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几种常用对格运用

2021-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田心木目心

    《联律通则》中所列举的传统属对格式,主要是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相对于基本规则而言,传统对格则是属于更为高级、繁杂的范畴,许多内容涉及楹联修辞学。在掌握了基本规则之后,再学会传统对格,楹联创作、赏析就可以渐渐进入佳境了。

1、叠语对

    “叠语”,是指同样词语,在句际间(包括单句联上下联,以及多句联分句之间)重复使用、两两对举的修辞法。由于楹联的对仗中严格禁止不规则的同字相对,故上下联之间只存在如“之”、“其”、“而”等虚字在极少数情况下的同位相对;应用较多的情况是在句内自对中,含重字自对的情况均为叠语对。使用叠语修辞法,把重要的词语及其所表述的重要的事物或观念,一再反复出现,可以取得表达或呼应的效果,更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富有联语的节奏美。

题浙江杭州岳飞庙墓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喻长霖)

上联:有汉一人:指三国蜀汉大将关羽。 有宋一人:指南宋抗金元帅岳飞。 清风:清正的风节。喻品德高尚之士。 关岳:一语双关,既指关隘、山岳,亦喻指关羽和岳飞。并--共存。 上联把关羽、岳飞并列,突出他俩的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品格。

下联: 绝代:空前绝后、冠出当代之意。 毅魄:坚定的精神。

下联指出杀害奇才岳飞是桩奇冤,岳飞如太阳星星一样会高悬晴空。

上联两个“有”字,下联两个“奇”字,称首叠;只叠一个字,称一叠。

“一人”两字、下联“绝代”两字重复,称尾叠;叠了两个字,称二叠。

2、嵌字对

      嵌字联是指将几个特定的字(如人名﹑地名等)依次嵌在上下联中相同的位置上,能发生意变,能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嵌字组句时必须符合上下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律和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或相对等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嵌好字的作品,在形式上必须是一副完整的对联。

题浙江杭州曲园联:     

曲径通幽处,

园林无俗情。(王闿运)

曲径通幽处,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颔联。

原诗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首诗描写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园林无俗情:园林雅致,俗情--世俗的情感,指那些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无俗情:没有那些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这副对联嵌的是“曲园”二字。

“嵌字”,是指将人名、地名、干支、事物等,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某些位置上去,进而构成一个新词,使之产生新的语义或情趣。不同于诗钟嵌字是将两个意思不相干的字(一仄一平)分别嵌入上下联,位置不同称谓也不同(诗钟七唱是最典型的)。

嵌字联注意问题:

A、字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曲园—园曲、慈善-善慈

B、嵌字位排布或首或尾相对,符合平仄(诗钟另有嵌字格)。

C、意境与所嵌名词相和谐,避免生楔硬嵌。

3、衔字对

      是指联语中一个字衔接着一个相同的字,以增强语意的节奏感及其情趣。

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叶征)

此联上联“山”字相衔,下联“地”字相衔,同时,“水抱山”“山抱水”构成了回文形式,“人传地”“地传人”也构成回文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衔字对与叠语对(有人也叫叠字对)的区别:衔字修辞法,是把两个分句紧密地缩合成一句,诵读时要在两个字之间稍作停顿,环水抱山/山抱水;不能把山山两字当成叠音词连读。面面有情的面面,心心相印的心心,是叠字,读起来,要一气呵成,不能断开。

4、借对

      借对,修辞中对仗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借对分为两种:借音、借义。

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

残春红药在,

终日子规啼。

以红对子(谐紫)。

俯仰六十载,

山城八迁居。

以十对迁(谐千)。

5、谐音对

      谐音对联就是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莲子心中苦,(怜)

梨儿腹内酸。(离)——金圣叹的“临终要事”

“莲--怜”,“梨--离”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莲--怜”,“梨--离”

作者金圣叹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祝允明《猥谈》:陈洽八岁时父子应对。

据说陈洽八岁时,有一次和他父亲沿江散步,只见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陈父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及帆快”。仓促间,陈洽难以为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吹箫(牧童一般是吹笛的吧),那萧声,曲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智窍,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陈洽父亲满意地夸奖儿子道:“这小子真行!”

