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万卷好书读书会85107915953c

深度好文: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能力很强,却总是过得很失败?

2019-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火爆龙
深度好文: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能力很强,却总是过得很失败?

来自专栏 栩先生

文 | 马栩文 李栩然

这些年,我观察到一个重要的现象:我认识的人里面,有不少看起来很聪明的人,都过得不太顺。

这些聪明人,一部分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相交有深有浅;但还有一部分是我结识多年的朋友,我对他们有着长期的观察。

长期的观察让我确信,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很多时候,作为朋友,我都替他们着急,明明就是很聪明,怎么总实现不了想要实现的成就?

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对这个话题有了越来越多的想法。我把这些思考总结成了五个点。这几个点,可能一个比一个有意思。最后一点看起来很好笑,但却非常真实。

不管你自认为是才高于人还是资质平平,或许这篇文章都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1

第一个陷阱:自我中心

今年早些时候,和我们有合作关系的一家公司裁员了。对此我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公司效益在下滑。

但当我知道第一个被裁的人是老王时,还是多少有些诧异。

说诧异的原因,是因为我和老王所在的部门接触过。老王是他们几个员工里能力最强的。

说得再明确一点,老王是他们部门除了部长以外,唯一有独当一面能力的人。很多次,他们部门出现紧急任务需要救火时,只有老王能扮演这个救火队员的角色。

做过大型项目的人都会知道,一个真正能救火的员工有多大的价值。但很遗憾,老王还是被公司给“调整优化”掉了。

不过,在诧异之后,我也很快理解了其中缘由。原因很简单,老王很喜欢“怼人”。

每次看到其他人做的方案,甚至是部长提的建议,老王都会从专业角度去提意见。

说实话,老王提的很多意见,都是对的。但是,老王说话实在是比较直,很容易得罪人。

一来二去,不仅把领导得罪了,几个同事和他相处也不是很愉快。在需要精兵简政的时刻,老王就“自然”成为了那颗弃子。

自作聪明的故事,一向很多。

杨修耍小聪明被曹操杀害的演义故事,妇孺皆知。但我之所以要讲老王的故事,是因为他和一般逞聪明的人还真不太一样。

老王非常务实。不管他和你在嘴上吵得多厉害,领导安排任务之后,他一定保质保量地完成。他也没有故意卖弄聪明,他就是习惯了……

但就算他这样务实,也依然难以在组织中生存。

因为,他就是避免不了一个问题:在团队中他始终像一头“独狼”。一个人能顶几个人,但几个人和他合作,就总是弄得磕磕绊绊甚至面红耳赤。

我把这种现象,称作聪明人面临的第一个陷阱:自我中心。

他们并不都是“故意”要自我中心的。

因为他们总是思路更加清晰、办法更多,所以他们单兵作战能力强。但这有时候反而成为一个陷阱: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漩涡中。

经历影响性格。在他们的经历中,他们更少向别人求助;更少主动与他人合作。

所以他们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如果不主动改变,就容易在“自我中心”里越陷越深。

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把平台能力当作个人能力。

我在《郭德纲弟子上百人,为什么最笨的岳云鹏,反而最成功》这篇文章里就写过(关注公众号“栩先生”,后台回复“岳云鹏”可提取该文),郭德纲当年最为知名的两个弟子曹云金、何伟就犯了这个错误。

何伟和曹云金出走时,很可能会这么想:

郭德纲会说相声,我也学会了。他抖的包袱我会抖,他用的技巧我也会用。甚至,我可能说得还更好呢。

我有这门手艺,到外面不受郭德纲拘束,岂不是能发展得更好?

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德云社给了他们这个平台来发挥能力、放大能力。

而郭德纲本人,却拥有一项生猛的个人能力:搭平台的能力。

这是德云社里大部分相声演员都不具备的。

曹云金、何伟的道德品行怎么样,我不做评价。我想说的是,他们当年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深陷在自我中心的陷阱里。

2

第二个陷阱:嫉妒心理

和“自我中心”相对的,还有一种心理,往往会对一些聪明人造成很大伤害。

聪明人面临的第二个陷阱:嫉妒心理。

聪明人很容易招致其他人的嫉妒。嫉妒心理如果发展到极端,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今年高考后,浙江就发生了一起令人咂舌的案件。

浙江台州的3位考生,在填报完高考志愿后,发现自己的志愿被人篡改了。而这个时候,志愿填报时间已经结束。

这不是误人终身吗?

