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星星很亮,而我们还年轻
李咏走了、金庸走了、IG也夺冠了。那些从小陪伴我们的东西都已经慢慢离去,而更残酷的是这居然能让你意识到,自己多少已经不再年轻了。那些年的仰望的点点星光也都被霓虹灯光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了。要说痛苦指定是谈不上的,但心底多少有点伤感和失落,就有种小时候、当年的那些回忆都正在慢慢消散的失落。
所以今天就来回忆一下我小时候的这个季节都在干些什么呢?20年前的那年今日的那些回忆。
我是比较喜欢各地去浪的那种人,对于那些走过的、生活过的地方,我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直观感觉,就是但反城市、无论123456线,都是没有星星的。
我是东北农村长大的,打小时候起,我就照顾着历代星辰了,真的是漫天星空的那种感觉,星星一颗颗挨着一颗,彼此距离也都不远。再联想到那些神话故事和动画片,那时小孩子思绪的颅内高潮,捡起一根玉米秆或是树枝当做一柄绝世神兵,对着空气一顿风魔剑法,然后就屁颠的跑回家。
虽然这个时节并未有大雪飘落,但东北寒风刺骨,冷是肯定的,只不过小孩子哪里会管那些,再鼻涕拉虾也敌不过玩的快乐,然后在还未完全冻僵的沙土、土地上一顿摸爬滚打,然后回家少不了挨一顿臭骂。
小时候冬天是很值得期待的,滑冰、钻冰窟窿、打雪仗、掏家雀(qiao三声),但有一样是独独不喜欢的,那就是冬天洗澡。七八岁以前那一段最烦,本来就淘,所以总埋汰的,而且那时家里附近的镇子也没有澡堂什么的。交通工具也有限,去不了太远的地。
所以那两年洗澡都是在自家炕上放一个大澡盆,就在那里面洗的。天色以暗的6、7点钟,早早的把炕和火墙点着了,然后一直烧着,把整间屋子烘的暖暖的,这样洗澡还不会感冒。洗一回澡,就要烧一大锅的水,具体多大锅?反正比你们吃过铁锅炖的那个锅要打个2、3圈吧。而且锅是架在砖头或者泥巴砌成的灶台上,不能移动,所以一般都是用水舀子舀到盆里,在端到大澡盆里,先加热水,差不多了,再加凉水,直到水温合适。然后那边锅里再接着添水烧,给下一个洗的人准备的。
因为实在太冷,所以提水、暖屋、烧水、换水、倒水,这一套先来怎么也得四五个小时,没谁是能折腾的起的,所以大家洗澡也就都会选在一天,一个一个洗,上一个洗完了擦干净,以防感冒,然后把水舀出来,用水桶拎着,到屋外的树根下一倒,不能随便倒在地上,晚上便会结冰,很容易滑倒。然后再重新添水,下一个人去洗。
而这时候的屋外属实是寒风凛烈,仅仅是出门倒个水,不出10米的距离,就一阵忍不住的哆嗦,浑身打颤,天上依旧月明星稀,星星点点斑斑的闪着,一轮明月周围也清晰可见一轮更大的风圈,偶尔呼呼风声吹过,小时候鬼怪意识强烈,每每遇此,便总是匆忙的跑回屋内,害怕被“鬼”给抓了去。
当然,那些都不是现在人可以想像的,甚至也都不是那个年代的南方人可以想像的。
我小时候是极其不喜欢洗澡的,虽然我也很爱玩水的,但是洗澡,我爸就得搓澡。
然后我一喊疼,他就骂我矫性,说还没使劲呢。我就挨数落,还得忍着痛。
早些年不懂,现在想来,你一个干农活的大老爷们,满手茧子。我一个6、7岁的小孩崽子,细皮嫩肉。你拿你没使劲给我使劲,那不多少有点坑嘛?啊,我的爹啊!
东北冬天的吃食是及其丰富,毕竟一年到头就潇洒这么几个月。热炕头,二两酒,杀猪烩菜大骨头、再切两根灌血肠,真真的下饭菜,肚里有食、心里不慌。
但其实我们东北人羊肉也是不少吃的,尤其羊汤、最受推崇。我小时候嫌膻,有味不吃,倒没具体品尝过那份人间至味,现在是来者不拒,吃的那叫一个不要脸,但也越发好奇当年那个年代的滋味了。
农村人吃东西实在,因为自己都能整,也不浪费什么,找到谁家抓头羊,宰羊、扒皮、洗杂碎、羊肉一烀,羊杂下锅。村子不大,能人不少,各司其职,大厨掌勺,其他人就进屋里喝着茶水唠着嗑,等开饭就是了。
在到大厨那,一般煮羊汤都在屋外,灶台其实就是一个油桶,切开了,立在地上,一面接地处开个半圆口,当灶口,另一面在上边开个圆口,借个直角的铁管子,就当烟囱了。
然后先把羊骨头投入锅里熬汤,再把切好的新鲜羊肉和羊杂一起投到锅里慢炖。煮熟后捞出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锅里一氽,在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葱花、香菜,再和一下自家炸的辣椒油。一口下去,全身发汗,在老哥几个滋溜一口白酒。爽!
一般这一套流程都是上午11点左右开整,早上先是一拨人到家,大搪瓷缸子,喝会茶水,之后杀羊、收拾,完事了差不多就2、3点钟了,冬天的东北农村是吃两顿饭的,早上8.30—9点左右吃,晚上3—4点左右。一般这种杀羊的局子吃完饭、喝会茶、唠会嗑也就6点左右了,各家也都要回去烧烧炕了,家里有人有人烧炕的,就要出去再找找局子,打打麻将、填填坑了。
走在这乡间的小土道上,不用刻意寻找,每一颗星星都毫无保留的出现在你的眼前,照耀着你脚下的路,那是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