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加油大学生活成长励志

迢迢岁月,愿你慢慢的走,慢慢的爱

2017-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沐清湶
迢迢岁月,愿你慢慢的走,慢慢的爱

这是一个拼速度的时代。

弱肉强食,谁快谁占优势。适者生存,谁强谁被歌颂。

以至于,很久的时间里,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都会带给我一种莫名的压力:生命又少一天,知识又少学一点,比别人又落后一点。甚至为此我压缩睡眠时间,缩短聊天时间,删掉一切不必要的闲暇。

但显然,这种争分夺秒的意识带给我的却不是与优秀比肩,而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焦虑和自卑。

迢迢岁月,愿你慢慢的走,慢慢的爱

今天,像往常一样从菜鸟驿站门前走过,才发现门口的朝天椒已经蹿的老高,而我上次看它是差不多一个月前。

想来,如它一般。当你不过分关注自己每天的成长步伐,而是在抑扬顿挫中享受生命的每一次跳跃,尽力完成每一次功课任务,日积月累的惊喜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显现。

相反,急于个人成长,急于知识变现,往往迎接的却是不可触及的平行线。如同刚毕业的你,火急火燎的追求成长;如同二十初头的你,迫不及待的追逐婚姻。

在时间面前,我们怕的一塌糊涂,我们慌的失去自己。所以,当用表格画人生、用时间捕捉未来的设想刷爆朋友圈时,炸弹引燃,顷刻间便方寸大乱,如临大敌。

这种设计本意是好的,不过是奉劝历经世事的人,学会珍惜寸土寸金的冉冉光阴,学会将未来的日子规划成具体的点线面。但与之一并催生的,是内心无法排除的焦灼感。

最糟糕的是,这种焦虑带有不可抗拒的传染性质。

听说同事A的孩子周六报了学习强化辅导班,周末还要参加兴趣班。同事B也开始为孩子张罗各种所谓的兴趣班,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仿佛已经是当代孩子一出生就被迫要接受的现实。兴趣班并非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艺术班也不是因爱好而诞生。触手圈钱的时代,孩子成了猖狂崛起的兴趣班和家长美其名曰"为你好"下的牺牲品。

追本溯源,不过是被同化的焦虑心理在作祟。显而易见的是,那些在丛林法则中感到恐慌、焦虑的人,更容易将这种倾向强加给下一代。

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兴趣不再单纯的是兴趣,而是一种能间接保障未来成功的重要武器。这种脱离孩子自身特质所长和兴趣本身的兴趣班,更像是父母为缓解内心焦虑和完成自我期待所自导自演的一场默剧。

无言无声,灯亮退场。

在奔跑的时间面前,他们紧张,慌张,焦虑,措手不及,暴露的彻彻底底。就像刚毕业时的我们,急着要功名利禄,急着要爱情面包,急着要表露心迹,急着不可一世。

最后荒唐回头,再用大半时间重新选择,重新开始。

迢迢岁月,愿你慢慢的走,慢慢的爱

有人说,过去的人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强求,所以工作爱情都有了。而现在的人,就是想太多,所以到头来什么都没有。

或许,部分原因在于:过去的人喜欢闲庭信步,现在的人更喜欢快马加鞭。

逐利时代,似乎无可厚非。

但,有没有必要那么快,那么赶,那么忙不迭休。

我们常常用一种自圆其说的方式,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用一种以为可以加速度的方式,催促自己在快餐时代趋利避害,快速成长。只因为害怕想要的生活迟迟不来,爱的人衰老太快,百转千回换来的一切经不起丝毫考验。

但逐快背后的浮躁,一捅就破。快或慢,暂停或者前行,终其一生,我们还是要在不断尝试,不断选择中不断试错,不断纠错。本身如此。

几天前,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说她有辞职的想法。她问我怎么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实话来讲,我无从给出答案。但我唯一肯定的是,其实所有的症结只是我们既想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又想要一份体面尊严的收入。

而与之矛盾的,是喜欢必然要为之付出的漫长的时间代价。

但结论是,无论是选择喜欢的工作还是选择喜欢的生活,大多都是要在开始先抛掉"高收益"和"快节奏"。

别无二法。

迢迢岁月,愿你慢慢的走,慢慢的爱

在简书写文章的一段时间里,认识了一些从开始籍籍无名到后来成功签约的作者,他们较之于大多数人的区别,是在群体趋之若鹜的"快速度"中,坚守着难得的"慢速度"。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快速行走的人,而那些不急不躁,于快节奏中依旧淡然有序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英雄。

迢迢岁月,愿我们慢慢的走,慢慢的爱,慢慢的和这个世界从容相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