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书,该怎么读学者利器阅读

读书没有用? 那是你方法错了

2015-11-04  本文已影响22302人  鹿咔Looka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最近常有人和我讨论读书的秘诀,当得知我一年读150-200本书的时候,对方很惊讶,觉得很难办到。其实很多牛人一天要读十多本甚至几十本书,而我一月才读了十余本。如果你也掌握了阅读方法,并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你会发现我的阅读量不算什么,it's so easy。其实提高阅读速度不难,难的是:选择好书,理解透彻,能运用于生活。这也是检验读书效果的唯一标准。

曾经我很鄙视有人说“读书没有用”这类言论,但有一天,我也不禁问了问自己:除开读书本身的愉悦,读书,让我获得了什么?

我不想说素养、气质、腹中有诗书这类有助于提升逼格的老生常谈。我想聊一聊老生常谈的另一个话题: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因为读书也可以是一件技术活,是可以规划可以预期到收益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收益最大化,这似乎更重要,至于如果你在不知觉之间收获到一些虚无缥缈的好处,那么,恭喜你了!

1、(初级)选书:不管是读得博还是读得专,通识教育不能错过

我的老师曾说,对一个学科系统的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你能学到知识体系。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个问题有全面、系统的理解。比如你感到你对文学很专业,但实际上你只是很了解其中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当你想谈论文学的时候,你的谈论很可能非常局限而不自知。

所以我们要在制定阅读计划的时候有意识地补充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真正打开我们的视野!那么具体怎么选书呢?

有人说,人生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是啊,时间有限,为什么不直接与一流的思想交流、试着用一流人士的眼光看世界?所以,当我们想了解一个行业,一个专业的时候,就去找一流的书,并有选择地读:比如读一本科普的入门读物,一本发展史,几本学科经典,几本现阶段最新研究,几本与生活有关的分支类学科或者感兴趣的小主题。其实你读得并不多,却收获了别人几十年的研究。

另外,读书不能只读一个类型。就像饮食需要均衡营养一样,读书也是这样,如果你某一个方面很厉害,但是不读心灵类的、哲学类的书,当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就很难走出来。

欧洲的大学教育就避免了上述问题。它们很重视通识教育,大一所有学生是不分专业的,大家都要把“常识”学好。这些课程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他们学会做人。

而我们的大学教育早早地分专业了,公共课看上去也可有可无。但如果你愿意,后天弥补也未尝不可。建议在做读书计划的时候,要涉及一些:哲学、心理学、历史、文学、科学、经济、管理、健康等内容。

2、(初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直到上大学时我才渐渐喜欢上阅读,因为很喜欢上老师的课,基础并不好的我为了将他们开的书单看完,赶上课堂的快节奏不得不主动阅读。工作后,我尽量用零碎时间读,在家用固定时间读。

但由于读书没有方向,阅读范围也仅限于一个窄小的现实文学分支,效率很低,没有太大收获。那段时间,自己也清楚自己只是在混时间,营造一种“我很努力”的假象。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甚至有一天我不阅读了,对身边被塞得满满的书架熟视无睹。

终于有一天,我遇到了100天阅读训练营、21天写作打卡训练营,它们帮我重拾阅读,捡起了书写的习惯。这段时间,也得益于网上海量的关于“读书方法”的分享,我才发现我曾经的阅读方法有很多问题。改进方法后我的阅读一下子上了高速通道,我也感触良多。

“100天阅读训练营”其实就是每天阅读后写一个小短评、感想,发在群里打卡,小伙伴互相监督。大概每几个星期还有老师做一些关于阅读的分享,大家能阶梯型提升,并互相交流。其实阅读一天不难,难就难在坚持。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又总是无法自我管理,参加训练营吧!一个微信群,几个爱读书的小伙伴,美好的氛围,不花钱的投资,真是再好不过!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小群体怎么办?你可以发起一个!公众号“生活美学社”的“21天写作打卡”活动如今已经开展到第三期了。你肯定想不到,第一期的发起只是因为小编想练习写作,又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就让群主监督她,群主竟然拉了一群人给她当“陪练”!有一个目标,想为之努力,做到这份儿上,还会坚持不下来吗?

3、(初级)来一个月总结吧,给自己满满的成就感!

网上的牛人很多,王韧勉就是一个。受到“读书报”每年评选今年新书的“10/100”的启发,他每看100本书都进行一个“10/100好书评选”。我受到他的启发,从每个月看的15本书中评选出5本喜欢的书分享给朋友,这时印象深刻,特别容易进行分享和总结。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图片来自于网络)

4、(中级)制定读书计划(半年计划、全年计划):明确读书方向

平时利用零碎时间多留意牛人的书单和书评,在豆瓣上将“想读的书”做好标记。在写读书计划之前,翻一翻豆瓣账号里自己“想读的书”,看看书的简介,思考哪些书需要列进这次的半年计划目录里面。要注意的是:

确定想读的书,读完了就标已读,并写个简评

A 在“1.选书”那部分曾提及的:知识要全面。另外,书籍安排上,既要有大部头,也要有“小而快”;既要有理想类,也要有实用类;兼顾古今中外……

B 注意安排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类似于之前在“1.选书”部分里面写的专业阅读。不过主题阅读常常是一个专业的小分支,或者围绕自己的一个人生疑问在书里找答案。思考一下:今年我想着重攻克一个什么课题?我想深入了解一个什么问题?这个主题要读哪些书,我初步能得到什么?确定主题后,安排一半的阅读量放在这个主题上,一半的阅读量用于平衡其他方面的阅读。

