你才能让你的商业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基础之上。

所以,……只要能抓到那些不变的,即使是很未来的东西,你也要倾尽全力。

对于职场人而言,什么能力的重要性,是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不变的?

当然是最通用的那些能力。例如,快速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谈判协作能力等等。这其中我挑两个来简单说下。

1)快速学习能力

这是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当90后,95后带着一箩筐的脑洞汹涌袭来的时候,当各种新概念横行肆虐的时候,你怎能无动于衷?

一个管理者要想保持领先型,就必然要有快速接受新东西,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这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底层能力之一。

最近很多公司在推行“敏捷性组织”。这其实也是一个舶来品,衍生于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组织变革必然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你要如何快速学习和了解呢?

这里分享下我的方式,共计5步。

第1步:用问题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形成脑图(例如,来源?含义?案例?实施条件?等)

第2步:动用所有的渠道找答案,补全知识体系(推荐的渠道:书籍、专业论坛、咨询报告)

第3步:用自己的理解,整合知识体系(打通内在逻辑)

第4步:输出为培训课件(输出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再一次强化理解)

第5步:给内部团队讲一遍(以教助学,是学习的最佳方式;讲的过程中还能互动,发现盲点)

通过以上5步,我迅速掌握了这一组织形式的精要,总计用去不到3天时间。

2)书面表达能力

职场中,对于重要的汇报和交流,通常我们还会选择书面方式。例如:年底总结、项目周报、工作汇报、某些紧急情况的报告等等。

然而,这看似中学语文应该解决的问题,大多数职场人是不及格的。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结构混乱

语言冗繁

毫无重点

不知所云

误解重重

写不清楚的人,通常也没想清楚,或者干脆就是不清楚。

如果是普通员工,对全局事务不清晰还有情可原;可对于中年管理者,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搞不清楚,那就是渎职啊。

好,退一万步讲。假设不在职场混,自己出来创业,是否要写商业计划书?

资本的耐心更有限。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动投资人?

如果你所在公司有写周报的传统,那这就是你最好的表现机会。

在鱼龙混杂的邮件堆里,如果你的报告能做到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凝练,还附带自己的思考,那对于“阅卷人”而言,可不就是盛夏的一阵凉风,沁人心脾。

突然想插播一则广告:这篇文章,我写了三天……

3. 强化个体能力,弱化系统依赖

今年,李开复在不同场合中均频繁发表“Ai威胁论”,以为其新书造势。

在其新书《Ai·未来》中,李开复提出未来将被Ai代替的工作集中在一下几种场景。即:

重复性劳动——特别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洗碗、装配线检查、缝纫;

有固定台本和对白内容的各种互动,如客户服务、电话营销;

相对简单的数据分类,或思考不到1分钟就可以完成识别的工作,如文件归档、作业打分、名片筛选;

在某公司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工作,如银行理财产品的电话推销员、某部门的会计;

不需与人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拣、装配、数据输入。

而实际上,当下已经有大量标准流程类事务被机器人替代了。比如,近期京东研发的eBot机器人,就已经在企业财会业务、人资业务等领域代替人工。

平均一个机器人可替代5~6个人的工作量,除了需要人工维护外,基本0成本。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未来的协作方式会有巨大的变革。当下的协作方式是以人为节点的系统,未来部分节点会被机器取代。这种机器节点的数量未来必然会越来越多。

机器的优势是效率和准确率都会更高,当整个协作系统的大部分都被机器取代时,人干嘛去?

近期,“超级个体”的概念越来越火。

超级个体,是指可以将能力不限平台地接入,并以结果和价值为导向获得报酬的人。

虽然,很多的协作节点会被机器取代,但仍有大量需要人的智能和情感来接入的机会。这种机会就是留给超级个体的。

凭借卓越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超级个体可以在不同的平台间自由穿梭。最大化自己的价值和收益的同时,获取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对于每个职场中年,我们都要开始向成为超级个体努力。在被系统性取代前,弱化对系统的依赖。

超级个体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像王阳明、曾国藩这种,都属于超级个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没学过兵法,却都能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比如,平定太平天国战役的胜利,曾国藩靠的是什么?

结硬寨,打呆仗。

这必然不是兵法之上策。很多人说,曾国藩打仗靠的不是兵法,而是学识。

对,这就是超级个体的特点!

他会有一套基本理论,以此为核心,融会贯通其他知识技能,并应用于万千变化的实际场景中。

这种超级个体,不是在一个领域特别专精,而是干啥都行!所以,生存能力超强。

今天,我们的身边也有好多这种人。

在企业里是高管,出去了又变成某个领域的独立讲师,或者咨询顾问,或创业合伙人。同时,还在写自己的书,光靠版税就能收入一大笔。

想想都羡慕死了。

最后,想借用王兴的话来结尾:

2019年,是过去十年中最遭的,却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

此言,极是!

图 / 王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