这副对联含了四个历史人物:橹速—鲁肃、帆快—樊哙、笛清--狄青、箫和--萧何。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一心腹,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是一位名垂千古、能征惯战、智勇双全、武功盖世、骁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大汉名将。封舞阳侯,谥武侯。

狄青:宋大将。多次战争中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萧何:汉王刘邦的丞相。

有一个很著名的楹联故事。明朝,李贤赏识程敏政之才华,欲招为婿,于是即兴出句,以试其才智:因荷(何)而得藕(偶)?

此句既符合实际--有荷方有藕;又谐音“因何得偶”之意,可谓非常巧妙。程敏政对出下联:有杏(幸)不需梅(媒)。

此句亦运用谐音手法,含蓄地回答了李贤的问题:很幸运,无须媒人介绍,愿做女婿。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联“荷”“藕”均为草字头的字,下联“杏”“梅”均为木字旁的字。谐音同旁,令联语妙趣横生。

6、联绵对

      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

联绵词包括(1)双声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慷慨”。(2)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窈窕”。(3)非双声非叠韵的,如“妯娌、玛瑙”。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

题缅甸仰光孤屿园居联:     

芳草密粘天,缥缈楼台开画本;

轻鸥闲傲我,苍茫烟水足菰蒲。(邱菽园)

孤屿园居:在缅甸仰光。 粘天: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洞庭漫汗,粘天无壁。”粘,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在这里有“连天”的意思。 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 画本:绘画的范本。宋·陆游《舟中作》诗:“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苍茫:旷远无边。 菰蒲:茭白和香蒲。这里借指孤屿园。联语描绘孤屿园的美丽景色,突现清远的画境,悠闲的心境,表现怡然自乐的感情。

联绵词不能分割、不可单用。如:白雪皑皑、歌声婉转。联绵词双声如鸳鸯、玲珑;叠韵如烂漫、缥缈;非双声叠韵如葡萄、玻璃,有的还同属一个偏旁,如逍遥、磅礴。在对联创作中,联绵词必须与联绵词相对,其词性相同尤佳,但也允许词性不同。第二选择是连绵对并列,如沧桑对风雨。

7、互成对

      互成对,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

题白鹿洞书院联: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朱熹)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朱熹讲学的学堂。

上联以日月作喻,将炽热发光的太阳和洁白明亮的月亮喻为天地的两只清澈的眼睛,时刻注视人们的言行。因此,做人要坦荡,光明磊落。

下联所指的圣贤,指品德高尚的人,经书诗文则是圣哲先贤智慧的结晶。联语劝导人们只有善读万卷诗书,才能领悟圣贤之心,净化人们的心灵,达到圣贤所期望的境界。

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天==地 诗==书 日==月 圣==贤 成对的单个字放到一起,在句中就叫互成对,说白了就是并列短语。

8、交股对

    “交股”,是指上下联中的两对词语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交错互对。交股对法,刻意避开整齐、均衡、雷同的词语形式,使上下联词语别异,形式参差,错落有致,产生活泼多变的优美辞面。

《晚春》诗之首联:

春残叶密花枝少,

睡起茶多酒盏疏。(王安石)

《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中之句: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鬟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

天地无边阔,

九州日月长。

池花春映日,

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

忍教霜重堆成鬓

大抵心寒不是秋(村夫)

交股对看起来挺花哨的,其实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交股!如:

忍教霜重堆成鬓,

莫让秋寒冷了心。

9、转品对

      转品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描写句子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转品是实现平常词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词类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即为转品修辞之成功范例。“绿”原本是形容颜色,其词性为形容词,诗句中转变作动词使用。据说王安石当时写这句诗时,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寻常意义的动词,最后才在一闪念间,想到这个“绿”字,果然效果非同凡响,成为千古之一绝。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名--动

