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吐槽产品设计需求与用研

从需求角度看产品

2016-05-05  本文已影响66人  产品dennis

http://www.xker.com/page/e2016/0314/235422.html

http://www.wtoutiao.com/p/143aAJw.html

三、需求记录

产品相关人员在获取需求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个初步的记录,以便于后面产品经理对需求进行分析、管理与实现。而因为每个公司对需求记录的要求是不大一样的,所以这里仅列举需求初步记录需要有的一些基础要素:

1.需求类型

在需求记录时,明确需求的类型,将使得需求更有条理性,便于我们后面的需求管理与实现。而需求要有类型,首先我们必须对需求进行分类。以下是两种基本的分类法:

1)按产品属性划分

需求按性质划分,可分为idea、新增、优化、Bugfix这四种类型。

2)按产品职能划分

需求按职能划分,则可分为功能类需求、运营类需求、数据类需求、设计类需求这四种类型。

PS:需求的这两种分类法来源于@粽小喵的《『三分法』搞定产品需求分析》

3)按需求性质划分

需求获取,按性质可以划分为两类:显性的、隐性的。

我们直接间接从用户口中得知的需求就是显性需求。比如说,滴滴打车满足的是用户便捷出行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在出行的时候,还会有聊天和社交的这种需要。你在和用户沟通的时候,他可能无法很清晰的给你表达出来。因为用户无法表达,所以这一部分需求就需要产品经理通过分析自行得出。

因此,在填写需求记录表的“需求类型”这一栏时,格式应该是像这样的:优化/数据类/显性

2.需求来源

从需求获取阶段我们可以看出,需求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提出需求的主体都会有自己特定的立场和观点,明确这个主体是谁,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所提出的需求。

在填写需求记录表的“需求来源”这一栏时,可以参照需求获取阶段的几种获取方式,然后以这样的格式记录:用户-用户反馈-产品论坛【昵称】(最好有该用户的联系方式以及简单的用户背景资料)。如果是内部人员提出的需求,则最好以这样的格式记录:内部-运营部-小明(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方便需求存在疑问时可以快速地找到具体需求提出者,并与之沟通)。

3.需求内容

所谓需求内容,就是需求是什么。

在填写需求记录表的“需求内容”这一栏时,尽量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法结构,不要加入主观的修饰语句,避免对后面的需求分析做出干扰。

4.需求场景

需求场景,在我的理解就是对需求产生整个过程的描述。这样来看的话,它其实相当于涵盖了两部分的内容:场景和原因。考虑到场景与原因是一体的,所以我在这里选择不做区分。而关于需求场景的记录,我觉得有必要引入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需求场景分析法”。所谓“需求场景分析法”,其实就是利用一些叙事的基本元素对需求产生整个过程的描述。它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时间(在什么时间碰到了问题?)

地点(在什么地点碰到了问题?)

人物(谁碰到了问题?)

事件(具体碰到了什么问题?)

起因(为什么会碰到问题?)

经过(碰到问题之后他的反应是什么?)

结果(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或者说他想怎么解决?他的感受是什么?)

在填写需求记录表的“需求场景”这一栏时,则尽量依据需求场景分析法的各个要素来。

(至于需求编号、记录时间、记录人员这几项,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就无需赘言了。)

7、怎么样有效记录需求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