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影响力》的 7 张读书卡片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先发影响力》是《影响力》一书出版后的又一力作,两本书都很精彩,引用了不少科学实验研究和生动的生活案例,科学理性而不失趣味,值得再读。
无论是读《影响力》,还是这本《先发影响力》,都不仅仅是以学会“说服术”为目的,而是看清现象背后的原理、获得一些生活的启发。
01 正向检验策略
正向检验策略(positive test strategy):为判断一种可能性是否成立,人们一般会寻找它说中而非漏掉的地方,寻找它所证实而非证伪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手相占卜准确?占卜师看手相预测一个人的性格时,那个人更倾向从记忆里搜寻相关的事例,来验证占卜师说的是对的。实际上,占卜师所预测的,通常普适性非常高。
“你是个灵活懂得变通的人”,“你是个固执的人”。尽管两种说法相反,但你总能找到与此相关的生活例子。“正向检验策略”也能从这个角度解释星座为什么是伪科学。
启发
- 提防“滑道只朝一边开”的问题。想到某乎的很多提问,极容易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单一方向的心理滑道。顺手打开首页,就看到不少这样的问题,“XXX到底有多可怕?”、“XXX圈到底有多乱?”、“XXX为什么招人讨厌?”当发问者如此提问时,我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可怕”、“乱”、“讨厌”等有明显情感偏向的词汇上,也很容易下意识地搜索与此相关的记忆。
- 问卷调查中,多设置双向提问的问题。例如,调查人们对某产品使用体验如何时,最好直接问,“对XXX使用看法?”或“对XXX有多满意,有多不满意?”,而不是在问卷中询问“你对XXX满意吗?”
- 反向利用这一原理,更容易获得你想要的答案。奉劝各位妹子,当你希望男朋友表达他有多爱你时,别再问你的男朋友“你是不是不爱我了?”,而要问“你有多爱我?”。因为当你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的时候,你的男朋友可能真的会将注意力放在“不爱”上。(so sad….大概可以这样类推吧….)
02 轮流发言效应
毫无疑问,有关自己的信息是一枚极为强大的注意力吸铁石。>
在个人健康领域,如果收件人收到一条专门定制的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引用了他的年龄、性别或健康史,就更有可能关注这条信息,认为它有意思,把它当真,记住它,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与自己相关、个人定制化的信息更容易获取你的注意力,由此联想到不少在朋友圈刷屏 H5 测试题,刺激传播、吸引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测试结果是以私人订制的形式呈现的,看到与自己相关的测试信息,更倾向于关注它并信服它。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你演讲发言之前和之后,很容易心不在焉,注意力全在自己和即将开始的演讲内容上,而忽视在你之前和之后的发言人所讲的内容,这便是“轮流发言效应”(next-in-line effect)。
轮流发言效应给我们的启发是,你可以将自己的发言与重要人物的发言间隔一段时间,而不是紧跟重要人物发言之后,以免在你陈述时,重要人物还在回味他之前所说的话,而顾不上你的表现;再加上“焦点就是原因”,坐在重要人物的对面,能让你视觉形象更突出,更容易获得关注。
反之,如果在工作汇报中,你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妨在老板长篇阔论后,紧跟发表你的看法,反正这时候他注意力还在自己身上呢。
Ps,在这张卡片里,我一直使用代词“你”,而不是“人们”或“我们”,其实也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嘻嘻😁
03 情境联想
外部环境引发的情景联想,环境里的背景线索能引导人的思考方式。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举了自己在两张办公桌上完成一部面向普通读者书籍的例子。他在学校的环境下写出的文字更偏专业和学术,在家里的办公桌写作时,抬头看到的不是“学术行业的森严堡垒”,而是“川流不息的行人”,更容易写出适合普通读者的风格文字。
“身边各种东西都在提示我联想到那些自己为之写书的人,我得以更成功地与之建立和谐关系”。发现这一规律后,他决定在家时动手写这本通俗读物,在大学的办公室则完成以同事为目标受众的作品。
