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拖延症!可能是你不懂“知行合一”

2022-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吾奈

你是不是在每一次列完计划之后,信誓旦旦地觉得这一次一定可以完成计划,从而实现自己自律的人生,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个自律的人,比如,疯狂减脂20斤、完成复习计划、一个月读五本书等。但是不到三天,你又开始了“躺平”,继续过着“没羞没臊”的生活,而计划一拖再拖,你总觉得明天开始复习也不晚,明天开始减肥也不晚,到最后只能是逼着自己熬夜复习完整个学期的知识、半年之后你也没开始减肥。自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很多这种行为被冠以“拖延症”的美名,有的是早期、有的已经没救。那么创造问题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问题的解决。现在市面上的出现很多治愈拖延症的“良方”,看着效果不错,但是有拖延症的自己试完之后,发现几天后还是老样子,看着自己的拖延症一次又一次地“复发”,无可奈何之间选择绝望地躺平,于是生活继续,摆烂持续进行。

那为什么拖延症总是治不好还反反复复?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明白了,如果你有毅力能按照网上或者书上的“良方”好好执行,那平时的任务你也不可能拖到最后才去完成。

我们开始回顾,你整个拖延症的过程。就拿复习期末考试来讲,开始时间充足,复习完绰绰有余,但是你开始整理书桌,整理完发现地板应该拖一下,拖完地板发现书架也应该整理,其实你真实的想法是:我宁愿拖地板、整理书架我都不愿意看那些该死的知识点,要不是避免考砸,父母批评,谁会看那些无聊乏味的课本!

你会不承认以上的想法,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不会这样想。有时候只要你想骗过自己,大脑会想办法瞒天过海,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上学考出好成绩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也是父母的要求,身边的每个人都在遵守,而你也没想过为什么要学习和考试,你更多地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享受其中。

当你不是真的想做这件事的时候,反而它带给你的是无奈被迫地去做,那么你的行为就是不做,你的想法是因为是他人的要求和规定必须完成,但是我自己不喜欢。于是你压迫自己,逼自己,觉得这样逼自己完成就可以变成自律的“好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完成不了任务,并且煎熬。最终真实想法和行为是不会骗人的。

那么拖延症如何体现王阳明的心学中的知行合一的呢?在《传习录》中记载了王阳明与学生徐爱的对话:

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知性一体,一念便是一行。

通过现代心理学知识可以解释为:潜意识与行为是一致的。然而潜意识里的内容却不是我们平常能意识到,但是却时时刻刻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比如每天穿鞋子,有人偏好先穿左边,那他平时的行为就是先穿左脚;比如有的人喜欢建筑设计,那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时常关注不同的建筑构造与特色,没有人下命令要求他们时刻注意周围的建筑,但是他们发自内心喜欢,他们的潜意识就会“动念”,而之后实施行为,而行为又会强化潜意识生成这样的想法:“我很喜欢建筑设计,因为我看了很多不同特色的建筑设计。”

《大学》中,有“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它指的是你闻到臭味就会厌恶,看到漂亮的就会喜欢,这样的想法已经形成,行为也已经得到表现。如果你非要闻臭味,那你的潜意识会本能地反抗这种“不一”的行为,而你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很痛苦。

那么回到拖延症本身,拖延症就是“知行不一”,但是又因为是外界要求,必须去做,从而这种“矛盾”会产生纠结的痛苦,进而形成煎熬。

那怎么改善拖延症?首先很多方法其实对拖延症患者是没多大用处的,因为他们如果可以执行那么也不必煎熬。

对于治愈拖延症的建议只能是先去明白自己为什么拖延?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让大脑再自我欺骗,这一点很重要,自己清醒比什么“良药”都有用。之后的拖延症的改善措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系统的方式,比如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最后拖延症不是不能被治愈,而是在于自己能不能在外界的帮助下自愈,这种发自内心的驱力会让你不再煎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