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性化养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44399/f05eb9267ac48401.jpg)
台湾地区生育率连续创下全球最低,据预测,50年后,台湾社会原本3人抚养一人的状况会变成一人要扶养超过一个人,少子化问题给“银发族”养老带来双重冲击,“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模式无以为继。
台湾地区现有对老人不同照顾的服务模式分为三种:机构式、社区式及特殊性长期照护式。
机构式:24小时皆有照顾人员照顾老人家的生活起居,例如护理之家、长期照护机构、养护机构、赡养机构、荣民之家(收住对象为荣民,为退辅会所属机构)。
社区式:老人家留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接受不同专业的服务。分为老人家于出院后,仍继续留在家中,接受所需的照顾,仍可与家人维持良好之互动的居家照护服务,也会由非专业人员所提供的偏重于日常生活所需的居家照顾服务,比如陪同就医、家政服务等。这是一种介于老人中心及护理之家的照护,顾名思义日间照料,晚上老人家即可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长期照护式:针对失智老人提供的照护服务。
台湾养老模式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有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十年长照计划”,“长照”即长期照顾,政府依据老人失能程度与家庭经济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以实物给付为主,货币给付为辅。
自2007年起实施,服务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老人,服务项目包括:居家照顾、居家护理、社区照顾、机构照顾、老人送餐、交通接送、喘息服务、辅具购租等。低收入家庭政府全部买单,中等收入家庭政府补贴90%,其它家庭政府补贴60%。目的是通过社会帮助,分担家庭照顾责任,增进老人独立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维持其尊严与自主。
台湾养老处处可见的人性化关怀,比如老人记忆力下降,老人常常找不到自己房间的情况,机构方就用老人年轻时喜欢的水果图片做门标。养老机构还设有专门的临终安养院和安养病房,有的走廊里设置佛堂和礼拜堂。他们相信人老是要死的,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看好的,与其徒劳抢救,不如让他心里安静地走完最后的人生,信佛者可以在佛堂面里对佛祖,信耶稣的可以在教堂里忏悔,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安详地有尊严地走完最后的人生。
“善待人”才是做服务的本质和目的,看护事业不只是做派遣调度,更要培养照护员发自内心的喜乐与服务态度,像对待自己父母亲一样的陪伴与呵护,这才是行业的核心价值。唯有感同身受的真诚态度才能做好服务,照护者与被照护者关系维持良好,并产生正向循环,逐步累积口碑,经济效益不求自得。
台湾鼓励民间投资社会福利事业,私人投资非盈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可以享受免税优惠,极大地调动了民间积极性,全台湾最大的医疗集团和最大的养老护理机构都是台塑集团王永庆投资的。
老有所养的真正内涵,应该不仅仅是一衣一餐,现代社会“银发族”的幸福感同样重要。帮助他们再就业,还可以拓展“银发族”的社会交往圈,有助于老人在自我价值的体验中更愉快地安度晚年。台湾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协助老人利用他们的专长服务社区,领取薪水,同时形成了新的社群交往圈,帮助在社区中建立养老互助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