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0块选的这堂课说起

2016-08-22  本文已影响27人  贫民理生活

01

起初,有心想再写一篇买房文章,但5000块选的这堂课,彻彻底底的让我把主题给改了。先来说个事儿:

A:都晚上七点多了,还给同事打电话,修改这个文件,大家都下班了。

B:我们同事都这样的,晚上一定会带电脑回家的,你要求一声,就会及时更改,都是为了工作呀。

A:你们同事真好,要我的同事一定会回馈说,不好意思,我电脑没带或现在不方便或者现在下班了,明天再改。

(A在大型外企干活,B在私营小公司干活。)

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工作环境不一样,遇到的企业文化也不一样,办事效率也不一样。

02

很有幸现在加入的公司是大型外资企业,公司报名每年一次的培训,有领导力,沟通能力,谈判技巧,时间管理,PPT制作等等培训的课程,中文培训课程大概3000块,外文培训5000块左右。很多同事选择PPT制作的课程,回来给到的反馈是,那老师是打酱油的,浪费钱浪费时间。

我选择的是5000块的中级沟通能力的课程,原因有:A 技术性的课程一两天是没什么效果的; B 自己英文还不错,可以handle下来; C 去听这些课的同事,英文也不错,有共同语言; D 曾经混迹于培训行业,外籍友人无论态度还是课程质量都稍微高些。

上课当天,我迟到了。但桌面上已经整齐摆放好三张A4纸,一本英文原版书,一本笔记本(实则上课用的PPT英文版),一本精华小课本,和一个小型沙滩球。其中一张空白A4纸被要求三折,并写上自己的名字,一切安排的井然有序。

课堂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互动特别好。老师来自于美国的一个小镇,根据我对这类公司培训师的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挑战过很多不同的岗位,Dan是一位年近60的老头儿,高大浑圆的身材,但却表情丰富,十分可爱,准时上课,准时下课,决不浪费一分钟。

因为第二天临时有会议需要参加,所以提前请过一个半小时的假,没想到他会临时改变课程安排,算好互动时间。当我以为他会是一个外向型老头时,中午却看到他独自一人吃饭,课间话并不多。

课后闲聊时,果不其然,他当过新闻工作者,摄影师,记者等等,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发现要去做某一件事情,于是成为了现在的培训师。当问及为何选择培训师这个需要外向型的人的职位时,他告诉我说,因为那是工作,在工作中我必须外向,但在生活中,我是一个特别安静的人。工作与生活分得如此清楚。

03

无可厚非,西方人在讲理论知识时,擅长由浅入深。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对于这个道理,他们往往通过一个小小沙滩球,就可以把其说通透。除此之外,从捧起课本的那一刻起,我想到的是当下人们常常讨论到的“工匠精神”。Dan今天会在中国讲课,明天可能在欧洲讲课,后天可能在美洲讲课,同样一次课,他也许要讲上百次。

我曾是一名成人英语教师,从教师的角度,不难看出Dan在上课前已经对我公司的文化作过深入了解,如此娴熟的讲课技巧以及课程安排是用心设计过的,这堂课讲了不下百次,依旧用心,除了“工匠精神”我想不到第二个词来修饰形容。

于是我想到了公众号的运营,加我微信的学员有上百个,他们都对英文感兴趣,但起初加我公众号的只有20个,本以为是宣传力度不够,于是天天发朋友圈普及,在各大平台吆喝我开公众号了,希望能增粉,可实际效果不大。于是我换了种方法,与其费心费力在五花八门的平台上发信息告知,还不如一心一意把公众号做精做细,仅仅一周的时间,订阅用户已经增加到40个,全部是加我微信的学员。

我并没有想过要增粉,而是想着如何使现有订阅公众号中的粉丝变现,于是我开设网课,一心一意用心写软文,没想到真的有学员找我上课,从以前的一名到现在的几名学员,也许人数还会括大,但对一件事情产生的执着“工匠精神”不能丢。

从其他行业的朋友那得知一个名词,叫作“刷流量”,一开始不知所云,后来明白,不就是挖掘新客户吗?仔细想想,是开辟新的市场难?还是维护利用已有的资源难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