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爱情与婚姻
第一次读《氓》是在初中的时候,一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忍不住继续读下去。《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
读《诗经》,爱情与婚姻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到“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好女孩,善解人意、果敢率真、通情明义。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幸福的。然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用遇人不淑,可以表达女主人公的不幸;用始乱终弃,可概括氓前后不一的罪恶行为。正所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礼教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但识人不明,所托非人,她的命运却最终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殊途同归了,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读《诗经》,爱情与婚姻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谓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和同情。然而生活不是剧本却比剧本更真实、更残酷,后人也不会因为一句同情、一腔愤懑而避免这种悲惨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不然也不会有卓文君的《白头吟》、元稹的《莺莺传》。
读《诗经》,爱情与婚姻人们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期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然而事实却一次又有次击破人们那颗脆弱的心。即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齐女庄姜,生于名门、姿色出众、嫁卫为后、贤良淑德,却也过得不如《硕人》写的那么幸福。根据《左传》记载,她出身高贵、倾国倾城,出嫁时也很是风光,但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卫国国君的冷落,生活并不快乐。卫庄公后来娶了陈国之女厉姒,再娶了厉姒的妹妹戴妫。卫庄公脾气暴戾,对庄姜非常冷漠。美丽的庄姜在每一个漫漫的长夜里,孤灯长伴,寒冷深宫,无人相陪。然而婚姻的不幸却还搭上命运的悲惨,在后续的连环宫廷谋杀中,庄姜多遭变故,已看尽人间悲凉,终究心如死灰,不能不让人嗟叹自古红颜多薄命!
读《诗经》,爱情与婚姻在没有自主权的旧社会里,婚姻的不幸俯拾皆是,比如两地分离、戍外不得归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睹物思人、伤感倍增的“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也有走投无路、穷而呼天的“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然而即使在当今社会,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好男人的标签也随处可见,但仍然不断爆出文章、林丹、陈思诚等的出轨行为,至于普通群众就更不用说了。由此不得不令人深思: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理想的爱情,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吗?是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吗?是三观一致、趣味相投吗?是经历相似、理想契合吗?抑或是有人总结的“喜欢一个人,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痴于肉体, 迷于声音,醉于深情”。然而似乎无论什么组合,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反例,证明这种范式不存在。
读《诗经》,爱情与婚姻没有固定的套路是否就意味着失望与扫兴呢?其实未必,你看计算机里的NP问题,正因为它是可解的,却又是非决定性的,才引得无数人痴迷,孜孜以求,不断尝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或许才是婚姻最令人迷恋的地方,毕竟每个人的出生环境、成长经历、理想追求都是很不同的,就算一开始非常合适,谁又能预测未来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十年前的《泰坦尼克号》在十年后也会遭遇《革命之路》的危机。现实中能够最终幸福的生活下去的两个人都是各方面的博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并且双方都竭力去维持,不会轻易去打破。倘若真的有幸能遇到各方面完全匹配、快乐幸福的过完一生,的确令人艳羡。不过理想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就在与它的稀缺性,不易实现性。更何况就算遇到各种不幸,我们的祖祖辈辈不也依旧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地传承下来,创造了今日的荣耀与辉煌吗?那我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读《诗经》,爱情与婚姻对于我们绝大数人,能够带着“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的誓言,在亲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祝福下,过着“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简单生活就已经是很好的了,又何必苦苦旁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