C 学会抵挡诱惑,对书进行取舍。问自己:现在读合适吗?有的书的确很好,很吸引你,但是可能现在不是“较好的时机”。你要考虑这本书是不是太难了,会不会让自己丧失阅读乐趣,打击自己的学习兴趣?或者读太简单的书,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寻找难度适中的书。

5、(中级)每半年,整理书架、写一次宏观的读书总结

曾经我读书不写读书计划,没有读书总结,我这样读了几年书,其实效果仅仅局限在当下读书的愉悦,一年后什么都忘了。

当我清理那满满当当的书架时,我开始问自己:“这么多曾经看过的书你都不记得内容了,读书还有用吗?”这个过程让我开始审视和反思我阅读方法上的问题。我买这本书时,曾预计会学到社会学的统计方法,但为什么这本书没有去看?是因为懒惰还是因为这本书越来越不重要、不迫切?这本呢,《书缘与人缘》看了一次,勾勾画画,时间久了,不看目录还真不知道书的内容,因为读书笔记、总结和输出没有做好。

你是不是也有一个旧书越堆越多的书架?其实它无形中阻碍了新知识的进入。书架和我们的知识体系一样,需要整理,需要新陈代谢,需要去粗取精。如果永远不舍弃旧的书,怎么迎来新的知识?所以,每半年定期清理书架吧!

作家董桥在《访问》里说,“我现在看书不留下书,看完之后我就送人。这样我可以保持我的originality。我会受到书的影响,可是我不要它摆在我的身边,这样我的文章才不受这本书的影响。”他的做法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吸收书里的思想,但是我们自己要独立。而且看书不留书,那么在看书的时候,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才更珍惜,更加努力把书里的精华进行内化。

清理书架和每半年写一次宏观的读书总结有共通之处,目的是检查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读书计划进行得如何,总结一下收获,最好试着复述一下自己之前计划的那几个主题阅读。在复述作者观点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时,思考这个主题阅读达到效果了吗?对这个主题,还需要继续深入吗?这样,下一阶段的读书计划就制定出来了。

图书馆(图片来自于网络)

6、(中级)整理:碎片化阅读时代,如何整理知识碎片?

曾经我习惯把读书笔记写在笔记本上,后来发现笔记本很乱,上一篇是文学评论,下一篇是社会时评。于是我分了几个本子分别记录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书的感想。即使如此,我还是很容易就忘记一年前看了什么。虽然这种方式的弊端可以通过定期复习之前的笔记来弥补,但从知识结构的构建角度看,纸质笔记不利于整理。

如今,随着互联网阅读和手机阅读的兴起,我习惯利用零碎时间看微信分享、网页、博客、微博。每当遇到好的文章、段落、句子,如果不收集、整理,久了必然面临遗忘。我迫切需要一个方便的软件把这么庞大的信息碎片、曾经的阅读笔记和书籍摘抄加以整理,于是我开始用“印象笔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方法。

A 在印象笔记中新建几个笔记本,分别命名哲学、心理学、历史、文学、科学、经济、管理等大类,或者用你喜欢的分类方式,把你的知识体系表达出来。

B 将大类细化成小类,如“历史-清朝”“社会-教育”“文学-西方文学评论”。在“新建笔记”里,把自己的摘抄、评论用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保存下来,并拖拽到笔记本里,放进小分类。

(以前读过的书)一张照片+短评

C 再将这些大类、小类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就变成一张自己的知识体系啦!思维导图软件可以提供丰富的陈列方式,并将文件转化为图片,非常利于网络展示。

所以如今的读书笔记不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也可以是声光电的全面覆盖,更加立体化的读书笔记说不定还能带来一次知识创新哦。

这是萧秋水老师用思维导图做的知识结构,可以点开看大图

7、(高级)读书的稳定收获源自于定期输出

输出有多重要?因为输出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整理,所以可以说:没有输出,这些书都白读了,因为它们只会慢慢被遗忘。

输出的方式多种多样:主动和朋友谈及最近对自己影响大的观点,在复述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养成习惯在公众平台发表文章,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定期参与读书沙龙、写作派对,如果这本书是生活、工作相关的题材那就立即运用于生活工作中……

总之,一定要将这些凌乱的知识排列整齐,让知识以不同形式被使用,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曾经的读书方式。如果你没有尝试每天书写一点点,并长期坚持,是很难看到读书的收获的。但这一点一滴的力量集聚起来之后,量变达到质变,将会改变你的一生。

图书室(图片来自于网络)

曾经闷头读书效率低下的我,在一段时间段内,密集地读了不少好书和牛人的读书心得,觉得他们很厉害,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实践。以上观点是我根据这些好书的思想加上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来的,肯定有雷同的地方。这些观点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适合你,不过呢,它们曾经对我的帮助很大,所以我希望写下来,让你也知道。


后记:感谢你们的支持,没想到收到了这么多反馈,触及到我没有想到的方向,让我的思路更广阔。所以我再写了一篇详细说明如何选书以及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同时解答重复率较高的几个疑问,扩充这篇文章没有谈及的一些细节。如果你有兴趣,请移步我的“step by step带你步入阅读之门”

简书作者Looka,80后阅读写作达人,撰稿人/插画师/背包客,文章首发简书。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的简书账号,分享此文到朋友圈/微博。

Looka 原创,转载请告知  2015 11 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