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
第十二节 讨伐陇西(二)
突厥·石国牙帐。
始毕可汗坐在他的虎皮王座上,看着他麾下剽悍的将领以及各部落的小可汗们问:“(突厥语)听说隋帝杨广死了?”有人出班奏道:“(突厥语)可汗陛下:隋帝死在江都,死状凄惨。皇后萧氏以木板装殓之葬于雷塘。此刻之中原分崩而震动,唐国公李渊胁迫杨侑封其为唐王并禅位于他,建号‘大唐’;李密、宇文化及各自拥立杨栋、杨浩为帝,二帝皆死。故而如今之中原最强势者为唐也!”
正商议间,卫兵报称唐秦王李世民亲笔信到了。于是他传来斥候接过信件开读:
大唐帝国秦王李世民致书突厥汗国大可汗始毕阁下: 吾父大唐帝国皇帝李渊起自太原,举义兵而诛暴隋。今天下震动四海不宁,故而奉诏讨贼……世民素知大可汗之骁勇善战,故而为陈三策:一则起兵攻陇西以助大唐,事成则可以与大唐皇帝商议两国往来庆吊之礼以通友好之情;次则陈兵突、唐边境威胁薛举之咽喉、后方以为疑兵,诚如是则大唐帝国功业可期而可汗陛下不必费一兵一卒而得榷场互市以通有无之便利,何乐不为;三则起兵伐唐而助薛举,则必将遇我大唐帝国之倾力抵抗……
始毕可汗阅看信毕,问询诸臣:“(突厥语)如今之情况,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大祭司阿史那氏开言奏道:“(突厥语)可汗陛下:如今中原分崩离析,却又已显大统之势。李渊施行仁政而得民心,且唐室人才辈出良将如云,天下莫可与争。宇文化及身死而王世充、窦建德等拥兵自重,然而其必不长久……唐军天下精兵,李世民也是一员虎将!因此,以小臣之见,可汗可起十个鹰师五个豹师,传令打起狼头蠹以助声威。但是突厥军只要威吓陇西便可,不可出战!”
始毕可汗闻奏而大喜,于是将十五个师共三十万人拔营起寨而陈兵唐、突之甘、凉边境做出猛虎在山之势,日夜擂鼓呐喊以疲惫陇西军……于是薛举的心理压力更大,因为他知道突厥以骑兵见 长。甘、凉诸州地靠大漠,而突厥擅长进行沙漠及山地、平原作战,一旦突厥加入战斗那么形势会更加不利。所以,他不得不分兵五万以虚张声势防卫突厥的袭击。
秦王李世民率领部队杀至玉门关下的时候已经夺取了相当一部分的州郡,剑南道已经全归李唐。同时,隋炀帝经略西域设立的那四个郡也被打下来作为战时的后方根本,加以巩固。在得知突厥起兵为唐军伐陇西作疑兵时,李世民十分高兴,于是他写了一份塘报驰奏长安,要求高祖皇帝增兵以备总攻。
唐高祖李渊于三月四日接得塘报,稍加推敲就知道这是儿子要分功。于是他召见齐王李元吉,对他委以重任:“元吉,朕今拨给你十万大军,你要从井陉关杀出从侧翼增援之。李世民可是把突厥可汗说动给我们做疑兵哪!”李元吉当仁不让,赶忙接下了这个活儿:“儿臣遵旨!二哥干的事儿正是为我大唐帝国,儿臣作为皇子亲王,安能不助一臂之力哉?”
高祖皇帝不放心,叮咛道:“薛举父子虽然没读多少兵书战策,却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你要多加小心,谨慎行事。”李元吉恭恭敬敬地回答:“儿臣明白。”也就在这父子奏对的当口,李世民下令发动对玉门关的进攻!
陇西军战力大减,虽然在各方面有意无意的帮助下解决了屈突通留下的残部,但是主力回兵救玉门关依然需要时间。薛举下了死命令:“后退者死!前进者生!”但是玉门关城上的陇西军将士毫无斗志,在象征性地抵抗了三天并且丢下了数万具尸体之后开城投降了。
唐军此战伤亡并不算很严重,秦王李世民张榜安民之后找来他身边的徐世绩、程知节二将。此二人既是副帅,又是行军长史,肩负辅佐指挥以及参谋之责任。程知节没等开口先表态了:“陛下已经派遣齐王殿下将兵十万出井陉关以威慑敌军,请殿下放心吧。”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飞但没有高兴,反而十分担忧:“李元吉用兵一向以疾、猛、狠著称,那是个上战场如同平民回家一样高兴的家伙,是个天生的杀才!孤王担心一旦他那边打得太过会影响后续的谈判……”
徐世绩摇摇头,“殿下勿忧。陛下特旨:长孙顺德及尉迟敬德辅佐他那路部队。”于是秦王李世民放下了忧虑,因为长孙顺德既是长孙无忌的父亲,也是个老成持重的文官,做个行军参赞大臣绰绰有余;尉迟恭用兵谨慎而无往不利,倒是有如虎添翼的效果。他立刻猜出来是高祖皇帝要他们性格互补……
当年隋文帝杨坚篡周之初用李德林、杨素、高颎治国,用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等北伐突厥南平陈朝,于是有“开皇之治”。说白了也就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秦王李世民打消了一切顾虑,开始不惜一切代价继续进兵!
那么,齐王李元吉的策应又做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