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高度敏感而内向的青年,怎样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更好地生活?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卷AJuan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林语堂《我的愿望》

本文的标题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她的提问,简单划一下重点就是:

1.害怕内向敏感的自己不能适应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2.害怕改变自己,成为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本质问题是:内向敏感的人在这个外向的社会能否有竞争力?如果没有,能不能不改变?

在看了西尔维亚·洛肯的《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之后,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我们紧握住已经拥有的,内向高敏者也能有一片天。

西尔维亚·洛肯的《内向高敏者》分享的正是这一群体该如何寻找自身的幸福,并积极利用自己的优势,规避或是解决自己的劣势或问题,从而更好地生活。书中,她给出了很多详细的建议。

西尔维亚·洛肯是德国知名的性格咨询专家、语言学家、权威分析师,她自己也是一名安静的内向者。她从2003年开始专门为性格内向者做咨询工作,多年来她一直陪伴周围的内向者迈向成功。西尔维亚·洛肯的“生活中的性格心理学系列”作品《内向高敏者》《性格拼图》《内向心理学》出版后都成为畅销书,广受好评。

《壁花少年》:性格内向的青少年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种种困惑

诚然,我们所身处的社会是更欢迎外向者的,因为他们活力热情、善于交流、谈笑风生、环境适应性好。而内向者则通常是不善言辞、缺乏自信、容易害羞的样子,而心思敏感的人则更甚,他们会对外部环境或是人际关系的刺激产生更为强烈的身体或情绪反应。

那么,内向高敏者该不该走出舒适区,为了迎合这个社会而改变自己呢? 

我认为,答案为否。

01 喜欢自己并保持自信

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会接纳自己。比起跳出舒适区,我们可以去寻找更多自己能够适应的、喜欢的人事物,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强行变得外向,并不是真正地改变,其他人也能够察觉到这种表里不一的不真实,因为我们只是在扮演另一个角色,而这样,我们自己也不会开心,只会感到疲惫不堪。

我们需要接纳并喜欢真实的自己。

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自尊心。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根据这种评价,我们会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同等尊重。如果自尊过高过强,人会变得自恋和虚荣,而过于弱小的话,则会变得自卑。

所以,至少先改变自卑,给予自己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黑格尔也曾说: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自己更加自信一些:

1.有意识地生活:鼓励自己积极利用优势,并培养成习惯

2.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要一味地自我批判。“自我赞同是生命力的体现,有时它需要时间来培养。”

3.对自己负责:通过设定目标、努力实现,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4.坚持自我:确定底线,坚持自己的愿望、需求和价值观

5.设定人生目标,并全力执行:通过自我约束打败消极,提升自我价值感

6.锻炼知行一致:践行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用自己的价值观充实生活

其实,性格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谁优谁劣,它如何塑造我们、成就我们才是关键所在。

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如果我们因为社会等外部环境,就选择改变自己,那么,我们永远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只会像一条变色龙,为了隐入外部的环境而不断怀疑自己、改变自己,带上其他颜色的面具,而痛苦的还是自己。

演员陈坤就是一个内向而又敏感的人。童年的他总是会独来独往,在电影学院的时候也喜欢一个人发呆打坐。当他因为《金粉世家》一夜爆红之后,突如其来的名利让他迷失了自己,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之中。

后来,他选择调整自己,通过禅定打坐的方式找回自我。之后,他开启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帮助更多的人找回自我。陈坤自己在充分认识并接纳自己之后,也知道该做些什么,他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对于适应外界也更加游刃有余。

而在这个发现自我、坚持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自我否定。

不管是因为要求过高的成长环境,还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常与优秀的人作比较,或是急于优秀却达不到期望值等种种原因,而否定自己的人,都应该试着去反思一下。

我们需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对于负面反馈要有所分辨,不能总是从自己身上找错误,而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并以此探索自己的生活。

02 享受独处并不断创造

不同于外向者可以从社交活动中获得能量,对于内向高敏者来说,一个人独处才是给自己充电、恢复元气的时候,参加一场社交则是消耗,所以比起外出,他们会更倾向于自处。

我自己就非常需要独处的时间,一个人的时候也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做,要自己思考、阅读、沉淀,然后才能再去和外部交流。

而在这些重要的独处时间里,内向高敏者其实也能够积极运用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价值。

