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熔化灵魂的炉
你经历过绝望吗?
那种,与社会黑暗抗争却无能为力的绝望?
熔炉,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美术老师,一个警察,无意间发现一所聋哑残疾学校的校长,老师,教职员工对残疾孩子性侵殴打的丑恶现象。他们为了维护孩子们应有的权益,和孩子的辩护律师一起,向整个社会的黑暗发起了冲击。
他们一次次的大声质问政府,检察厅,教育局,得来的只是踢皮球式的敷衍答复。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收集证据控告校长,却换来了民众的辱骂。
他们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却败给了被贿赂了法院,败给了一个本该捍卫公平正义的机关。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他们何曾不感受到绝望?努力得不到理解,执着换不来正义。可他们还在坚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曙光。也许,这就够了。所谓现实主义,便是如此。
提到这儿,插句题外话。近些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极端倾向:经济不断放宽,文化不断缩紧,可谓是:一份喜,一份忧。喜的是我们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段提升,忧的是我们的自由表达空间正逐渐被压缩。
有深度的报道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讴歌与赞颂。
有价值的电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益与营销。
有意义的教育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正确与相信。
我怕了,也许是真的怕了。
我害怕,1984里的那个极权社会,那个老大哥统治的时代,那个思想与自由被严重禁锢的时代真的来临了。
我害怕,我们真的成了动物庄园的一份子,被一群耀武扬威的猪统治着,一遍遍的机械的吟咏着墙上的戒律:
人人生而平等,可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我害怕,自己以后走进校园,听到孩子们吟诵着XX的比国家更伟大的优美诗句,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被灌输洗脑。
可你知道,这不是最可怕的。环境的改变只是外部条件的变化,可如果我们屈从了环境,便再无生还的可能了。
从小到大,我身边一直围绕着长辈们告诫的话语:你要学会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的。你看到的这些什么不公,都是很正常的的现象,你以后走进社会才会发现社会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所以你要学会去适应它,习惯就好了。也许是这样,也许不是这样。
我们常常说,成长就是认清世界的过程,它似乎从一开始便被打上了悲剧的烙印。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带着光荣与梦想,都有想寻觅的诗和远方。但是,接下来,我们中的一个,一个个,被残酷的扔进社会的大熔炉里,煅烧,淬炼,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慢慢地被社会磨平了棱角。我们一路成长,也在一路遗忘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我们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去努力让自己变的更他人一样,默许那些我们反抗的潜规则,容忍那些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公,一次次沉默,一次次逃避。终于,弥留之际,你白发苍苍,站在镜子前,端详着镜子中那熟悉又陌生的自己,你脸上的皱纹更多了,那是社会给你留下的警惕和教训。你的眼神变了,它失去了年少时的坚毅和果敢,变得世故圆滑软弱妥协。你适应了社会却改变了自己原本的摸样,你是否真的开心呢?
我觉得,人生一世,我们不能被社会磨平了棱角,而要抱着改变世界的心,去磨平社会的棱角。就像是电影中的男主角,即使忍受着母亲的责骂,不被他人理解,甚至不被社会认可,可他还是一点点坚持着捍卫着那残存的公平与正义。假如他当时听从了他母亲的劝诫,对孩子们的痛苦遭遇漠视不理,他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他并没有,只因心中的良知仍未泯灭。
这部电影上映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迫使韩国修改立法来保障残疾孩子的权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也算是磨平了韩国的一点点棱角吧!
也许,你抱怨着,改变世界太难了,你做不到。
是的,也许这超出了我们能力的范畴,那就先从自身做起吧。
就像是电影里男主所说的那样: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