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
【作者蒋华】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凛冽的寒风刮着,天气寒冷。今晚是除夕之夜。戚惠玲坐在大门下的木墩上,望着飞舞的雪花,思绪万千。按照规矩,她的二个儿子应该把她接到家里吃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不稀奇吧,然而没有。
她有二个儿子,老大乳名黄牛,大名黄来金。老二乳名水牛,大名黄来银。她晓得黄牛生性老实,是出名的妻管严,只当五块钱的家。平时除了侍弄二亩地外,就是到建筑工地去干泥瓦匠,挣来的钱留下五块,然后全部上交。尽管如此,黄牛的老婆还骂他是窝囊废,没出息。他们二个从结婚到现在,老婆一直喊他的乳名。黄牛好歹也是成年人,张口就是“黄牛!黄牛!”的真难听,被喊急眼了,他冲着老婆发威:“我是黄牛,你就是黄母牛!”他的老婆哈哈大笑,傻蛋!老婆拿你开心呢。令黄牛满意的是,他老婆长得俊,全村数一数二的,这是黄牛引以为傲的地方。村上的人都说他老婆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他也不知道老婆眼花了能看上他,这或者就是命吧!黄牛的老婆从来没叫过他妈一声娘,过年的时候哪能想到婆婆?
老二水牛,大名黄来银,是村上的一个小学老师。对于这个乳名,他对自己的父亲非常不满,怎么起这样一个不雅的名字?大名叫黄来银还凑乎。
戚惠玲的大儿媳妇不孝是人皆共知,大二媳的孩子她从小照管到上小学,她才放手,有时候还给大儿媳妇家干农活,大儿媳妇认为是应该的。二儿媳妇打算也把孩子交给她带,仔细一考虑,一个乡下老太太,没有文化,别把孩子带坏了,不放心她带。其实,她还是乐意带孩子,有谁不喜欢自己的孙子呢?二儿媳妇不让她带孩子,反咬一口,对他的丈夫黄来银说,你娘不乐意给我带孩子,我也不养她的老,让她大儿媳妇养她吧。说白了,儿媳妇内心看不起婆婆。黄来银听了没有和媳妇斗嘴,他心里有数,表面上没有发作。
戚惠玲的丈夫不到五十就去世了,他把二个儿子拉扯成人不容易,长大他们各自成了家。儿媳妇不孝,还拐儿子们不孝,让她感到伤心,这就促使她有改嫁的念头。于是,他找了一个邻村的老头,老头对她疼爱有加,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老头去世了。无奈之举,她又回到自己的家。二个儿媳妇对她的改嫁嗤之以鼻,二个儿子也非常不满,认为丢人。后来,二个儿子想开了,觉得母亲一辈子不容易,老年更需要有个伴,没感到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戚惠玲有二间旧瓦房,一间厨屋,一个低矮的院墙。她所在的村子很大,而她住在村子的最后边。她坐在大门下的木墩上望着雪花发呆,胡思乱想,她想到了老伴,心里五味杂陈。天已经黑下来,她起身准备回屋睡觉。“娘!我来看你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她转身一看是黄来金。“你怎么来了?不在家里吃年夜饭?”她问。“娘,我来陪你吃年夜饭。”来金说着,“进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娘俩进了屋,原来来金左手拎着一个提兜,右手拎着一条大鲤鱼。来金说:“娘!这是我给你买的四喜丸子,这是你喜欢吃的鱼,野生的。这都是我提前订好的,今天才取来。”“你媳妇她知道不?”,“我撒了个谎,她也没多问,她和儿子在家看电视呢。娘,我立马炖鱼,把四喜丸子热一下,咱娘俩就吃。还有这个,你拿着。”来金从衣兜里掏出一小沓钞票,都是五块钱,二十张,上面用一个皮筋绑着,塞到娘的手里,她娘感到一股暖流涌上了身。“娘!我看你来了!”又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戚惠玲抬头一看,是老二黄来银来了,手里拎着东西。老二看到来金,叫一声:“哥,你什么时候到的?”,“刚到,陪咱娘吃顿年夜饭。你来了,正好一块。”来金说。“好嘞!”来银说:“娘,我给你买了二只烧鸡,这一包是我专门委托别人给你包的牛肉水饺。还有这个!”来银从口袋里掏出二张红票子塞到他娘手里。戚惠玲看着儿子,笑了。
“哥,你去烧火,下水饺。你带的鱼先挂起来,让咱娘改天再吃。把四喜丸子热一下,把烧鸡撕开。娘,你去剥蒜,弄算泥。咱们一起动手,陪咱娘吃年夜饭。”来银说。“你到这里来,媳妇知道吗?”他娘问。“知道。我平时惯着她,关键的时候,他听我的,我是老师,有工资。不是看她长得好看,我还不娶她呢?是他看上我,找别人说的媒,你忘啦!”来银自信满满的说。
戚惠玲心里高兴,三个人忙乎一阵,饺子,丸子,烧鸡蒜泥上了桌。来金说:“娘,儿子是娘身上掉的肉,骨子里亲。儿媳妇你没生她养她,没有什么感情,关键是相处。好儿不如好媳妇。为了家里和睦,做儿子的要灵活,该瞒着的要瞒,免闲气生。娘,你说是吧!来多吃点 ”来金把鸡腿放在娘的碗里。“是的,哥说的是。娘拉扯我们不容易,媳妇不给亲,我们给亲,有什么难处,有什么话给我俩说。”来银说。戚惠玲满意的看着儿子。年夜饭不是很丰盛,她感觉吃得挺开心。
吃完后,弟兄二个收拾干净,坐在娘的身边说一阵知心话。二个儿子临走时嘱咐她保重身体,凡事想开。他们答应会经常来看她。戚惠玲望着儿子们走远了,她才回屋。在这个冰雪的晚上,她不仅没感到寒冷,反而觉得心里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