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6节设计课,400多分钟,我虽仍是小白却内心满满

2018-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年年有鱼儿

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我在年底工作最忙的时刻坚持学完了全部的课程。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几次熬夜至深夜。我从来没有学过绘画,连画个立体的房子或是简单的造型都不行,也不会ps或是其他软件。学设计的初衷不是为了从事设计行业,仅仅只是想接触下我从未曾去过的地方。

下面贴一下我上完第一二节课后的部分作业。

图一:分别根据点、线、面及组合进行设计元素的练习

短短的6节设计课,400多分钟,我虽仍是小白却内心满满

图二:图一上的图形、结合自己选的网站进行配色

短短的6节设计课,400多分钟,我虽仍是小白却内心满满

至今还记得做作业的时候无从下手的尴尬,不知道用什么软件可以将手绘的图形画出来,以及怎么取色、上色。真切的感受到很多方法和道理在用的时候总是没有那么容易。好在只要你想做方法总是有的,有的同学用了数位板、sketch、ps等软件,这些我不是没有听过就是不会用,现学是来不及的,最后我就用了keynote。

下面说说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1、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即从眼前一团乱麻的问题中发掘事物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并从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最终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个设计视角并非只有设计师才能用到,实际上它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筷子通常是一双的,但如果打破这个2的传统思维,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去看待,那么筷子也可以是不用的时候是一支,要用的时候可以分为一双。

2、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人称设计界鬼才的佐藤大曾说“从无到有”的叫设计,运用自己的创意让已有的事物重获新生,也是设计的一种。关键是通过重组,是否产生了“全新的价值”。这个观点与混沌大学的创办人李善友教授提到的不连续性、价值曲线等创新思维异曲同工。

在设计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将声音、香气、味道等眼睛看不到的事物比喻成某种更加容易感知的东西。其实,写作,沟通本质上也相通。这也说明了视觉化,视觉引导很重要。一图顶千言,视觉就是沟通。

3、设计原则也可用于其他关于美的地方

视觉流:通过眼睛获取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如F-PATTERN或Z-PATTERN。

放大:最直接的聚焦到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即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把他用恰当的方式凸显出来。

留白:让整个空间更有层次感,不会有审美的疲劳。将你想要的东西更加凸显出来并减少大脑处理的量。

对比:世间万物都是相伴而生,眼睛看很多东西,首先会去看大片的东西。所以,背景和内容究竟哪个是正哪个是负,是取决于角度和视角。

平衡:信息、视觉上都要平衡。我猜这或许是因为人的生活平面大多是水平或竖直,很难在倾斜的环境下长期生存。

韵律:重复、有规律,适合同类信息、性质的,同一种模式通过不同方式摆放出来。

4、一切皆有套路

比如快速上手做设计的套路是先规划、找素材、使用纯色以及选择设计工具。

比如学习设计的套路是:(1)通过阅读建立自己的框架,即学设计,先要了解要学习哪些知识点。比如,需要一定的手绘基础(平面、插画)、人机心理学(交互类)、广告设计、色彩的知识、如何排版、以及设计的基本元素有哪些。一旦开始学习了,就要长期坚持,逐渐深入去学习。

(2)大量模仿、看、收集优秀的作品,并逐步建立自己的优秀作品集,一开始只要符合自己的审美眼光即可,因为你的标准也会逐步提升。

对于这一点我觉得用在选书、交友上也是很恰当的,比如一开始的时候你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靠近,然后逐步在身边形成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你自己的精进提高,你身边就会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朋友。

(3)工具学习和大量的练习

掌握太多理论,不学工具等于0。其核心是学了再多,最后还是要有所应用,要落地。好比读了很多书可是没有写作、交流,那么再多的理论往往也是纸上谈兵。

(4)分析别人的作品

分析作者背后的思考方式,甚至通过分析可以映射出设计中做得不好的地方,你可以再进行加工。

如果阅读时不进行分析,那么这种阅读很多时候仅仅是达到了阅读带来的快感,可是离消化吸收还很远。这也是我过去读了一些书,读的时候觉得自己懂了很多道理,读完很快就忘了,更别提对生活的改变,对思想的重塑的原因。

说了这一堆,其实想说,我们常常会因忙于低头赶路,却忘了抬头看看远方,陷在自己的常态中反而不容易发现生活中普遍的道理和规律。虽然学习设计看起来并没有直接的用处,可正是无用之中透着有用之处,正是因为给了自己抬头看天的机会,才能跳出生活的圈子,从不同的视角看看日常的生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