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瓦娜的绿茵谷
帕瓦娜伸出我们的手。
我们相信,一切终将改变。
绿茵谷里到处都是食物,我们每天吃的都和斋月结束时一样。我们刚吃完一大盘卡布里饭,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和大块烤羊肉。紧接着我又吃了一个和头一样大的橘子,外加三大杯草莓冰淇淋。在阿富汗,再也没有人能吃到冰淇淋了,但我们绿茵谷的孩子例外,而且我们想吃多少,就会有多少。
在这里,就算喝生水也不会生病。别的孩子跟我说,这儿的水有魔力,这里所有的孩子都四肢健全,视力极好,一个不开心的人都没有。说不定,阿斯夫的腿也会重新长回来。
帕瓦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阿富汗家庭,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爸爸是教师,妈妈是作家,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弟弟。帕瓦娜十一岁时,正好阿富汗内战,塔利班掌权,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黛博拉.艾利斯的帕瓦娜系列共有四本书,分别是《帕瓦娜的守候》、《帕瓦娜的旅程》、《泥土城》、《我的名字叫帕瓦娜》,其中三本叙述的都是关于帕瓦娜的经历,《泥土城》描写的是帕瓦娜的好友肖齐亚的成长故事,四本书的情节都相互连结,跌宕起伏,带你走进一个生死边缘的阿富汗。
如果你读过胡塞尼的作品,那么对于塔利班政权下乌云盖日的阿富汗相信并不陌生。帕瓦娜十一岁时,每天搀扶陪伴爸爸上集市摆摊赚钱,爸爸被逮捕后,她剪去长发,假扮男生继续摆摊,靠为他人读信写信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
为了赚更多的钱养家,她和肖齐亚去墓地挖死人的骨头卖钱,去集市贩卖香烟火柴等,通过各种方法来养活家里的所有人。所以《帕瓦娜的守候》被翻拍成动画电影之后,叫《养家之人》,因为她还只有十一岁,却每天都要养活一家子人,赚钱、打水、买食物所有需要出门的事情都要靠她一个人完成,因为没有男人女人是不允许单独上街的,爸爸不在,妈妈和姐姐都不能出门,更不用说赚钱了。
看到这里不免想起身边的孩子们,包括我自己十一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还在上小学,每天都有可口的饭菜,有自己的小床,不必操持家务 ,最大的烦恼大概就是源源不断的课本。虽说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也很大,但是这跟生存压力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总觉得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在阿富汗生活过,跳楼和离家出走的概率会直线下降,活着比什么都好。
《帕瓦娜的旅程》是一段生存之旅,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安生的绿茵谷,为了寻找唯一的亲人,帕瓦娜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始终都在艰难的前行。
与此同时,生活在《泥土城》的肖齐亚再也按耐不住 那颗渴望自由的心灵,开始向心中的大海和薰衣草庄园进发。肖齐亚聪明能干,但又自我。为自由搏抖了一圈之后,居然又被送回了她所厌恶的泥土城,看到这总有一种事与愿违的感觉。就像那句话说的,你变成了那个最讨厌的自己。还好肖齐亚没有,她找到了自己,为了心中的梦想,坚持努力着。
帕瓦娜和妈妈相遇之后,帮助妈妈一起在难民营创建并管理她们的学校,却不幸引来了杀身之祸,妈妈去世,帕瓦娜无辜入狱。在《我的名字叫帕瓦娜》中,她在监狱中始终沉默不语,任何审讯手段都对她不起作用,最后肖齐亚来拯救了她,两个好友再度重逢,继续相约去埃菲尔铁塔!
阿富汗是位于中亚地区的一个小国,肥沃的山谷以前生产各种水果、麦子、和蔬菜。自1978年起,美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就分别支持富含国内的两股势力,使这两股实力间战事连连。1980年,苏联侵略阿富汗,事态扩张,战事升级 ,双方都是由现代武器,开始了轰炸和互相厮杀。
苏联解体之后,其势力也从阿富汗境内撤走,阿富汗内战爆发。1996年9月,塔利班士兵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塔利班便在阿富汗颁布了极其严厉的法律,对女性的要求更是令人乍舌。之后又发生的9.11事件,再次让阿富汗陷入无止境的战火之中。战争和恐怖主义的蔓延,让许多人的一生都生活在这样的不幸之中。
战争使这个国家满目疮痍,桥梁、道路和电厂都已破坏殆尽。阿富汗人难得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农民的田地里也被士兵布满了地雷,栽种粮食成了不可能的事。于是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还有人因营养不良得病而死。
我们无法切身体验他们的生活,我们只能通过网络、电视、书本这些间接的方式来略微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但愿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黛博拉.艾里斯是以为平凡而伟大的桂冠作家。她长期致力于女权和反战运动而游走于世界各地。她历尽个中艰辛,时常饥肠辘辘优惠面临致命的的危险,然后,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她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阿富汗,写下一部有一部真实、震撼而又温暖的感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