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写,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也不知是何缘故,最近的文思好似突然断了线,既捕捉不到可资动笔的素材,同时脑子也好似生了锈,转动起来吃力不说,原本灵活跳跃在脑海中的词汇也不知都躲藏到了那里,以至于总觉得大脑里僵僵的、硬硬的,同时木木的。
不知是否受此影响,写作的热情也随之消减了不少,原先那种美滋滋、高昂昂纂词的状态不知何时竟消遁得无影无踪,恍似从一个长长的大梦中醒来——伴随着眼前的视线由朦朦胧胧变得清明,梦中热切的情绪也好似迷雾遇到了明亮的阳光一样,渐渐消散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丝记忆在意识中,既令我留恋,又令我困惑,和茫然,一如此时更文之词穷带给我的感觉一样。
或许,这就是瓶颈期?
就像一位运动员在长跑时的疲劳点,在这个时间点,身体的耐受已接近极限,因此会疲劳至极,恨不得立刻停下倒地休息。
但是,有经验的运动员一定也知道,只要坚持继续跑下去,让身体突破这个极限值,那么不仅能很快迎来身轻如燕、越跑越轻松的身体状态,还会将自身的长跑耐受能力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
没错,就是这么神奇。
在最艰难的时刻选择继续坚持,收获会大到让人意想不到。
我很希望,能够解释我近期写文状态的原因,就是这个艰难却又能带给人惊喜的疲劳点。我很希望。
怀抱希望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行动——毕竟,行动,而非停滞,才是此时此刻带领人取得突破的关键力量。
而我的行动就是,读书。
很老套,对吗?
对,也不对。
因为这次,我不仅读了,而且做了摘记,还摘记得十分认真——将所读书籍分章节摘记形成读书笔记,以读代写,期待与以往只读不记能有不同的收获。
读,与写,至少得有一个在路上。
这就是迷茫与困惑中的我,给自己找到的路,好让自己坚持下去,不放弃。如此,山重水复之后,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我继续收获着阅读的快乐;其次,边读边记的过程加深了我对相关知识与观点的印象,感觉着阅读的收获也增多了不少;再者,连续几日的读书摘记,于文字中流连徜徉的好处也初步显现了出来,脑海中不再是僵木一片,而是再度有了零星闪动的词语,与再度浮现其中的一点感想与观点。
此篇文字,即为其一。
看样子,这次所选的路,貌似是选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