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孩子行为的四把钥匙
最近同事抱怨,小孩上课太不乖了。教育无果,提高音量无果,最后只能召唤家长进来,要求回家好好做规矩。末了,她无奈地问我们,我是不是很无能。没想到,一句话激起大家的认同,现在的小孩真是不好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的处理大多就是说教讲道理:苦口婆心版,严声厉教版,激情澎湃版,有时加上一些奖惩。如果通通无效,最后的王牌就是叫家长。
但是,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吗?
每个行为不当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的不当行为其实都在给我们传递信息。如果我们通过行为看到了他们的需求,就可以按需满足,不再无奈地只能打出三张旧牌:说教、奖惩和叫家长。
孩子是很好的感受者,但不是很好的诠释者。冰山理论告诉我们,行为只是表现,而冰山下面的动机才是造成行为的根本原因。
如何判断孩子们行为背后的需求,衡量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感觉。不同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不能对行为进行一刀切,我们要用心感受,分析他们行为所带给我们的信息。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以及背后的目的。
第一类的孩子会给我们心烦、着急甚至恼怒的感觉。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那孩子想要的是获得关注。他们希望别人为他服务,或者得到特殊的关注。他们会觉得只有别人关注自己或者围绕自己转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所以他们行为想要表达的是:注意我,让我参与并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适当参与教学活动中,比如让他们帮忙收集作业,鼓励发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获得关注,比如完成任务后给予积极评价,进行行为上的正强化。平时多注意他们的细节,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多提及他们的细节变化,通过语言也可以传达我们的关注。
第二类孩子的行为容易激怒我们,让我们有一种被挑战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往往是想寻求权利,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适当放权给他,引导他把权力运用在有利的地方,充分发挥他的领导才能。比如让他负责课堂纪律或者收集作业等,当他完成好之后,可以提出表扬强化他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传达的信息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当然不能一味地放任,容易失控。我们也可以提供有限的选择,比如询问你是想现在收集作业还是课间收集作业,但由你决定选择哪一种。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纪律和流程,也给了他们决定的权利。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提出需要帮助的请求。比如问问他们,你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主意吗?让他们更加地积极主动。
第三类行为会让感受到失望,受伤以及难以置信,这往往就是孩子的一种报复行为。他们的行为信息是我很伤心,请认可我的感受。针对这样的行为,我们可以选择做一名倾听者,用和善尊重的语气问问他们:你好像今天过得很糟糕,可以和我说一下吗?如果在孩子言语行为上有不恰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这样的行为(言语)让我感觉很难过,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带给自己的后果。
第四类的孩子会呈现出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会让我们有无奈、绝望以及无能为力的感觉。他们相信自己无法成功,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信息是我放弃了,别管我。针对这类孩子要避免的就是一再地惩罚和责骂,这会让他们更加畏惧和退缩。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对于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提出表扬,以增强他们的信息。在遇到很难的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题目拆解开,降低难度,鼓励他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告诉他错误是很正常的。完成之后可以及时肯定他,经过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以此来增加他们的信心。
由于孩子的语言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我们只能借用行为入手,来仔细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耐心温暖的倾听,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链接,这是我们在干预行为之前的必要条件。
当我们掌握了这四把金钥匙,就可以破解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密码,以了解孩子们的深层需求,而不是只是以往的老三套。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需要,提供他们所需的养分,这就是一名园丁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