内向大叔村上春树每天4点起床,写作5小时,下午跑步或游泳,然后看书听听音乐,9点就寝。

他自己在《当我谈跑步时我会谈些什么》里也写到:“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会感到无聊。和与人一同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要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而他也拒绝上电台和电视节目,因为在开酒吧时,村上春树曾经发誓:“关了酒吧以后我就只和自己真正想要交谈的人说话。”

比起去做一个外向的人,村上大叔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其实,他的生活正是扩大舒适圈的好例子。

内向高敏的人内心大多也都渴望村上大叔这样的生活吧,我们也可以积极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为之而奋斗。

圣雄甘地曾说:“你能以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很多内向敏感的人都会更加容易专注,深入思考和体会,并且清晰分析、理智判断。面对世界繁杂的信息,他们也会选择远离忙碌和过度刺激从而保持外部的安静,而内心也会更加清醒和稳定。

比尔·盖茨小时候就喜欢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看到,长大后也喜欢待在地下车库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以及静静思考,后来他创建了微软帝国。他自己也说:“内向的人可以花好几天去想一个棘手的问题,并强迫自己想出领域的最边缘处在哪,并能阅读任何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文章。”

爱因斯坦也说:“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内向的他正是最好的诠释——通过不断地思索和创造,提出了相对论等理论。

许多内向高敏者也都很热爱写作,他们选择用写作整理思绪并创造世界。

从小性格孤僻、受人欺负的毛姆非常内向敏感,但他写出了《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等名篇。“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也是非常内向的人,每当家里有聚会的时候,她就经常会一个人躲到房间里去看书,她觉得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感到自由和放松。其实很多作家都是比较内向性格的人。

不过,在享受独处并不断创造的同时,内向高敏者也需要注意解决过于优秀所带来的问题:不要因为过于注重细节而吹毛求疵、止步不前,也不要因为过分理智而畏首畏尾、拒绝行动,独处的时光固然美好,也要正常与人交流,不要过分孤僻。凡事都要适量。

图片来自pixabay

03 利用倾听和同理心去沟通交流

读过太宰治《人间失格》的人,一定会对主角叶藏的观察力和敏感度印象深刻。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周围环境还是人际关系,他都过于敏锐。

但对于内向高敏者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益处。

敏感会帮助我们察觉到更多细微的东西,更能读懂空气和氛围。而且,内向高敏者一般也更善于倾听,更具同理心,与人交流的广度或许不够,但通常会有一定深度。

德谟克利特曾说:“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很多时候,倾听远比诉说更为重要。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认为,乔布斯成为一个成功商业领袖的人际关系技巧就是善于倾听。

乔布斯作为一个内向性格的人,27岁时因与苹果董事会成员在公司战略方向上发生冲突而离开,12年后才重回苹果公司。

斯卡利说:“史蒂夫很聪明,他甚至预见到了20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他是如此有魅力,以至于他说服了自己,也总是能说服其他人,他总是对的。但年轻的史蒂夫·乔布斯不像几年后回来的乔布斯那样善于倾听,倾听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而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有效的倾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增进关系。

另外,同理心也是内向高敏者的优势之一。

内向高敏者因为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会更加善于理解别人的感觉和想法,也就是同理心。他们能够察觉到他人的需求,并不断积累经验,共情力很强。

曾经内向羞涩的周杰伦,以前他自己写的歌词之所以会让我们如此心动,就是因为他的共情力。

“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星晴》2001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 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晴天》2003

“看不见你的笑/我怎么睡得着”——《彩虹》2007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稻香》2008

在综艺节目中,周杰伦也表现出强大的共情力,他能察觉到对方的需要,这也是他能够和年轻人产生共鸣的原因。

内向高敏者的这种感知力和同理心完全可以让我们去更好地与人交流、与人相处。但也不要因此就害怕冲突,一味地迁就别人,不敢拒绝,只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满意。

因为我们首先要重视的是自己的感受,如果与他人产生冲突,在明确自己的原则下也可以友好地去努力沟通,这样才会收获他人的尊重,也赢得自己的生活。

图片来自pixabay

叔本华曾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虽然这个社会在要求我们向外向者转变,但我们也可以遵循自己的感受,利用好自己的独特优势,创造自己的生活,世界本就该多元化。况且,一些所谓的工作技巧和社交技巧,也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只看个人需要与否。

以前,我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性格,西尔维亚·洛肯的这本《内向高敏者》让我觉得找到了组织,正如艾玛·沃特森在一次采访中说得那样,“社会夸大了外向型人格,让我们觉得自己如果不是外向者就好像自己有问题似的。”但其实,我们都没有问题。坚持内心的独立,遵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自己的人生即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