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苏秦 - 舌灿莲花天下共相,死志间齐车裂身亡
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说处,乱山秋尽有寒云。
—— 贾岛 《经苏秦墓》
苏秦 ,字季子,生于雒阳(周天子脚下),家里以务农为生,世代耕作。虽出生贫寒,却志存高远,曾毅然舍弃家中数亩良田,外出求学,后师从鬼谷,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下山游历,多次游说秦国,述其一统之计,秦王以时机未熟拒绝,后苏秦潦倒而归,倍受讥嘲,遂勤奋苦学。头悬梁锥刺股以攻读《阴符》,终于在一年之后,想出合纵制秦之方略,于是,又开始了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之路。凭借一张利嘴、千丈渊识、万里卓思,终打动六国国君,以领六国相印,一呼而天下应,成就一代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jpg师从鬼谷
苏秦出身贫寒,世代以耕种为生,其父常以身为周人,必当遵从周俗来教谕,认为为人只需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应该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但是,苏秦却生性跳脱、志存高远,因此,在家中常不受待见,甚至连父母、妻子都轻视他。
有一次,苏秦父亲过生日。他哥哥端了一大杯酒去祝寿,父亲高兴地赞叹道:“真是美酒,好甜啊!” 等到苏秦端了酒去祝寿,他父亲却骂道:“酒太坏,酸的!” 苏秦只好从哥哥那里借了一大杯酒去祝寿,他父亲仍然骂道:“酸酒!” 苏秦不服地申辩:“这是从大哥处借来的酒啊!” 父亲却说道:“你这倒楣的人,好东西经过你的手就坏了!”
终于,苏秦觉得自己不再适合在家中继续生活下去,为了施展抱负,毅然踏上了东行求学之路。
先至齐国,后入云梦山鬼谷门下,学习纵横之术,与张仪同习游说之学。
这位鬼谷先生实在了得,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而且精通数道。一是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是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是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苏秦在先生的精深教导之下,又伴之以自身的聪颖,很快便学有所成,遂下山游历。
十说秦王
苏秦学成下山,观之天下能成大事者必首当秦,于是,不远万里来到秦国,数次上书秦王,畅论连横帝王之术。
苏秦.jpg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而当时的秦国国君嬴驷虽然年轻,却也是心有大志、深谋远虑之人,刚一上位就处死其父遗臣商鞅,之后便比较忌讳游说之人,对于苏秦所说,心中虽然颇以为然,表面却漫不经心,一口回绝。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然而在秦王说完此话之后,苏秦却说: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于此,秦王是怎么也不会用他了,然而秦王却深知苏秦利害,便派人秘密监视他的动向。
归家苦学
苏秦多次游说秦王不得,钱财渐渐用尽,无以为继,衣服更是变得破烂不堪,心灰意懒之下,只能选择离开秦国,惭愧归家。
然而家中也不是什么好待的地方,在他归家之后,他的妻子不愿意帮他缝补衣服,嫂子不愿意帮他做饭,连父母都不愿意跟他说话。兄弟嫂妹还时常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只知道逞口舌之利,必然一事无成。苏秦只能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于是,便连夜翻出家中陈书,得太公阴符,奋发苦读。
苏秦苦学之时,可谓废寝忘食,常常头悬梁锥刺股以明志,提醒自己不要耽于睡觉。而他用锥子扎自己大腿的时候,常常让血流到脚上都不自知,使得家人都以为他疯了,也就听之任之了。
苏秦以锥刺股.jpg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一年多,有一天,苏秦突然想到,虽然秦王不愿意遵从我的连横之计称霸天下,但他依然是当世最强,我应有一计来制衡与他,想要制衡强秦就必然要联合各国势力,这才是相安之道。遂拍着脑袋大笑说:“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又毅然离开家乡开始了游说之路。
游说六国
纵观天下能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当属六国,即赵、魏、燕、韩、齐、楚。
苏秦想破脑袋悟出的合纵方略,就是联合这六国势力制衡秦国,使秦国不能一家独大,虽然听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分外困难。
苏秦.jpg苏秦首先来到的地方是赵国。当时赵国以赵肃侯为国君,他的弟弟赵成(奉阳君)是国相,赵肃侯命奉阳君接待苏秦,而奉阳君不喜欢苏秦,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苏秦只好离开赵国。
苏秦又去燕国游说,被晾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当时的燕国国君是燕文侯,苏秦刚一见到燕文侯就进言说:
“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侯听了深以为然,也不无担忧的说:
“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彊赵,南近齐,齐、赵彊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苏秦听后大喜,向文侯保证定能说服齐、赵加入合纵之列。于是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钱财,将他送到赵国。此时的赵国,奉阳君已死,苏秦游说已没有了这个阻碍,于是进言赵肃侯说:
“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贤君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君乃今复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
“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于民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也。愿君慎勿出于口。请别黑白,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韩、魏、中山皆可使致汤沐之奉,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候。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候贵戚,汤武之所以放弑而争也。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之所以为君愿也。
今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
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危;劫韩包围,则赵氏自操兵;据卫取卷,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秦甲渡河踰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岂揜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夫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要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赵王听完之后说:
“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这时候,周天子却赐了文武之胙给秦惠王,承认了他的地位。之后,惠王气势日盛,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魏国大将龙贾,夺取雕阴之地,而且想要向东用兵。苏秦害怕秦国进兵赵国,于是使计激怒同门师弟张仪,促使他入秦任职。
