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事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木人生

红事是农村迎娶结婚喜庆的代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内容。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日,他乡遇故知。这结婚迎娶是其中之一,必是人生大事。

介绍对象时是需要门当户对,互报生辰,大相相合。《左传》中有语:“男女同姓,其生不繁。”意思是说,同一姓氏的男女结婚,他们的后代不会繁茂。这话在古代人口较少时,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封闭乡村,同姓氏族,人数较少,枝蔓相连,难免血缘关系相近,容易形成近亲结婚,必然不利于人类繁衍。在古代常有姑表、姨表亲,说是亲上加亲,其实是典型的近亲结婚,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现在我们本地有个习惯,本姓氏族五服之内不通婚。这仅是属姓方面的问题。老百姓所说:“金瓜配银瓜,西葫芦配倭瓜”,纯属长相之说,没有利害冲突。人对眉眼,狗对毛辫,就是这个道理。重要的是由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生辰八字推算的属相相配相克,才是民间婚配大忌。民间有“辰龙不给兔作伴,猛虎见蛇如刀斩,鸡狗不合,一条坑上不卧两盘龙,龙虎相斗必有一伤”之说。还有所谓明犯、暗犯之忌。明犯是:正蛇二鼠三月牛,四猴五兔六狗愁,七猪八马九牛头,十月虎沿山走,十一月鸡上架愁,十二月老龙不抬头。暗犯为:正腊龙鼠猴,二八猪羊兔,三九鸡蛇(chan)牛,四七虎马狗。另外用四个手指,以及外关节,分别指代十二属相,通过大拇指的恰算,交叉对应的属煞,上下对应的属克,以此来算相冲(克)、相煞(凶)。在村里听老一辈说过谁谁明犯,鸡飞狗跳,谁谁暗犯家破人亡,让我们听得毛骨悚然半信半疑。这使我感到,属相问题不完全属于迷信,还是尽量规避为好。

在过去传统婚事中是要经过订婚、礼请才能谈到婚嫁的。送一份礼在农村过去是:240元块钱,一坨棉花心,一对福气锞(两块上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还有裙钱(为女方祖母和外祖母的寿裙,每件作价20元)等。棉花中要放石头、石榴、苹果等信物,象征爱情实在,生子、结果。一般家庭是半份礼。那是一个工资在几十年都不动情况下的基本彩礼。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早已今非昔比,彩礼坐着过山车,飙升飞快。8万10万是底线,上不封顶,让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在我们乡村早些年还兴娃娃亲,在孩子几岁时就由父母做主给儿女订婚,每年彩礼不断,劳心费神,逢年过节互有走动,红白喜事相互行事,名曰越走越亲。事实上这是两家大人的一厢情愿,两家孩子如何还有很大的变数。

婚礼前一天晚上,主人是要迎神子的,在唢呐乐人的带领下,本家兄弟小辈一大家子,前去恭迎祖先。神子是放在本家祠堂里的列祖列宗,他们一年四季住在空旷寂寞的祠堂里,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看望,只有在逢年过节,才把品尝到供奉祭拜的烟火味儿。小辈婚庆时,把他们请到家里,安在正房屋外,挂在墙上,看人世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牌位前供奉着各种瓜果、桃酥、油食,香火不断。这人间烟火味,偎贴着列祖列宗的心啊!一个人,一个家庭,要知道他来自哪里,根系所在,辈份大小,他将走向何方。这是一种道德价值判断,是一种心灵归属诉求。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水流万里总有源,树高万丈总有根。

婚礼当日,迎亲队伍一路高歌,鞭炮长鸣,“双响”嘹亮,震撼整个村镇。因此,迎亲队伍一旦进村,过事的院里就能听到,于是各个角色各就各位,一位手拿干草的男子恭立在门前,他的任务是新娘下轿时点燃鞭炮,引燃草把。这个草把一般用新谷杆绑成,围着新人左转三匝,右转三匝,驱走凶神恶煞,祈求各路神仙保佑新人吉祥、平安、富贵。在过去,这个驱鬼弄神的是一位口才极好的笑话王,不仅口才要好,肚里还要有货,插浑打科,说笑逗唱,把围观的群众逗得乐不可支。如“草把一点,各位闪远,火花溅上你的脸,我可不管”,听起来韵味无穷,很是受用。

门前放着两把谷杆娃娃,用红布包头,门两边用红绳封门,门口立着两位迎姑嫂,任务是迎接新娘、撒五谷,五谷盘里装着小麦、谷子、高粱、黍子、玉稻黍五样谷物。这两个平辈嫂嫂是要选长得周正俊俏,为人正派,做事谨慎,有男人、没怀孕、不戴孝的小媳妇。这是一种人头前的荣耀,也是在街坊邻居前露脸的时刻,因此迎姑嫂总是打扮一新,依着得体,让人啧啧称赞。