上联,解: 脱下,解衣:脱下衣服。衣(yì)我:给我穿。推:让。推食:推让食物。食(sì)我:给我吃。上联: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下联: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后面一联,春风:和煦的春风。 风( fèng)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夏雨:夏天的雨。雨(yù)人:下雨,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村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面的例子中蓝色字体都是名词活用成了动词。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

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声律启蒙》六鱼3

舟人和隐者,当是人生两大境界吧。

骇(因波浪拍船)--使人感到非常震惊。舟人:船夫。水宿:栖息于水,船家。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骇舟人之水宿,这个之,背后的故事,是船家在波浪中奋进,让翻滚的波涛化作不竭的动力,渔歌泛起,满载而归。

乐(因峰峦绕舍)使人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而乐。隐者必是见识广博,气宇浩然的仙者。山居:隐者之所居。我们看看上下联的关联:先有舟人的激流勇进,无所畏惧,以恒心与毅力战胜艰险,方能有隐者的广博浩然。

使之骇、使之乐。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乐,乐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活用成动词,一种叫使动用法,一种叫意动用法,

使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内容比较多,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先不展开讲了,以后碰到具体的例子的时候再做具体分析。

10、当句对

      “当句对”,也叫自对,是一种常见对偶形式,在对联中多见。顾名思义,就是句中自相对。长联中此类现象最多。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福地,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杭州灵隐寺联·江庸

(白傅留诗,苏公判牍;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上下相对吗?因自对是两个单位相对,不计上下句中单个词相对,用领字:最难忘,莫虚负,就可以了。

注意:当句对是两个句子相对,常常在多分句联中运用;互成对是一对同、反义词并列,短联中可以运用。

【注释】

(1)白傅留诗:白傅,即白居易(772-846),是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后迁居下邳(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晚年曾任太子少傅,故称白傅。白傅留诗,是指白居易在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时,对灵隐寺风景十分赞赏,常与韬光禅师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 

(2)苏公判牍(dú):苏公,即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人。嘉祐进士,历神宗、哲宗两朝,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判,评判,处理。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世称公文为文牍。苏公判牍,是指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常在灵隐寺、冷泉等地处理公务。 

(3)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是宋代柳永《望海潮》词:“重湖叠巘(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倒装运用。桂子,即桂花。三秋,指秋季,亦指阴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江庸:原上海文史馆馆长。他到杭州灵隐寺玩赏时,题写此联。 

(5)灵隐寺: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始建,明重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1958年重修大雄宝殿。寺前有飞来峰、冷泉、龙泓洞等胜景,高崖深穴,有宋元石刻佛像,为西湖游览胜地。

【鉴赏】这是一副名胜古迹联,楹联的作者江庸先生在金秋九月来到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游览了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的灵隐寺。他见古寺面对飞来峰,背靠北高岩,岩深壁立,景色奇绝,寺中天王殿、大雄宝殿气势雄伟,肃寂庄严,游人不断,香火不绝,触景生情,不觉思潮滚滚,浮想联翩,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借联抒怀,吊古颂今,赞誉古寺为湖山增色,历代文豪之游踪墨迹,使古迹生辉。他为自己能亲来观赏这千年福地,结此善缘,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用自己的感受告诉人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不但江山如此多娇,而且人杰地灵,才人辈出,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要人们不要忘记像白居易、苏轼这样的历代名贤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告诫人们,面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的大好河山,莫虚度光阴,要为建设文明昌盛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这副对联的突出特点是联想丰富,借古颂今。上联的“白傅留诗,苏公判牍(dú)”是两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作者在这里将白居易这个唐代大诗人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同灵隐寺韬光禅师交往,题诗作对,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的佳话,誉之为“白傅留诗”。把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大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佛印大师交厚,常在灵隐寺、冷泉等地处理公务的故事,赞之为“苏公判牍”。这种把历史佳话同古刹胜迹巧妙结合的艺术技巧,使楹联别开生面,内容不落俗套,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既赞美了千古胜迹,壮丽河山,又颂扬了宏扬民族文化的历代文豪。令人读之,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意往神驰,倍增游兴。

