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读书
我文化程度不高,读书也是近十年的事,而却想写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小文,实在不是想“哗众取宠”,而是读书后自我变化后的“有感而发”。
读书的感受:
书读得越多,越惶恐。主要原因是知不足。了解了世界之大,自己之小。文化之深邃,自身之懵懂;他人之伟大,自身之卑微。
书读得越多,越渴望。还是世界那么大、人文那么丰富、先人(包括活着的)那么有识,都是我想知道了、了解的、得到的。
书读得越多,越明己。透过历史,看清现在;通过别人,看清自己。也在渐渐的学习当中,伴随着自身年岁的增长,懂了一些道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看什么,便也清楚了今后的人生路。
书读得越多,越豁然。明己而知后生。这全过程中,需要一个豁然的心态,即:知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也越发能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不随怒、不随喜。
书读得越多,越坚定。历来往日,知识份子中多出硬骨头,我把“知识份子”的概念泛化成所有“读书人”。因为知道的多,真理也就掌握的多,也因此更能知晓最后的结局如何。所以,其过程如何曲折,甚至是恐怖,一般都不能动摇,“硬骨头”也就这么产生了。
综上而言:读书增加了我人生的宽度和深度,让我更知晓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不想读书之四阶段:
第一阶段:小时候该读书的时候,没好好读,亦或是没时间读,一天到晚被作业给占满了。
第二阶段:毕业以后,不想读。刚刚脱离管束,不得放松自我、随风翱翔、谈个恋爱,好好享受自由生活的无限欢乐。
第三阶段:成家以后,没时间读。家庭、事业让人应接不暇,这里孩子嗷嗷待哺,那边父母住院需要照顾,永远是一副焦头烂额的模样,哪里还有时间?
第四阶段:老了以后,读书来干什么?看病都来不及呢。一切无语,一生了已。而后一副空躯壳,哪里来,回哪里去。
读书进阶四段位:
就我而言,我是大约30岁余开始读书,大概算是第三阶段吧,说来你也不信,起因竟是想给两个娃作个榜样,手中,由手机换成书本。
初级读书:刚开始看的时候,真不知道要看什么,随便拿起一本书,坐在娃面前,看就是。这时候的看书,是假看,但好歹是真做。而且我是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演员”。装得还真是像,你决看不出我是在假看。而思绪在哪?内容如何?全不知云雾了。
中级读书:所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再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且在孩子而“装”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时间一长,一定被看穿。鉴于上述情况,我开始选书看。这里,也对刚开始想看书的朋友真心说一句:书要选,不是什么书都要看。初级阶段,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喜欢的书,认为有意思,能读下去的书。这一看之后,兴趣始然,趋动力便有了。
高级读书:有所读,便有所思;有所思,便有所写。书中内容,其实是一副副镜相,可能是你的前生,亦可能是你的来世;可能是你的向往、期待、梦想;可能是你的爱慕、憎恨……第二个建议,把它写下来,多少字都行。可以写给别人看,亦或给自己看,再或是仅作留存,待而后翻及,回忆起来,颇为有趣。
专家读书:专读、深加工。看着看着,便有了性格,看书的“性格”。所谓看书的“性格”,是指十分清楚自己所看书目的类别、方向、爱好。在这时,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专化、深加工这一类别(亦或喜好)的书目。一来这是自己喜欢看的书,看有所乐。二来系统地、有计划的读,有助于在这一专长也好、领域也罢,能有进一步的深造,有时候甚至是突破。至于成就大小,根本无需关心。读着快乐,研究地有意思就行。
读书的时间:
“时间是海绵,挤一挤总是有的。”这句话其实是有一个误区的,每个人的时间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完善一些,应该加一个前提量,即“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我们要合理安排好每一秒的时间,多看一些书。”举个不雅的实例,我在如厕的有限时间里,也已经读了好几本书了。另一读友在开车等红灯、堵车之余,看完了唐诗、宋词(个人不建议,只讲其用心程度)。在此我建议:每天需要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例如睡前、陪护孩子作业期间等。每月需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每年要回顾一下自己所看的书目,更可为来年的兴趣书目定一个计划。
推荐的阅读方式:
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纸质书。缺点是比较贵,且有笨重不易携带。因此,我会买的纸质书是:专业类书(经典心理学类、哲学类、名人名作收藏类);小说类我会选择电子书,或是图书馆借阅。同时,电子书在旅行时,也方便携带,晚上也易于阅读。
想写即写、想说便说,有用即用、无用且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