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世界是事实的生成
1.维特:世界是事实的总体
2.吾所建构的不是事物而是事实。
2.1所谓表象就是概念,就是词语,就是相关事实的综合。
2.2康德说:人为自然立法,人的统觉建构起世界的表象。
2.21这就是说,人感觉建构起表象,而这种建构就是历史,就是一种意义,所有的表象建构都意味着一种事实的建构。
2.22所以,不是人建构起表象或者客观世界,而是建构起关于事实的世界。
2.3人如何建构起事实
2.31事实的建构首先依赖于可能性。
2.311所谓可能性就是事实的材料。
以“太阳”为例
当我们谈论自己看到的“太阳”的时候,我们不是谈论一个抽象的“太阳”,而是谈论一个“处于空中的”,“红色的”,“发光发热的”,“运动的”,“此时此刻的”那个东西。
前边的修饰语不能狭义的理解为属性,而是一系列的事实。
当我们脱离当下的,或者看到的那个“太阳”,谈论一个所谓抽象的“太阳”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谈论一个历史的和未来的,即所谓全时空的“太阳”,这个太阳传统叫做“概念”。这里的太阳其实是所有可能事实的总和,也就是作为可能性的“太阳”。
2.312所以说,概念就是相关可能性的总和,就是所有可能事实的总和。
就是说,不论我们谈论所谓具体的东西,抑或抽象的东西, 总是在谈论这个意向的事实,就是在谈论可能性。
可能性是事实的材料。
2.32事实的建构不仅仅是感觉的任务,而是人性的任务
2.321传统认为感觉或者康德之统觉建构起世界之表象,当着我们把表象或者世界理解为事实的时候,就会发现,从前的这些所谓表象或者客观世界其实是属人的,在人性之外没又客观世界,就是说,客观世界是一种肤浅的想象,没有客观世界,只有事实世界。
2.322同时,具有表象意义的事实也并不是仅仅依靠感觉建构的。
其一、前表象阶段是可能性
其二、孤(大我,纯粹之我)把可能性上升为表象。而所谓表象是一种理解性建构和规定性(即定义性)建构,即在对可能性进行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做出规定,例如形状、大小、颜色等等,也就是生成实体。
而孤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事实行为,所以所生成的表象是孤所理解和把握的事实的总和。
其三、孤把所生成的事实向外部投放,从而生成客观事实。这就是所谓的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