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对照现实

01-18自己主动的归依

2018-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兴稳法师

第十八章,自己主动的归依

作者:兴稳法师

一、是三种依止之处

三皈,也叫作“三皈依”(或三归依),分别为皈依佛陀、皈依达摩、皈依僧伽,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佛,是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时也被扩展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皈依法,是皈依佛陀所教导的四圣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正法,有时也被扩展为皈依十方诸佛所说的一切真理;皈依僧,是皈依在佛教中出家受具足戒的四人及四人以上清净修行的僧团,有时也被扩展为皈依佛教中所有出家的僧众集体。

皈,简单的讲就是“归向”的意思,又包含有回头、投奔、向往、顺从等义。犹如流水千条万条,最终都会回归到大海当中;又好象出门办事的客人,事务完毕之后总得回家。我们苦难的众生,在轮回苦海中历尽艰辛,今天我们“回头了”,我们想要回家,要回到解脱的、清净的、安乐的家园。

依,简单的讲,就是“依靠”的意思,又包含有依托、依附、凭恃、追随等义。犹如,幼小的子女要依靠父母的养育,才能更好的、更安稳的成长。又譬如,想要渡过海洋,就得依靠良好的渡船,才能更快、更保险的到达彼岸!我们凡夫迷茫的人,只知道随顺着自己的妄想,追逐五欲的满足,造作了种种业障,从未脱离痛苦烦恼的束缚。如今我们皈依了三宝,依靠着三宝的引导,去精进的修行,就能够获得彻底的安乐自在!

皈依三宝,就是说从迷茫颠倒中、从痛苦烦忧中、从杂染缠缚中,归向依靠于三宝,以获得究竟的灭苦、解脱。皈依三宝,就是对三宝的认同、学习、依止、追随。对佛法僧这样的良善道理能够认同,对佛法僧这样的灭苦智慧能够学习,对佛法僧这样的清净境界能够依止,对佛法僧这样的无垢解脱能够追随。

归依:梵语s/aran!a,自吠陀时代起即有此词,多用于‘保护’、‘救济’,或‘避难所’、‘保护所’之义。意谓如能归投其中,则此身得以安全,此心得以无忧,故云归依。——详见《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二、皈依的外相与内心

平时大家互相问“你皈依了吗?”,一般都是在说,有没有做过加入佛教的“入门仪式”,是说拜个师父、拿个“皈依证”。 从外相上来讲,我们去拜一个师父,做一个授受三皈依的仪式,发一张“皈依证”,然后就算是皈依弟子了,这还只是外在属身口的皈依。而真正的皈依,却必需在自己的内心里面以佛、法、僧三者作为依止处。

从内心里面来说,是要有信心、诚心,相信佛、法、僧能帮助我们灭苦解脱,并认真的依据佛、法、僧的路线前行。如果,我们心中根本没有信任与敬仰,既不相信也不去学习与实践,就跟着别人一起受了三皈依,那只能是在世俗方面讲,大家说你是皈依了,其实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

有很多人,他依从外在的皈依形式,却不知道什么是皈依、什么是三宝,不知道三宝的真实路线,只是稀里糊涂地趁热闹,对三宝不能生起真正的依止,心中自然就不能生起智慧,也不能够得到三宝所给予(jǐyǔ)的真实利益。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没有回头,没有依靠三宝去学习与修行,还自认为我已经皈依了,我是皈依弟子了。就好比一个很懒惰的人,根本不喜欢做事情,却偏偏去弄一个“劳动模范”证书,还对人家说:“哎!我是劳动模范,你看这是领导给我发的证书!”,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弄虚作假。

在佛陀那个时代,皈依的弟子大多都是自己去亲近佛陀,亲自的听闻了佛法之后,在内心里面生起了信心,愿意以佛法作为修行的标准,以三宝作为修行的依靠。自己发愿说,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是自愿在佛前发愿的。还有一部分人是听了佛弟子的介绍与讲解后,也能发愿说皈依三宝。都是自己发愿皈依的,重视的是内心的皈依,根本没有什么繁琐的外在仪式,也没有什么皈依证书。直到后来,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佛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了表示更加重视的态度,也是为了能接引更多不同根性的人,有些前辈大德就按照世间人们的习俗,制定了一些简易的皈依仪式,后来又增加了很多细节,以至于越来越严格与详细。