3位考生报案后,警方发现一个让人无语的事实:作案者竟然就是3个人的好朋友陈某。他知道这3个人的成绩出色,怕自己被取笑(就因为这个)……

因为大家是好朋友嘛,所以他知道3位同学的身份证号和密码,于是,他就篡改了3个人的志愿。

而在2018年的时候,河南也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例,作案者同样是出于对同班同学的嫉妒心理,用篡改志愿来报复。

你说,这几位同学得罪了谁呢?谁都没有,他们只是太优秀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真的是这样。

如果说面对自我中心的陷阱,我们只要意识到它的危害,就有可能主动去避免;那么,“嫉妒”这种来自他人的心理,我们有办法能避免它的伤害吗?

我认为有。

让大家相信:对你好一点,你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价值。并且,真的去这样做。

Facebook公司的口号变迁,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一开始,Facebook有一个名噪一时的口号:快速行动,打破传统(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这句话,鼓励团队去快速大胆地去实践,打破常规。

但随着公司的成熟,他们转而开始使用另一个口号:快速行动,稳定架构(Move fast with stable infra)。

新的口号听起来非常普通,一点也不振奋人心,完全没有那种打破一切不合理传统的气势。

但实际上,它非常有价值。因为,它突出了平台的稳定性,吸引了更多开发者给Facebook提供更多好应用。

这个非常“平庸”的口号,反而获得了业内的不少好评。

Facebook释放了一个信号:和我合作的人,会过得更好;而不是让人觉得,你的优秀只是你的事,可能还会“打破”我传统的利益。

回到“嫉妒”这个主题,虽然极端的嫉妒永远无法避免,但只要你让人觉得:

对优秀的你好一点,会让他过得更好;和聪明的你过不去,只会让他不好受;

大部分人,都会权衡利弊。只要你让他们确信了上面这点,其实,多数人都会收起他们的嫉妒心理。

3

第三个陷阱:捷径思维

前面两个陷阱,是聪明人在组织生存中最常见的陷阱。而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上,聪明人面临着第三个和第四个陷阱。

聪明人面临的第三个陷阱:捷径思维。

古典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围棋界一等一的高手、号称“石佛”的韩国棋手李昌镐,下棋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叫做“通盘无妙手”。

李昌镐从不追求妙手,他说:“每手棋,我只求51%的胜率”。每次追求51%的胜率,累积下来,最终的赢家往往就是李昌镐。

在个人成长之路上,最好的策略同样是坚持长期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日拱一卒。

学习、工作都是这样,扎扎实实、硬桥硬马地一步步做好事情,才是最快的方法。

但是,很多聪明人往往很喜欢妙手、喜欢捷径。

因为他们机灵、脑子活,所以靠着小聪明往往也能做成几件不错的事情。

但正是这样所谓的“正向反馈”,让他们更容易习惯这种“捷径思维”,而不去注意研究套路、打牢基础。

《射雕英雄传》里著名的呆子郭靖和聪明人杨康是最典型的例子。

郭靖同学脑袋不仅不聪明,甚至可以说很笨,一开始武功也是稀烂。

但他用心专一,练武非常勤奋。不管是心法、内功、还是招式,他都老老实实地练,最终靠降龙十八掌一项绝技独步江湖。

而聪明帅气的小王子杨康,对于全真教需要慢慢修习的武功其实兴趣不大,看到梅超风“九阴白骨爪”招式厉害,就想学习这个速成武功。

其实,梅超风自己还没练好内功呢,才把好好的《九阴真经》练得阴险歹毒。杨康同学再怎么练,终究只是在歪路上越走越远。

而很多聪明人给自己挖的陷阱是:自认为有杨康的聪明劲,不愿意花郭靖的笨工夫。

4

终极陷阱:百晓生陷阱

在个人突破上,聪明人还面临着一个终极陷阱。

我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的兴趣广泛、博闻强记,和他聊什么话题,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知识量绝对碾压你。

