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想法读书

哲学札记(3)——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

2021-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金之广

文/金之广

孔子

儒、释、道对中华民族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精髓早已渗入每一个中国的心灵,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体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其中,佛家的出世精神和儒家的入世精神,两者相互弥补,互为渗透,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人格:

一方面要身怀慈悲之心,怜悯天下苍生,远离苦海和苦难;一方面又要意志坚决的融入社会,救民于苦难中,改良旧世界。

而儒家的入世精神,则是源于创始人孔子。“入世精神”,多是体现在儒家经典的书籍中,至于行动上,则是表现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活动中以及孔子教书育人上。

任何一种思想和学说,都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离不开其生存的具体环境和社会局势。儒家的出道也是如此。

孔子生活的时代,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暴行和邪说的时代,是”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其中“暴行”,就是孟子所言的“臣弑其君”和“子弑其父”,还有贵族篡权的事实。

大学者胡适把当时的境况分为三类:

一是破坏派。老子和邓析是典型代表。老子的思想和观点,与当时的局势背道而驰,可谓是反动的一派。其言论和学说,在孟子看来就是“邪说”的代表。而邓析的观点与老子的类似,自然也是“邪说”一类的。

二是厌世派。诸侯的烧杀掠夺,欺凌弱小,腐败横生,民不聊生,有些志士之人便心灰意冷,隐姓埋名,不问世实。《论语》中记载的“晨门”、“丈人"、“桀溺”等,尤其桀溺,其言语更是激烈: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其若从辟世之士哉?

三是救世派。无疑,孔子是代表。孔子既反对破坏派,也不赞成厌世派,对他们的言行和观点颇有微词。

在孔子看来,这个世道太乱了,处处充满“无道”,缺乏有效的救世良药,他振臂高呼: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正是因为“天下无道”,孔子才志于政治改良,视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于是乎,孔子便带领众弟子,风尘仆仆,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世良方。

从此以后,儒家忧国忧民的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便世代相传,让儒家志士乃至布衣之民,都铭记在心,不忘初衷。


金之广原创内容,谢绝他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