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以身试法,探究儿子的乐高机器人教育
笔者作为教育圈的新闻工作者,亦可以说是新闻圈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探究中国式教育的发展。最近,近年来非常火爆的机器人教育进入了笔者的视线,希望可以探究这个行业逻辑。而笔时正值儿子5岁,遂以身试法,让儿子去报班学习。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之所以称之为怪相,仅是笔者心存异议,无所特指。)
怪相一:每节课所有孩子都是一模一样的作品。
笔者特意到乐高全球官方网站上搜集信息,其核心理念是鼓励孩子“创造与创新”,但笔者发现在儿子的俱乐部里,每一节课所有孩子搭建的作品都是一样的,这让我很好奇,不禁要问,这会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吗?所有孩子都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搭建,更有甚者直接给孩子一张搭建图纸,按照顺序搭建即可。这是不是在变相的扼杀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呢?究其原因,一是老师的责任心不够,水平亦有限,二是机器人俱乐部实际上成了一个大型的销售部门,全员以收款为主,教学质量往往被忽视。
怪相二:欧美式的“引出式”教育,变成了中国式的“灌输式”教育
乐高的教育方式都是西方“引出式”教育,充分引导孩子思考,并让孩子积极实践。但在儿子班上,老师上课的重点并不是引导孩子去思考,而是让孩子死记硬背加速度,扭矩,扭力,参数等概念,这让我十分的差异,要知道5岁的孩子,刚刚会写自己名字的年级,加法还没学明白,如何才能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呢?通过和老师私下里聊天,原来老师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国内的家长功利心理太强,如果一节课孩子没有学到一些知识点,孩子家长就会认为上课的质量不高,殊不知,高质量的玩耍就已经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力、专注力、创新意识和思维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锻炼。其中到底是老师的问题还是中国家长的罪过,突然深感无力探究!
怪相三:高昂学费,豪华装修,却连本科毕业的老师都没有
笔者所在城市虽不是一线城市,但也是二线城市里的翘楚,但经过几任老师的更换,发现学费高昂,装修豪华的机器人俱乐部,居然连本科的老师都没有。尤其是儿子所在的5岁小颗粒班级,对老师的基础素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幼师毕业的女老师从能力层面无法满足上课需求,而工科学校的学生很少会出来当乐高老师,这些都直接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无法得到保证,教学质量跟不上,孩子正是跟谁学谁的年级,是否有有影响呢?为孩子深深的捏了一把汗。
怪相四:是老师还是销售?
孩子学了还不到一年,老师已经换了3个,这让我对老师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后来慢慢了解到,老师经过正规培训都比较少,大部分是应聘就可以上岗,每周到外面发一次宣传单,每天要打50个家长约访电话,奖惩制度也是看谁邀约的家长数量更多,居然没有教学质量的考核环节,备课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老师们真的可以保证孩子们的教学质量吗?
笔者还是希望给这些俱乐部更多的时间去改变,毕竟这个教育领域刚刚在中国生根发芽,还需要不断去完善。但希望该行业广大的从业者们可以从娃娃的成长方面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向钱看,不然,我们就都要让孩子在家里学习乐高了。
以上为笔者一家之言,茶余饭后闲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