苏秦不得不加快合纵进程,于是来到韩国,进言韩宣王:
“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西面事秦,交臂而服,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大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听完之后勃然变色,按住剑仰天长叹说:
“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诏以赵王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至此,苏秦已说服燕、赵、韩三国。想到刚被秦国打败的魏国,可能比较容易说动,便快马加鞭赶至,进言魏襄王:
“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有淮颍、煮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然衡人怵王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魏,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恥之。
臣闻越王勾践战敝卒三千人,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制纣于牧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奋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比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子秦必割地以效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孰察之。
《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釐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一意,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秦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
魏王听完之后不曾迟疑,立即开口说道:
“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之后,苏秦乘胜追击,东至齐国,游说齐宣王:
“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偿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也。临菑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奉,臣窃为大王羞之。
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兵出而相当,不出十月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
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齐王说:
“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余教。今足下以赵王诏诏之,敬以国从。”
成功游说齐王之后,苏秦没有犹豫,立马转向西南,来到楚国。进言楚威王:
“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
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
臣闻治之其未乱也,为之其未有也。患后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蚤孰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故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楚王听完之后说:
“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至此,苏秦终于合六国势力,促成从亲,并被任命为从约长,手执六国相印,一呼而天下应,荣耀至极。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衣锦容归
苏秦在合成从亲,归赵途中,曾路过家乡雒阳。
此时的苏秦已非昨日可比,车骑辎重、诸侯使节众多,声势浩大。周显王听说之后吓得不轻,立马派人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亲身到三十里外郊外去迎接。当然,他的家人也在此列。
当苏秦的车驾到时,妻子都不敢拿正面看他,只敢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更是吓得像蛇一样匍匐在地上,伺候他进食,并再三跪拜谢罪。
苏秦见此就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嫂子哆哆嗦嗦的老实回答:“因为你如今地位变得尊贵,而且有钱有势了呀。”
苏秦只得感叹:“贫穷的时候连父母都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亲戚们纷纷敬畏至此,权势地位、荣华富贵,可真是个好东西呀!” 于是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和朋友。
反间身死
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后来,秦国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和它们联合攻打赵国,打算破坏合纵联盟。齐、魏攻打赵国,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害怕,便请求出使燕国,发誓一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秦惠王将公主嫁给燕国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为燕易王。
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被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苏秦。但是苏秦觉得事情有异,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暗中操作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了。于是,苏秦假装得罪燕王而逃到齐国,得到了齐宣王的重用,并任命他为客卿。
等到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觉得时机成熟,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但是,不料燕国此时徒生大变,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燕国元气大伤。
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湣王派人捉拿凶手,但是没有抓到。在苏秦将死之时,进言献策湣王,让湣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湣王照计行事,真的抓住并诛杀了凶手。
苏秦被车裂前夕.png苏秦死后,他为燕国死间齐国的大量事实也被泄露了出来,天下人始知其用心。
苏秦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有失意受辱,亦有得意尽欢。生时舌灿莲花,难得领六国相印,智计千里,死时身裂闹市,只能随五马奔腾,遗世万年。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说处,乱山秋尽有寒云。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刘向《战国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
刘向《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寒川子《战国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