这副对联的另一个特点,是灵活运用了集句联的艺术手法描写西湖风景。如下联的“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是将宋代柳永《望海潮》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倒装运用。楹联虽未直接描写西湖的景色,但这里已把十里荷花与湖光相辉映,九月桂花遍地飘香的动人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将人引入一个清幽别致、风景如画的仙境中,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另外,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子飘香而圣洁,在这里用“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与千年佛地灵隐寺相衬托,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巧妙运用,可谓构思奇巧,恰到好处,怪不得此联至今仍能悬挂于千年名胜灵隐寺之中。

这副对联,虽属一般的正对,但对仗工整,平仄入律,寓意深刻,同词贴切,而且又是楹联中难度较大的事对。古人云:“言对为易,事对为难。”江庸先生在此用“古迹重湖山”对“胜缘结香火”,“历数名贤”对“来游福地”,“白傅留诗,苏公判牍”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不仅以事相对,且用历史典故相对,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尤其是一个“最难忘”对一个“莫虚负”,对得巧夺天工,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关键之处,对全联起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上联的“最难忘”,包含了江庸先生对白、苏二贤的无限崇敬的心情,下联的“莫虚负”,表达了江庸先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依恋之情和不负良景、努力进取的精神。这种将感情赋予客观事物的移情手法,真切感人,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是现代楹联中难得的佳作。

11、鼎足对和三柱联

      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鼎足对起源于汉代民谣,大量出现在元代散曲里。如马致远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类似的例子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歌咏宫苑风光的:

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

三柱联:

以三联语组合而成,能够充分客观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型对联艺术形式。三柱联有两种形式:一上联两下联(姑且简称为一上二下);两上联一下联(二上一下)。

传统对联只有上下两联,大户人家的房子大,有的门口有三个柱子,于是出现了“三柱联”。

在2004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上,吉林李俊和送评的题吉林雾凇节三柱联获得金奖。内容如下:

云开画境,松水四围翡翠天。(下联,挂左柱)

烟锁江城,银花万树琅玕雨;(上联,挂中柱)

风环瑶海,柳浪千重锦绣春。(下联,挂右柱)

鼎足对与三柱联有什么不同之处:“鼎足对”跟现在的三柱联是既相似、又有联系,但却又不相同的两个类。“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 鼎足对只出现在词曲作品中,不是用来张贴的;三柱联跟鼎足对形式上是基本相同的,但它是为张贴而创作的。这是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

12、流水对(前已述)

13、扇面对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又叫“隔句对”,也就是两联之间相对,非常罕见。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多见于诗赋。

月映茱萸锦,艳起桃花颊;

风发蒲桃绣,香生云母帖。

1、3句相对;2、4相对。

翠苑翠丛外,单蜂拾蕊归;

芳园芳树里,双燕历花飞。

1、3句相对;2、4相对。

《滕王阁序》: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3句相对;2、4相对。

14、同类对

白片落梅浮涧水,

黄梢新柳出城墙。

白、黄,颜色相对。梅、柳,植物相对。

嫩柳描眉黛,

夭桃秀脸庞。

柳、桃,植物。眉、脸,人体部位。描写春景,同在一个画面中。

15、异类对

白片落梅浮涧水,

娇翎翔鹤过岩松。

白,颜色;娇,形容一种状态。梅,植物;鹤,飞禽类。都不同类,但梅与鹤都是文人墨客喜爱之物,上下两联描写的同在一个画面中。

嫩柳描眉黛,

黄莺练嗓音。

柳,植物;莺,鸟类。上下两联描写的都是春景,一个画面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