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会随农业兴起而消亡
不知道当前的中学课本是否仍然保持“母系社会”的提法,这个定义在19世纪以来不断受到各种质疑。“母系社会”的定义首先应该来自摩尔根,他曾仔细分析了北美易洛魁人的社会关系,后经恩格斯进一步阐述,被囊括进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体系中。对于上述19世纪的学者,我们不应过分褒贬苛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大量考古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提出了更有扎实依据的观点:母系社会并不代表女人对生产资料占有支配地位,母系社会的男女关系相对平等。但由于性关系混乱,或者其它原因,家庭沿袭以母亲的谱系继嗣。
当然,相对于后世所提到的父系社会,母系社会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要高得多,在家庭、氏族部落的决策中常常有决定性作用。母系社会目前看来大致起始于新石器时代。如果说旧石器时代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话,旧石器晚期的人类,由于掌握了先进的捕猎工具(精细加工的石器、鱼钩、鱼网、弓箭、抛射茅等等),捕猎效率飞速提高。几百年间,人口数量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很快,这种自然狩猎方式能够支持的人口数量达到了顶峰,人类社会由过去的大量依赖肉食,改变为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就是以采集方式获得的食物为主,如种子、坚果、浆果、昆虫等等。狩猎偶尔获得的猎物作为维持营养多样性与饮食均衡性的必不可少的补充。准确来说,在人类没有学会使用容器精心烹饪肉类之前,肉类(尤其是瘦肉)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食物来源。动物的血液可以直接补充人类的无机盐摄入,脂肪、脑、肝脏等器官容易消化,能够很快转化为能量。而咀嚼消化生肉(尤其是肌肉)的过程本身就需要大量能量,相比人类对淀粉类食物消化的投入产出比来说就更加得不偿失了。但是从营养的均衡性来说,动物蛋白是通过采集到的植物性食物所无法取代的(昆虫能够提供一部分异种蛋白质,但这种蛋白质能够被人类消化吸收的效率非常低)。
人类古代社会重要农业区几千年间的生产方式变化是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轮耕方式,进而改进为犁耕。摩尔根所描述的典型“母系社会”易洛魁人从事的是半种植半狩猎的生活。男人主要负责狩猎、建筑与军事。女人主要的生产活动就是种植与缝纫。印第安人的种植技术还处于简单的轮耕方式。以主食之一玉米的种植为例。印第安女人在清理地面的杂草之后,会在先用土堆一个小土包,然后将一条鱼埋进去,再放上玉米种子,并用土掩盖。使用鱼的目的据说是在腐烂后能够增加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因为使用木质或者石器工具,印第安人没有能力大规模翻松土地,所以只能采用在现有土地上堆积土壤的方式。尽管长期以来,印第安人已经成功实施了相对旱涝保收的“三姐妹”种植方式,但这种粗放的方式无法有效地利用土地价值。随着土壤肥力下降,印第安人只好采用轮耕的方式,一般来说,平均8-15年左右,易洛魁人长屋村庄附近的土地资源就会用尽地力,印第安人就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合适居所。今天的安大略湖沿岸,数不清的长屋遗址,有些已经被发现,挖掘整理,有些一直被覆盖在茂密的植被中。
从农业技术角度来看,轮耕尽管产量有限,但是对体力与技术的要求最低,这样女人也可以胜任。因为基本的操作就是用有尖端的木头在土地上挖一个洞,然后将种子放进去并掩盖。当人类所需支持的人口上升到一定水平,粗放的轮耕方式满足不了粮食需求的时候,一些地区的人类开始尝试精耕细作。由于这涉及到大规模深耕土壤,于是便逐渐发明了“犁”这种工具。而无论是使用犁还是其它工具,深翻土壤都是一项需要大量体力的工作,于是传统上由女人掌控的农业便转移到男人们身上。尽管随后人类在农田的劳作中大量使用畜力犁耕,但犁耕中的控制仍然需要一个强壮的身体才能完成。这个时期,人类文明最璀璨的地区已经完成了向农业文明的转化,男人借助力量上的优势赢得了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关键“职位”,女人于是退居到“附属”地位。
作者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