在金庸小说里,就有这样一个人物:王语嫣。

她熟知天下各大门派的武功秘籍,倒背如流,背起书来比各门各派自己的掌门人还要厉害。

看起来,王姑娘简直是厉害到爆了。

但唯一的BUG是:王姑娘,她不会武功……

我们身边的一些聪明人同样如此。人文历史、生物地理、军事科技、甚至娱乐八卦……

他什么话题都懂一点,但只有一个问题:他没有一个真正的撒手锏、必杀技。

而与此同时,他们博闻强记的那些知识点,虽然看起来炫人眼目;但却缺少一个牢固的根基,最终可能会害了自己。

古龙小说里也有一个人物,听名字就特别地牛:百晓生。

百晓生是最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聪明之极,见多识广,编写了一部《兵器谱》,把江湖中人兵器、武功的排名一一记录下来。

看起来,他对江湖之事似乎了如指掌。

但这样的聪明劲,却让他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妄想。他想要破掉小李飞刀,杀掉李寻欢。

最终的结果很简单,李寻欢只用了一刀,就轻松结果了百晓生的性命。

死前,百晓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错了,我错了。

我把聪明人面临的这个终极陷阱,叫做:百晓生陷阱。

在我看来,百晓生式的人物,是“知识收藏家”、“能力收藏家”。他们确实也在努力地阅读学习、积累知识、积累能力。

但他们可能忽视了一件事情:知识也好,能力也好,不是拿来展示的,而是拿来解决问题的。

做工作、做事情、做学问,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要我说,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社群里也专门写过:

你用你的知识,解决了大问题,你对公司就有大贡献;解决了小问题,就会获得小认可。

相反,如果你满腹才华,但是没有主动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那你最多只是别人嘴里“一个看书多的人”。

面对捷径思维和百晓生陷阱,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用问题导向去牵引自己。

没事多想想,你的公司/部门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的专业领域有什么重要问题需要你?

你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才会把自己的套路运用得越来越娴熟,也才有可能打磨出真正的撒手锏、必杀技。

《小李飞刀》里,李寻欢行走江湖,从来不靠任何别的武功和武器,靠的就是例无虚发的小李飞刀。而小李飞刀的例无虚发,背后并没有什么秘密。

唯一的秘密就是,它足够快、并且足够锋利。

5

让人哭笑不得的陷阱:达克效应

除了组织生存中的自我中心陷阱、嫉妒心理陷阱,个人突破中的捷径思维陷阱、百晓生陷阱;

其实,我们很多人还面临着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陷阱: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研究者发现:

能力差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而同时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具备这类技能的人的水平。

其实,我们可能根本不像我们自以为的那么聪明。

另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发现,有将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车技好于平均水平……类似的现象,我也亲眼见过。

有一次,我在篮球场边和朋友聊天,看到有教练带着一群小朋友在练球。

小朋友们面对面站成2排,看着前方进行拍球训练。练完一轮之后,教练说了一句话:认为自己比对面小朋友拍得好的同学,请举手!

霎时间,我看到现场绝大多数小朋友都同时举起了手……我当场愣住了,对于这种认知偏差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

过了一两秒,教练和小朋友们看到眼前的景象,也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避免不了自视过高的误区。

虽然一些智商分布曲线图不见得就是定论,但有一个现象却是事实:大部分人的智商,都不比别人高多少,也不比别人低多少。

自认为自己聪明,其实是最愚蠢的事。

你的一些聪明之处,很可能只是你努力了更多的地方。

达克效应的研究者,最后也发现了一个改变认知偏差的办法: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有一句话说: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到不了拼天赋的地步。

我想说的是:以大部分人的天赋程度,都处在需要拼努力的地步。

曾经,我也是一个认为自己有些“小聪明”,并且想着靠“小聪明”生活的人。到后来,我才慢慢发现,这不仅仅是一种妄念,而且,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会对我产生极大的危害。

所以,我渐渐地尝试着改变,去把事情一件件老老实实地做好,去把问题一个个平平稳稳地解决。

这篇文章,也算是我送给自己和每位读者、特别是聪明读者的作品吧。

走出陷阱的最好办法,永远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愿与大家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