要是单从内心里面去皈依三宝,而不通过僧众的证授,在现在这个时代来讲也是不恰当的。为了防止少数人,恶意的自称自己是皈依弟子,也是为了遵守生活的自然规则,更方便于宗教身分的说明,做这个外相的仪式也没有什么大的坏处。这个外相,只是利于身分的区分,是互相信任的一个形式,真正的皈依还是要在内心去皈依,内心不能皈依,去弄这个外相也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

三、受持三皈依的功德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中说:佛告阿難。若復有人直能供養一佛世尊。滿二萬歲。四事具足供養恭敬。乃至滅度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幡蓋香油燈燭。一切奉施其福尚多。無量無邊不可稱數。何況滿三千大千世界諸佛如來。二萬歲中常以四事供養供給。乃至滅度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各以華香伎樂幡蓋及香油燈。種種所須悉皆供養。實得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福德之聚。佛言。阿難猶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倍千倍萬倍。不可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及。

信佛的人,喜欢到寺庙里面烧香拜佛,也喜欢捐钱、捐物,都会有人说他们功德无量。有的人他能发心建塔建庙,大道场建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佛像造得高大庄严,也会有人认为他有本事、有功德。有的人能给三宝提供住房、床被、衣服、食物,寺庙里有所需要都能按时提供,大家也都认为他有善心有功德。做一次两次都会有人称赞他,何况是有人能这样做,直到两万年那么长的时间,你说那样的功德岂不是很多、很大,多得没有办法计算了。这样做的福报虽然很多很大,但还是不如有的人能以纯正的清净心,去皈依三宝所得到的功德大。

我们平时大多注重的是,去烧香拜佛、去捐钱做善事,认为那样做会有很多、很大的功德,认为以后能得到好报,而往往忽略了真正皈依三宝的功德,忽略了内心的真实修持,没有认识到皈依三宝的功德原来也是很大的。或许是没人跟他说过,他也没有认真的去学习,不知道也就不重视了。又或许他错误的理解三皈依的意义,只注重表面的形式,而不能从内心里面真正的做到三皈依,当然也就不能得到三皈依的利益了。

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应当按照皈依的意义去做事,依着佛法僧三宝的道理去修行,不依从个人偏差的经验及妄想做事,将来才会有真正的大福报。现在,我们知道了皈依三宝的功德,比做那些善事供养的功德还大,我们就应当从现在开始去重视这个三皈依,以三皈依作为修行的根本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做善事、修供养,那意义跟以前稀里糊涂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将来所得到的福报也是不一样的。虽然说皈依的功德很大,但是我们皈依之后,还是应当随因缘的去做善事、修供养,因为做善事、修供养也是皈依者回报三宝的一种方法,修福报跟皈依并没有矛盾!

四,皈依者激励的愿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中说: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我们自己皈依了佛宝,应当生起这样的愿心,愿众生都能够体证解脱生死轮回的大道,发起无上的正觉心意。好多人他来皈依三宝,他就是想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保佑他健康平安、保佑他升官发财,这些愿心还不是出离轮回的心。我们皈依佛陀,所应追求的是解脱、是觉悟,所作所为自己都要负责任,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应当发起大愿心而不是总想退缩、发下劣的心。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具有这样的福德因缘。

我们自己皈依了法宝,应当生起这样的愿心,愿众生都能够深入灭除痛苦烦恼的经藏,智慧像大海一样的深广。好多人他来皈依三宝,他就只是想念念神咒、念念圣号的捷径,想意外的从高人那里得到神奇妙方,不想自己用功研究,这些都不是认真灭苦的心。我们皈依法,所应追求的是灭苦、是智慧,学习佛法需要亲自的研究经典,要深深契入到法理当中,彻底的研究透、弄明白它,不是稍微的读诵一下,就丢开不管了。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来学习经典得到大智慧。

我们自己皈依了僧宝,应当生起这样的愿心,愿众生都能够成就统理清净无染的大众,所作所为都没有障碍。好多人他来皈依三宝,他就只是烧烧香、拜拜佛,想闲情逸致的享受,喜欢挑别人缺点去管制别人,背后议论是非杂谈,却妄想得到别人的赞美与爱护,这些都不是清净和谐的心。我们皈依僧,所应追求的是清净、是安乐,不但自身能够修持好,还要带动大家共同的修持好,有了宽容与慈悲,大众能生起欢喜心,能理解和支持你。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切都无碍!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具有统理大众的德行,一切都没有障碍。

统理:统辖治理。本文指具有融洽相处、调理大众的智慧及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