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生
缺什么,名字里才出现什么。如,闰土,就是五行缺土。招娣,唤娣就是家里只有女娃,缺一个男孩子。
生育是女人必经的一道死门关,经历一次生育,无疑是到″鬼门关″里走过了一遭。生育中也会碰到很辣手的问题如:立生。按照一般的情况,是先出来头,然后才是脚什么的。立生刚好相反,首先出来的脚,最后出的才轮到了头。头大脖子细会卡住,出不来。立生也叫"逆生″,逆着生。这样很危险,女人遭罪事小,危及生命事大。有的经过孕妇的一番痛苦挣扎,和接生婆的一番脚忙手脚,大人和孩子都脱离了险境。有的妇人就在这个坎上,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顺生的妈,当姑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一惊心的场面。后来,她知道作为女人都必须经过这一关。现在医学发达了,孕妇难产会用剖腹产,这也就是如今许多孕妇去医院生产的主要原因。那个时候医疗落后,还达到这样的条件。女人都是在家中生孩子,请当地的接生婆来接生,增加了危险度。
顺生妈时常眼前总是闪现这一惊人的场面。她安自祈祷着上帝保佑自己结婚以后别遇到这样的事。顺生就好,千万别是个立生。母子平平安 安。
顺生妈叫六妾,家里排行为六,出家后,被夫家人称作六妾。六妾结婚后不久,就怀孕了。随着肚子的不断增大,她内心的恐惧越来越紧张。
丈夫安慰他道:"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生的时候,咱们到医院去,没事的!"
离生产日期越来越近,他们到医院去了几次,医生检测了预产期,就在最近几天里。具体是哪一天,谁也说不准。当时刚开始剖产不久,检测不太准确,只是个大概情况。于是她提前两天,住进了医院。
医生建议,如果是顺生,就选择自然生产。这样,对母亲和孩子都好。如果难产,就釆用剖腹生产,确保母子安全。特别是大人的安全。他们就照医生的分咐去做。
怕怕处有鬼,痒痒处有虱。怕什么,偏遇到什么。孕妇在生产的过程中,果然遇到了难产。医生一声分咐,立即准备,马上剖腹生产。
经过一翻紧而有序的剖腹生产,随着传来一声宏亮的婴儿的啼哭声,母亲怜爱地看着一旁不安的孩子。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为了纪念这次不算顺乎的生产过程,竟然达到了顺生的预期效果,给这个孩子取名:顺生。现代医学使他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间。要不是遇上这个好时代,说定他和他母亲都成了另一个世界的鬼魂。
每一个历经磨难的人,都注定这辈子是不平凡的人。上帝在为他关闭每扇门的同时,会为他打开另一扇窗。
顺生除了出生时不顺乎,什么都表现得顺乎。上学的第一天,有的小朋友又哭又闹,他却一点都没有,像在家里一样。做作业没让老师和大人催促过,自动完成了任务。
上了小学,初中,功课很重,好多同当要熬到深夜一两点,才能做完。顺生只用两个小时,就全部做完了,出去和伙伴一起玩。″三好学"奖状,糊满了墙。在班里年年排名都在前三名之间浮动。到毕业的时候,老师都舍不得顺生走。
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好多女生在追求顺生。有的向他偷寄情书,有的向他暗送秋波,他当做没看见一样,丝毫不为所动。有的学生说他孤寡无情,有的说他自视甚高。还有人说他让书给念智了。像台念书的机器,一天只知道学习。生活中似乎只有学习。除了学习,再没别的了。他不理这些闲言碎语,只牢记着老师和爹妈的话。爹妈常告诉他,高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个坎迈过去了,他真的就算是鲤鱼跃出了农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高中生活,让顺生如愿以偿地考进了清华大学。这时,他还没松一口气,他看到有许多大哥哥,大姐姐就栽倒在这里。他们原以为,考上了大学仿佛万事大吉里,整日混混噩噩的度日子,东馆子进去,西馆子出来,和心上人手挽手,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同样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毕业了,用人单位不愿要。从清华出来尖子生却抢不到手。顺生看到这种状况。他要做一名名牌大学的"尖子生″。他不是心中没有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想法,只是他现在清醒地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大学毕业了,再考虑个人的问题。
到了大学刚还有一年时间,顺生因为是"尖子生",很快被用人单位抢去,并与他鉴定了带薪合同,让他继续完成学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了三年没见过面的同班女同学。老同学相见,有聊不完的话题。
"我只知道,我们是一个学年的,不在一个班上。我们只见过一次面,从那次起,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顺生突然想了起来。
"我也是这。你现在一个人还是……"她又觉得自己问的有些突然,脸不禁红了一下。
"我一个人,上学时没留下人缘。没人打扰。没事了常来聊聊。"临别时,顺生对他说。
人和人相处,特别是与异性相处,就感到很拘紧,话头也不多。但顺生和女同学之间却没有这种感觉。静下心来,两个人会想到对方很多过去的秘蜜。
通过第一次的不期而遇,他们知道不他们相隔只有十里,真是咫尺千涯。自此以后,他们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他们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他们不觉间直聊到深夜以后。
有一年,春节他们牵手走在了一起,双方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并公开了他们的婚事。说他们在城市也买上了一套房。他们想在城市里办事,不想惊动乡下的街坊邻俚,只简单地摆几桌,几家主要的亲戚聚一聚,吃个团圆饭就行人。
"这样省事也好。只是爸妈就守你这一个儿子,不给你们在乡下办得体面点,心里过意不去。"老妈说。
"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守旧?我们都商量好了。就这么办吧!"儿子劝他们说。
"过年后,你二老和我们一块下去,正月初九我们去大食堂里吃个饭吧。"儿子,媳妇都邀请父母一同前往。
"你们说啥时走,啥时咱就走。"父母爽快地答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