其实自己也有类似经历,只是没有意识到是与外界环境有关。当我在家时,更容易沉浸于感性的小说,写出来的文字也更柔和些;而在学校时,更沉浸看一些偏理性和学术的内容,写出的文字也会不由自主带出类似“论述”、“表明”这样生硬的词汇;再换个场景,在播放着轻柔歌曲的咖啡馆里,我的思维又会变得活跃发散,更容易蹦出来好点子。这让我想到,当我们想完成一件事情时,不妨先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环境,引入更多有帮助的变量,激活自己的行动动力。
除了外在环境,内在体验也可引发的情景联想。当注意力关注积极方面,更能获得幸福感,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和他带领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随着生活里各种负面状况(身体衰老等)的降临,老年人会认为,他们没时间在不开心上浪费工夫。”
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妨站在老年人的视角,何必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关注不愉快的事情,那的确没什么意义。
04 影响力原则和营销套路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罗伯特提出的影响力七原则(在《先发影响力》中增加了第七个原则——联盟),以及这七个原则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为了复习这几个原则,我专门给自己安排了一次商场 shopping,看一看生活中的营销套路。(朋友回应:你可拉倒吧,想逛街直说。)
“你买三件,我可以送你个包包,正好三八节的活动赠品还有,你看刚刚那个人买了好几件,我都没送”——喜好(赢得顾客喜爱和信任)
“这双鞋子和你气质挺搭的”——喜好
“今天有个小姑娘也买了你身上这件衣服”——社会认同
“菜单上标示着热卖、推荐字样”——社会认同
“免费试吃活动”——互惠
“这件(衣服)今天卖的挺火的,只剩最后一件了”——稀缺
“鼓励诱导人们注册商家会员”——联盟(可能是部分原因)
….
05 情景联想与求职启发
从情景联想效应可知,外部环境引发的情景联想,环境里的背景线索能引导人的思考方式。由此,作者发现,将简历夹在厚夹子里递给面试官,夹子的厚重感这一环境线索“引导”面试官联想到这份简历的“重量”,无形中为简历加了分。以此类推,打印简历时最好使用比普通 A4 纸稍厚一点的纸张,这可能也会增加面试官眼中的简历的“重量”。
环境影响思考,就像我们都知道晴朗的天气能提升情绪,带来轻率的判断。一项研究表明,在晴天接受电话访问的人对自己整体生活的满意度,比在雨天接受采访的人高20%。但如果采访员先问一句“您那里天气如何?”晴雨天效应就会消失。因此简单的提醒会减弱情景联想的影响力。
由此,当我将简历夹在厚夹子里递给面试官时,一定不会多说一句“我的简历放在夹子里了。”
06 行动合一和音乐共鸣
罗伯特提出第七个影响力原则——联盟,联盟影响力来自于我们与他人的身份重叠,产生归属感和融合感,从而引发身心合一和行动合一。
为什么人类社会中都有音乐的身影出现?为什么音乐总能带给舞者们更大的感染力?为什么演讲者在演讲时加入背景音乐,演讲的效果更好、更能鼓动人心?作者给出了一个合适的答案——
音乐集合了多种可辨识的规律性:节奏、韵律、强度、节拍和时间,因此拥有极为稀有的协同力量。听众可以很容易地在肌肉运动、感官、声音和情绪维度上彼此达成一致。这种一致状态带来了我们熟悉的联盟标志:自我与他人的融合,社会凝聚力,支持行为。
这便是音乐带来的协同力量。
当音乐在意识里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人很少会分析性地思考。在音乐的影响之下,人很难进入审慎而理性的思维路径,因此也就无法采用这种思维方式。
音乐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人很难进入审慎而理性的思考。在不少抖音短视频中,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恰恰切合了我们不用理性思考,仅仅放松、享乐的需求。
07 未完成的事情总令人难忘
今晚和朋友吃饭,想起我们一直对某个牌子的奶茶念念不忘,不是因为好喝,而是从来没有一起买到。第一次是因为想喝的口味卖完了,第二次是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不想在寒风中等下去。没有完成的事情,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这件事情上,所以更加印象深刻。
当我有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时,心里总有一种不舒服感。哪怕想暂且放下这件事情,转身投入其他活动,但注意力也很难完全转移。所以越来越能理解英国小说家毛姆和一位年轻记者之间的对话。
记者:那么,毛姆先生,您喜欢写作吗?
毛姆:我喜欢写完。
简书:麦穗时间(myselftimes)
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