婚礼当天,吃席安桌很有讲究。娘家席、舅家席、姑家席是最最持重的亲戚,一定要慎之又慎。亲家、舅舅、姑父坐在正位上,理事的、跑堂的,问寒嘘暖高接远送,只怕有所闪失,惹得新媳妇不太高兴,给婆家拉个驴脸。这种意外很棘手,问题很严重。严重到亲家翻脸不认人,老舅拉上新媳妇回。

      红事是喜事,一定要吃喜宴的,这喜宴一定要大吃大喝的,名曰:八个盘子十个碗,有钱没钱是不能掉面子的。因此婚期一旦敲定,就需要订厨子、备菜,确定婚宴饭菜桌数、等次,喝酒菜是四素四荤八个盘子,四素基本是花生米、莲菜、花粘、炒鸡蛋,四荤是牛肉、头肉、过油肉、万荣卷子,有凉有热。在过去有鸡有鱼就算好席,现在也和城里看齐,王八、烤鸭、带把肘子样样不少。喜宴是要喝酒的,酒是装在酒串里的散酒,每个桌上散了两个酒盅,从长辈开始,依次轮流喝酒。这个酒似乎就是点到为止,不像现在整瓶喝酒,吆五喝六,划拳打庄,不亦乐乎。试想,婚礼宴席上亲家、娘舅喝得颠三倒四,不省人事,丧失常规,不是把人丢到太平洋吗?

结婚当晚以及10天里,朋友邻居是要闹新房、淘媳妇的,民间有“十里(面)没(mo)大小”,天天晚上新房里面挤满一屋子的人,平辈长嫂小侄孙儿,淘笑到深夜不归。第一天晚上还有一道考题,可能是检验新媳妇的做饭水平,要让小媳妇切面,平辈嫂嫂把擀好的面叠放整齐,试一试新娘的身手,有的新娘刀工过硬,面条宽窄匀称,一片叫好,有的新娘平时不多做饭,露怯丢丑,满脸羞红,让嫂嫂们笑话。面条好坏最后都要让新郎吃的,这叫“长命饭”,吃了这碗饭保佑富贵吉祥长命百岁。十里没大小,在新郎吃饭的过程中,嫂嫂们拳头乱杵,有时拿着扫坑笤帚,打得生痛却硬着头皮不敢叫屈。这人生大事、成人之礼着实不容易,新郎新娘实在不好当!

夜深人静,掏笑的碎娃娃瞌睡难耐,打道回府,这淘媳妇的正式节目才算开始。淘笑过程要让新媳妇做节目、念顺口溜,因为大都是荤段子,所以少儿不宜。最传统的节目有“发电报”、“蛇溜套”、“找情报”、“擀毡”等酸节目,顺口溜如“一提尿盆,二栓门,三暖被窝,四吹灯,五#$&*..... (此处省略19字)” 从一到十,露骨狎昵。有不识淘笑的新媳妇,感到羞赧脸红,甚至翻脸,让新郎在伙伴们跟前下不了台。碰上二楞子们不依不饶,好一顿毒打新郎,打得新郎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意兴阑珊之时,伙伴们在得到红鸡蛋、糖疙瘩之后就可鸣锣收兵了。有时,有些尕小子提前寻好藏身之地,假装回家,然后待新人吹灯上床,来个里应外合,挑翻被子,抓一个现行,让新娘羞得无地自容,连声求饶。

这些淘媳妇节目在民间流传甚广、薪火相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封闭农村新郎、新娘的新婚必修课,更是青少年的性启蒙教育。这个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流俗的一面,有时甚至可能引起农村青少年的性犯罪。

按我们地方风俗,结婚第二天早上,新娘要由嫂辈引领拜谒本家长辈兄嫂,并给牌位长辈磕头,名曰“认门”,顺便拜见所有村巷老少。认门是要磕头的,给牌位磕,给长辈磕。有时新郎新娘到了本家,急急忙忙就地磕头,也不知给谁在磕,这就有点失大礼了。要知道祖宗在上,首先是给先人磕头的。没有先人,何来后人?表现了中国传统礼仪秩序纲常。

磕头完毕,赶在早饭时回到娘家,这叫“回门”。回门之日,娘家欢聚一堂,有娘家嫂的淘笑,更有邻居巷道村里女友的嬉闹,等待新女婿的到来,这叫“淘女婿”。

结婚10天里,新人格外忙碌,本家哥嫂贤后是要宴请新娘到自家吃饭的,早上臊子大米或面条,中午油食、火锅,外带四个盘子。在生活饥馑的年代,也要花生豆、炒鸡蛋、炒豆腐,豆芽菜搧肉片子,像模像样,免得在本家传出猴琐小气不理人事。在今天看来很平常的东西,但在那个困难年代,要准备齐备也是费一番心事的。

红事过完,男方老人是要褪去一层皮的,紧张忙碌时是不知道“乏”的,当事情过完送走亲朋,老两口就只有靠在被摞上喘气的份了。好在希望在前,想象着来年添丁进口,家族兴旺,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

红事染红了乡村,红事繁衍了乡村。在新旧更替的岁月轮回中,红事演绎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交想曲。

作者杜刚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